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經創立、經營台積電十八年歲月,今年七月,七十四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終於邁向交棒的第一步,將總執行長,這個除了他自己之外沒人坐過的位子,交給小他二十歲的蔡力行。
 其實,不僅接班的蔡力行,現在「台積電起碼就有五十個全才(領導人),」張忠謀指出。
 「他是全台灣最偉大的,如何融合這麼多top的人,很不容易,」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稱許。
 培養一批批領導人才,是張忠謀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不僅只台積電,事實上,早在德州儀器掌管當時世界最大半導體事業、以及一九八五年回台任職工研院,張忠謀就培養了許多人才。放眼當前半導體業界,許多優秀領導人都受過他的coaching
 張忠謀如何培養一批批世界級的領導人?領導人需要什麼樣的特質?身為領導人,他如何跟上時代、不斷進步?他對全才教育有什麼期許?在《天下雜誌》專訪中,這位IC教父分享他的人才祕訣。


 


問:現在台灣有很多企業都在思考如何接班,你挑選接班人的考量是什麼?


答:我想,企業領導人生命也不過二十年左右,有的多一點、有的少一點。一個公司裡面,一批人應該是訓練下一批人。第一代(generation)應該是完全負責第二代,第一代對第三代也有點責任,但第三代主要是第二代的責任。


所謂一批批接班團隊是一批接著一批,不是一代的人要訓練好幾批。一代人訓練好幾批,有點像是鄧小平在江澤民接班時,指定胡錦濤接班。我相信,雖然胡被鄧所垂愛,恐怕他後來還是要蠻大的努力才能真正接班。所以第一代可以欽定第三代哪些人有潛力,可是,最後還是要透過第二代。至於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麼,有相當多的理論。


 


CEO最需策略能力

 


在企業裡,從工程師一路升上來的,通常是執行力強的人,而不一定是策略強的人。因為策略通常是最高層的責任,所以,普遍的問題就是,執行力強的人不見得有策略能力,他們升到最高一層可能缺乏策略能力。所以,假如有這個問題,要把他補一下,在一個CEO還沒變成CEO之前,給他一點幫助。以台積電而言,我們找了陳俊聖。


問:是找一些人輔助蔡總執行長的意思嗎?


答:對。


問:所以您覺得蔡總執行長的領導能力是?


答:應該是很好,可是要看以後怎麼樣。與其說現在講什麼,不如讓時間來證明。


問:CEO的策略能力可以培養嗎?


答:我想可以慢慢培養。這就是學習的金字塔:最低是資料、資訊,往上是知識,再往上是wisdom(智慧),策略是從智慧開始。其實CEO之下的領導人,只要執行能力強就能一步步升上去。他們被告知方向,就會朝這個方向執行,能力強又會被升到一個更大的單位,領導更多人,他雖然還是被告知方向,可是參與制定方向的機會也會增加。


 


策略的最後決策者往往只有一個人,所以要補強就是在CEO層次而已。別的人,策略的要求也不是那麼需要,隨他們升職就可以了。


問:除了策略能力,價值體系是不是也是接班人選擇的標準?


答:副總級加入台積電,價值觀在面試就提出來;假如在此職位以前就加入,我相信他們也都是在價值系統裡頭成長的。


問:三、四十歲年輕人呢?


答:除了價值觀、執行能力,新血最大的重要性就是創新、隨時充電。年紀大了,新的ideas通常比較少。


問:現在很多製造業的問題是,該怎麼變得服務取向,台積電是怎麼轉過來的?


答:這是一個專業的策略問題,看得遠一點是避免把產品commoditize(商品大眾化)。我們的產品不可否認是硬體產品,固然我們有相當大的技術進入障礙,但是不夠高,所以被大眾商品化的可能性是蠻大的。唯一避免商品化的策略就是變成一種服務,提供客戶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你能夠替他解決的都要解決。


 


解決客戶問題,利潤自來

 


比方說,公司內部的制度就不能以生產多少、良率多少、成本多低來打考績,而是要以怎麼樣解決客戶的問題來衡量。這是很重要的配套。通常的人都是一句口號:客戶至上。可是對外面喊客戶至上,裡頭考績卻是看你為公司賺多少錢。


