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知名的政治家商鞅, 非常懂得經營大客戶。 他的客戶不是一般庶民老百姓, 而是一國之君。 他能掌握帝王內心的微妙波動, 獲得秦孝公這個大客戶的認同與信任, 然而也因犯了大客戶管理的謬誤, 在人亡政息之後,連命都不保。
企業經營利潤的分布,通常存在著80/20法則。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如果能夠照顧好20%的大客戶,公司的營運就不至於發生太大的問題。在進行客戶組合(Customer Portfolio)管理的布局最佳化時,與其把所有的資源與精力平均分配給每個客戶,不如鎖定關鍵客戶進行行銷、銷售及服務的活動,效益相對來得高。
然而,在客戶至上的口號甚囂塵上的今日,企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誤把每個客戶都視為同等的重要。大客戶與小客戶獲得同樣水平的服務,好客戶與壞客戶共享相同的資源,美其名是平等對待,事實上卻是不公平的。有時甚至本末倒置,不僅未能為高價值的客戶提供較佳的服務,有價值的客戶反而得不到應有的服務水準。
不同的客戶應當得到不同的對待,其中大客戶特別值得細心照料,經營這個關鍵市場區隔,首要之務是了解他們的需求與痛點,否則花再多的時間阿諛、奉承,也是隔靴搔癢、徒勞無功,很難贏得大客戶的芳心。
歷史上知名的政治家商鞅,就非常懂得經營大客戶。他的客戶不是一般庶民老百姓,而是一國之君。由於他能掌握帝王內心的微妙波動,獲得秦孝公這個大客戶的認同與信任,後來才能遂其所願,實行變法成功,協助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霸。
剔透人性 掌握帝王心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勢力日漸衰弱,諸侯間的征伐不斷。秦國地處雍州,遠離中原政治核心,被眾諸侯視之為夷狄。西元前361年,秦獻公駕崩,秦孝公即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如猛虎出閘,面對秦國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局勢,他決心勵精圖治,重振秦國的威望,於是頒布詔書廣納賢士。商鞅聽到這個消息,著手展開他的大客戶經營之旅。
商鞅設法投入秦孝公寵幸的宦官景監門下,雖然有個好的開始,但是他在秦國並未立即獲得重用。商鞅是在接連與秦孝公見過4次面之後,才逐漸摸透秦孝公的心思,進而成為倚重的大臣。
商鞅與秦孝公的第一次碰面,算是徹底的失敗。會談過程中,商鞅高談闊論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之道,有意爭霸天下的秦孝公,聽得哈欠連連,興趣缺缺。第二次商鞅向秦孝公推銷治國之道,秦孝公雖然沒有打瞌睡,但是依然提不起勁。接連2次不愉快的經驗後,秦孝公責怪景監,為何要介紹一個這麼無趣的傢伙進宮。
對於秦孝公的不領情,商鞅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志,他再接再厲請景監代為安排第三次會談。這一次商鞅不談王道,改談霸道,秦孝公這回聽得津津有味,點頭如搗蒜。雖然沒有立即採納商鞅的建言,但是很顯然地,商鞅已經找到絕佳的切入點,順利突破秦孝公的心防,於是才有後續的第四次會談。隨著時間向前推進,商鞅越來越能夠掌握,秦孝公潛藏於內心的願景與企圖心,而秦孝公對於商鞅的態度也越來越熱絡。能夠在第三次碰面就切入要害,算是高水準的演出,何況商鞅推銷的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專案,快速成交談何容易。商鞅的優點是擁有彈性與洞察力,每見一次面,他就更了解秦孝公內心的期盼,每談完一次,他就重新修正自己的銷售策略。
相對於許多搞不清狀況的業務員,商鞅的表現自然高明許多。沒有經驗的業務人員通常不清楚誰是有價值的大客戶,就算見著大客戶,急於說明產品或服務的特點及好處,不能靜下心來探尋客戶需求、投注大量時間進行客戶現況及問題的研究,藉此擬定出客戶喜歡的解決方案。因此,解決方案或許不錯,但客戶卻一點都聽不進去,感受不到其中的好處,遭到拒絕自是難以避免。
欲擒故縱 政治精算師
商鞅的做法顯得有彈性許多,他可以從王道直接跳到霸道,說難聽是牆頭草、兩邊倒,但是保持彈性卻是經營大客戶的重要原則。因為銷售員最重要的責任,不在於將產品推銷出去,而在於解決客戶最迫切的需求與問題。千萬不能帶著已成定局的提案去見客戶,先行掌握客戶的產業大趨勢、市場脈動、競爭態勢,以及其策略、目標及重要計畫,然後彈性調整原本的想法,再來決定產品及服務組合,是比較好的做法。
以事後諸葛來說,從前二次會談看來,商鞅似乎是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所以才會進退失據。但實則不然,否則商鞅不可能快速進入狀況,在接踵而來的第三次會談,就贏得秦孝公的信任。合理的猜測是,商鞅採行的是欲擒故縱的策略,先讓秦孝公感到失望,然後再推出符合其需求的治國方策,其目的在令秦孝公感到耳目一新,對商鞅產生刮目相看的感受。
這步棋下的有點險,萬一秦孝公從此對商鞅失去希望,拒絕再次接見商鞅,那商鞅可要吃大虧,不但見不著秦孝公,推動刑名之學的理想就此付之東流。如果沒有猜錯,商鞅應該是算準求才若渴的秦孝公,一定會再次接見他。而且積極變法圖治的秦孝公,對於傳統的王道早已經失望,突破格局的法家思想剛好正中他的下懷,套一句現代話來形容商鞅:「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政治精算師,秦孝公的心思盡皆在其算計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