趨勢科技從2000年起舉辦「趨勢百萬程式競賽」,提供第一名優勝者100萬元的獎勵,鼓勵大學生接觸軟體,這也是企業第一次以競賽方式,挖掘大學中潛在的優秀軟體人才。

諾華藥廠每年投入數千萬美元發展「臥虎藏龍」(Tiger & Dragon)計畫;Anny是台灣諾華的公共事務處長,當初就是在人力資源部跟全球總部的合作之下,被送往瑞士實習一年,回來就升任處長。

這些懂得「正確對待」人才的企業,而今皆因為連綿不絕的知識供應鏈成為企業新典範。

瑞姆‧夏藍(Ram Charan)、斯蒂芬‧德羅特(Stephen Drotter)與詹姆士‧諾埃爾(James Noel)在所著的《領導路徑》(The Leadership Pipeline)一書中提到:企業在面臨全球化競爭與新經濟的問題,為了組織遠景,都變得更加迫切想要了解人才發展的捷徑。

人才攀升的路徑

過去談人是企業的資產,但如果後續發展沒做好,人,也可能是負債!

夏藍等學者更精確地表示,為了基業長青,企業必須從內部構建、發展並保持一條高技能領導力的發展路徑。

他們為此提出了領導路徑模型(Leadership Pipeline Model),藉由解釋在領導人才發展的各個過渡階段,有關工作技能、時間管理以及工作價值的變化,協助企業,構建一條未來人才的補給管線。

領導路徑模型起源於人力資源顧問沃爾特‧馬勒(Walter Mahler)於1970年代在奇異(GE)所做的研究。馬勒界定了成功走上不同層級的領導人所需的各項變化,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接手新工作時,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

個人工作者:全力發展自我管理

管理者在不同階段,提升能力和前程的個人因素大不相同,面臨向上的路徑,什麼是最重要的?聯想集團主席柳傳志說得傳神:初階幹部要有責任心、中階幹部要有上進心、高階幹部要有企圖心,短短三句話,言簡意賅。

高爾夫球名將尼克勞斯(Jack Nichlaus)也曾說過,80%的完美擊球來自於正確的握桿,以及相對於球,揮桿者的站立位置。

對於初階員工的發展,企業應著重於教導員工「正確地握桿」,在工作技巧上,員工的專業是否足夠、熟練,能不能順暢地使用公司提供的「球桿」,遵循流程及規範,以及懂得在團隊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弄錯了揮桿方向,清楚公司價值,進而創造利益。

初中階主管:管人比管自己重要

成為管理者,與個別工作者在角色與功能上最大的不同是:管理者的工作技巧,應該跳脫自我,做好所屬單位規劃、人員分派與職務設計的工作。

第一線主管在人才發展路徑上升時,遇到的第一個關鍵轉折點(passage),就是學會管理自己之外的人、事(manage others),此時若沒有得到協助,是有可能會轉不過去,變成人升上去了,但能力還沒準備好。

麥當勞(McDonald's)法國分公司就針對第一階的主管,實行一種有效的晉升計畫,給予通過第一線考核的工作人員更實際負責性質的工作,要他們承擔一部份的管理工作,如訂貨、排班、統計等,要求他們必須在一個小範圍內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並且在平日工作中累積經驗。

此外,在時間分配上,主管的時間也不屬於自己,而是應該花在關照別人(部屬、上司、客戶)上;在工作價值上,則是藉由成就部屬,進而達成部門的成就。

高階主管:培養大格局能力

如果第一線主管是3A球員,那麼,高階主管就如大聯盟隊伍中的明星球員。當球隊擁有了明星球員,接下來該如何發展?

紐約洋基隊(N.Y Yankee)前投手教練古德瑞(Ron Guidry)曾多次跟記者表示,當教練在面對一位即將成為巨星的選手時,重點不是著重於技術的改進,而是在於幫助他了解隊友對他的尊敬,相信自己「是個王牌」(to be a Ace yourself)。

古德瑞認為,一個厲害的投手,整個球季最多貢獻二十幾場勝投;但是一張王牌,他能夠向隊友心戰喊話,提升士氣,帶動四、五十場的勝利,甚至於在冠軍戰發揮關鍵作用。

高階經理人管的是生意(Business)與整個集團(Group),企業應著重於提升事業群經理人大格局的規劃能力,以及讓一位CEO具備塑造企業文化、建立組織一致目標與共識的能力。

企業主應當培養人才學習去雇用最棒的人,而不是將就還可以的人,具體的做法是,學習為談判做好功課,而不是邊走邊瞧,因為企業需要的高階領導人不在於他們能克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而是如何避掉高風險、低報酬的狀況,全力增大他們的贏面。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過:「我所遇到半數以上的領導者根本不需要學習做什麼,而是需要學習不要做什麼。」這就像奇異董事會不擔心威爾許讓公司獲利的能力,而是擔心他是否能做得像個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