我覺得,不要把為公司賺多少錢放第一,要真的把為客戶解決問題放在第一。這是高層的策略,對同仁可以不談利潤,不談這個月成本多少,只看客戶滿意度。高層有這個信心,只要這樣做,利潤就會來了。這在台積電是很成功的策略。


最近,陳俊聖去看我們的監察人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傳了兩頁的筆記給我看。其中一句話是:low cost is not a business model(低成本不是商業模式)。我非常同意這句話,我也很高興波特講了這句話。如果講給很多台灣科技界的人聽,他們應該改變他們的作風。現在大家所有的商業模式就是非去大陸不可,因為大陸成本便宜。但是,別人也去大陸,不但是台灣,日本人也去,這就不能算是獨特的商業模式。


 


有系統的終身學習

 


問:身為創辦人,如何不斷提升自己的視野與能力?


答:最重要的是在年輕的時候,尤其在中學或大學,養成終身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與方法。


方法就是要有紀律、有系統、有計劃。系統是指一套一套的學問,並不是今天看一點小說,明天看一點歷史,後天看一點藝術,這是隨興、沒有系統的學習,效能很低。


獨立思考要有知識基礎。基礎隨著終身學習慢慢建立起來,累積思考的材料。


我怎麼跟上時代、怎麼學習?除了常常閱讀,在企業界漸漸有地位之後,我也參加很多經濟會議、智庫會議,尤其是國際的、知識廣的、學問比較深的、對會議主題了解比較深的。


我參加會議有兩個目的:主要是見到值得見的人。次要目的是能夠加速學習。


參加這種會議比閱讀學到更多。中國有句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比方說,我跟季辛吉一起參加過好幾個會議,他談中東和歐洲還是相當瞭如指掌。聽他談,也許不是值十年,但也是值一個月的書。聽葛林斯班談國際經濟、美國經濟,也是如沐春風。這種會議我去蠻多的,一年總有兩、三次。


創辦人的好處是,如果公司成功了,會被人邀請去參加會議,你也要講話。我覺得不只是聽,自己跟這些年輕的人一起參與,腦筋動得更快。


問:哪些年輕的人?


答:蠻多參議員、企業界的人。比如我跟美國某家大石油公司的CEO就在一個panel(小組)裡討論加強企業監理制度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我是那panel中唯一贊成沙賓法案的,企業幾乎無異議地反對。他最強力反對,他說為什麼要為了一個害群之馬,把所有人都當壞人?所有人都要承受負擔,一年花不只五百萬做監理制度?


 


我就告訴他,老實說,安隆案影響了美國在世界的領導能力。你說只有一個害群之馬,事實上不只一個,安隆只是最出名的。假如是六年前,安隆自己都會說他是好公司,不需要監理制度。


終身學習要有系統。其實安隆案很複雜,很多安隆的董事多年來都不知道安隆在做什麼,他們已經是蠻專業的。安隆案發生以後,這方面的書我看了至少十本左右,都是厚厚的。你會發現這很複雜,不是普通人能夠發覺的,即使一個很有背景的董事,每兩個月去董事會坐幾個鐘頭,根本就不會聽出來。


 


領導人就是全才

 


問:所以,一個成功的創業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答:創業人不只要跟上時代、外在環境的變化,而且要比你辦的事業成長得更快,不然不能夠領導。


要創業,年輕、有guts(魄力)、有膽量、有衝勁、有entrepreneurship(創業心)就可以;但是很少創業能成長得非常棒,也很少創了業能夠幾年以後還能生存。


創業只是一個開始,假如要做得非常成功,後來所需的努力遠超過創業當初所需的努力。比如一、兩年中,公司一下子從幾個人變成幾十人,或是從幾十人變成幾百人,創業人很可能就遭遇他自己能力的瓶頸。


還有財務問題、人事問題、公司成長需要建立制度,種種都是考驗。所以創業人往往遭遇瓶頸就知難而退,或是找一個有經驗、年紀大一點、做過比較大單位的主管進來,創業者也許只做技術工作。


總之,很少創業人能夠比他創的業成長更快,能夠長遠地站在領導地位。這種人我稱之為全才。


問:怎麼樣培養全才?


