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在許多企業經營者心底,是不喜歡銀行家的。

道理很簡單:如果是小企業,小本經營,當然資金有限,而有周轉緊張的時侯。這時要拜託銀行通融資金,總好像低聲下氣;而銀行主管職責所在的提問、質疑甚至拒絕,都讓經營者感受不佳,覺得銀行家現實、自私,看不到企業的遠景。

就算是大企業經營者,身為大老闆,雖要具備一定的氣度風範,往來的銀行家也都畢恭畢敬;但哪一家大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歷打擊?宏碁、仁寶、廣達等世界級的電子大哥都曾歷經危難,面臨銀根保衛戰,這些大老闆對銀行家應也是戒慎恐懼的吧!

相反的,銀行家看待與企業的關係,有著基本風險vs.報酬的不同:經營者承擔風險後,報酬是完整的經營利潤。但銀行只是賺取少許的利息加碼;若不幸融資企業經營失敗,則大量金錢血本無歸。重點是,這是別人委託銀行家管理的錢。銀行家當然必須謹慎計算風險,以實際的觀點看待企業存活率及債權保障。無法完全憑藉信念、願景、執著等抽象因素,決定是否支持企業。

所以,站在雙方本身的角色使命而言,經營者天生必須積極熱情,勇於承擔風險,化不可能為可能。銀行家則必須冷靜理智,務實地「將本求利」,先求資金的安全,再考慮藉由企業的成長,增加資金的收益。兩種角色身分看似相互牽制,彼此矛盾,但又必須共同合作,彼此結合。

在我從事金融工作的17年期間,曾在一家重整企業擔任經營者七年,逐漸有此體認:這兩種角色,其實有相通而須彼此掌握的必要性。

就經營者而言,除了在巿場、技術、營運上看到商機,制定各種相關計畫;若能也像銀行家務實地計算所須的資金來源、現金流量,並掌握各階段風險,確認其可承受性,當能更立於不敗之地。更重要的是,經此觀點自我審視後,更能以具體的方式與銀行溝通,事先掌握銀行可能的疑慮,提出解答,有效地爭取金融資源,讓銀行家成為事業拓展的助力。

相對地,面對不同的產業、不同定位的經營者,銀行家若不具備經營者的基本見識,則無從由許多徵兆見微知著,預知企業的成敗與誠信,進而保障資產的安全。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銀行業務競爭中,若銀行家能以經營者的角度,與經營者共同探討,協助經營者完善決策,將很容易被經營者引為知音,從而爭取到忠誠而長期的客戶。

所以,深入觀察會發現傑出的企業經營者,通常深諳資本運作,能夠成功地掌握金融資源。而精明的銀行家,對企業的經營也都了然於胸,能以具體的經營觀點,正確判斷客戶營運展望,建立與企業共存共榮的局面。

總而言之,在現代經濟全方位的競賽裡,經營能力與金融能力兼備,才能最大程度地整合資源,開創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