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器運作 才是設計


 









 



 


 


圖/經濟日報提供


賈伯斯極為關注這個即將成為iPod的機器,因此每兩到三個星期便召開會議追蹤進度。他尤其堅持這個機器上頭不能有太多的按鈕。


 


後來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賈伯斯表示:「大部分的人都錯以為設計只是與機器的外型有關。我們可不這樣想,對我們而言,機器如何運作才是設計。」


 


伊夫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對於機器設計的大方向,賈伯斯老早便提出很有趣的見解。我們必須在腦中謹記著目標是:最簡捷的操作。iPod的秘訣就在於盡可能捨棄最多的東西。」


 


賈伯斯期待機器操作能夠簡單到連小孩都能上手,而他只要連按三次才能選到自己想聽的歌曲,就會大發脾氣。由於賈伯斯有重聽的問題,在試機過程中,他常大喊:「把音量調高一點,我什麼都聽不見!」也因此iPod的最大音量經過調整之後,超出法國等某些國家所訂定的容許範圍。


 


隨著iPod上市日期的逼近,賈伯斯介入的程度也愈深。直到後期,他每天必定追蹤這個迷你機器的進度及狀況,他同時要求這機器必須能與iTunes同步運作。只要一插上Mac,使用者不須動手,音樂資料庫便會自動更新。賈伯斯描述:「插上、運轉、結束!」


 


關於iPod之名的由來,是舊金山的廣告文案編輯溫尼.奇科(Vinnie Chieco)發想的。在此一時期,賈伯斯堅持著發展「數位中樞」(Digital Hub)的概念。他想推動Mac成為連結家庭所有物件的中心點。奇科思索著這個概念,得到一個結論:太空船也是連結的中心點。太空船上的工作人員可以乘著一個比較小的船隻,或是分離艙(Pod),或是像電影《星際大戰》中的飛行器離開,而後再回到母艦加滿燃料或添加補給。當奇科見到這個白色原型機的第一眼,他彷彿得到了上天的啟示:


 


「當我一看到白色的iPod,立刻聯想到《2001:太空漫遊》那部電影,還有那句台詞『海爾,打開分離艙的閘門!(Open the pod bay door, Hal!)』」


 


一開始,賈伯斯捨棄了這個產品名稱;奇科則是大力捍衛。奇怪的是,幾天後,賈伯斯宣布採用「iPod」這個名稱,但沒有任何解釋。


 


眼看iPod上市日期已經確定,但這個計畫卻差點取消,原因是電池的續航力太低,竟然不到三小時。面對這緊急狀況,法戴爾在驚慌失措之餘,終於找出解決之道。最後,iPod提升了記憶體容量以節省電池的用量,並於其中預先儲存好歌曲,如此一來就不須利用硬碟播放。iPod在千鈞一髮之際,終於成功解決難題。


 


但就這樣轉危為安嗎?那可不一定。在預定上市日的前幾天,賈伯斯仍舊想要降低耳機插入iPod所發出的喀搭聲。一名工程師接受指令,為所有預定給媒體的iPod修改插孔,終於讓那個喀搭聲變得順耳了。


 


在iPod上市不久前,賈伯斯接受了《富比士》雜誌的訪問。他在訪問過程中,透露即將上市新品的些許訊息。


 


「大家都要我們生產個人數位助理Palm。可是我的問題是:『需要它做什麼?』原始社會沒有這類安排組織行程的東西。可是我知道原始社會有音樂,因為它根植在我們的DNA當中。人人都愛音樂。」


 


相關文章推薦


 


學學賈伯斯/工作熱情 創新泉源


大家來看賈伯斯心得(影音)


 賈伯斯專題他贏在執行創新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