答:我覺得全才教育應該是在高中,甚至於中學,愈早愈好。


 


全才教育就是培養在公民社會裡至少要做有用的人,其中傑出的就做領導人。


我十三歲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校長張伯齡是個百分之百的教育家。他主張全才教育,校訓是「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他認為知識的傳授並不是學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教你怎麼做一個公民社會的有用份子。當時傑出的人就變成全才,兼具德智體群。


現在的問題是:四個(德智體群)好像只有一個,全是傳授知識,而不是終身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方法。


我曾經在清大、交大演講全才教育,我問他們,領導人才需要怎樣的特質?結論是誠信、正直、承諾、民主自由的觀念、法治、公平、正義、市場經濟的觀念、獨立、自動自發、熱情。


我在南開中學不過兩年半,我受到的價值系統的印象很深刻。儘管時代變遷,當時有些價值是不變的,而且不應該改變,比如誠信、正直、承諾、熱情、自動自發。六十年前雖然不是這樣表達,觀念卻是一樣的。


 


可以帶走的盛宴

 


後來我中學畢業到美國念哈佛,受到的全才教育也是德智體群,那是我最興奮的一年。我的終身學習、獨立思考固然在中學開始形成,卻是在哈佛的第一年打下基礎。這一年,像是海明威講的巴黎,是一個可以帶走的盛宴。老實說,我到現在還在享受這個盛宴。


現在台灣有五年五百億的計劃,要有國際、世界第一流大學,我是審議委員之一,多數學校的proposal(提案),重點都是延請國外一流教授、增加設備。我覺得這個方向不完全對。


我覺得一個國際第一流大學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未來公民社會的領導人。假如只是培養有知識、有學問、有技術的個人,就會碰到一個情形:比方說,我們現在的社會,有能力的人不少,過去的教育並沒有失敗,失敗的是有能力的個人放在一起,整個社會不能運作。


 


五年五百億的proposal沒有說要建宿舍的。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住校,相同素質、大家都是狀元級的學生,將來要做領袖,要既競爭又合作,這樣的性格要培養出來,正確的價值觀要形成起來。


我在哈佛那年,一個宿舍大概一百個人左右,上課又有另外一批同學;上課的同學通常是住在另一個宿舍的,談得來可以花很多時間在一起,而且是二十四小時,七天在一起。我們競爭的是校刊,每天出刊,能夠替校刊寫點東西,被校刊用,是很珍貴的競爭機會。互相辯論也很珍貴。每天都有很多演講,通常都是議員、教授來演講。


同宿舍的學生都是天才級的,那時候我對西方文化不是那麼了解,念荷馬《伊里亞德》辛苦得要命,可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已經看過了。我看莎士比亞的劇本相當辛苦,可是有人就能朗誦。古典音樂我在中學的時候喜歡,可是不是那麼了解,宿舍裡頭有相當多人比我懂得多,我就跟他們一起聽波士頓交響樂團。那一年年紀輕,可以做很多事情、學很多事情。


問:所以全才教育非常重要?


答:除非做學術研究、做教授,就比較專門,可是在任何領域要做領導人才,就必須要是全才,台積電起碼就有五十個全才。


問:台積電怎樣培養領導人才?


答:我覺得價值觀對一個公民社會、對一個公司都很重要。公司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系統。


問:如何培訓人才呢?


答:培跟訓是兩個不同的事。培養只能從環境著手,不能變成一個一言堂,要鼓勵創新的意念。


縱然決定權大多在CEO身上,但是我都是聽了蠻多意見才做決策。假如只是一個人在講話,那是不太可能培養出創新的領導人才。所以,「培」是長期的工作,要有這個觀念、大家高級主管有共識,要建立一個開放的環境。


 


至於「訓」比較在專業方面。我覺得時下一流大學的訓練太多,好像當年我在MIT念碩士一樣,課程念得很努力,可是後來沒有用到。


當然我們台積的訓練幾年當中還是有用的,像我們訓練.一三、.一八就過時了,可是基本的東西還是永遠用得到。(蔣士棋整理)


 



本文引用自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


 


 


相關文章推薦


專訪台積電張忠謀(短片)


九招教你賺時間(佳興分享)


 總經理心法(下)(影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