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國做品牌比台灣硬頸


問:你也曾擔任韓國企業的顧問,你認為韓國知名的品牌對韓國社會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一個國家需要「知名品牌」?


答:喔,韓國人在品牌這件事上,可能比台灣人還硬頸。


我最近讀到一則故事,三星總裁有一年訪問洛杉磯的一家大型家電超市,他們砸了很多錢,要把三星產品貨架往櫥窗移,但卻什麼都沒找到,只看到新力的產品。


他氣得問為什麼三星產品不能被放在櫥窗前展示,店員回答說:因為新力花錢做產品設計、行銷與品牌,儘管三星的產品設計、功能都跟新力的差不了多少。


自此之後,三星總裁決定大量砸錢做產品設計、行銷、品牌。另外幾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樂金(Lucky Goldstar)是什麼,他們也花了幾十億,成功打出了LG品牌。


事實上,韓國企業的工程能力應該跟台灣是不相上下,兩國廠商都以自己的製造能力為傲。因此,十五年前砸錢做品牌,應該也不是很舒服的決定。


問:你不同時期去過韓國那麼多次,感覺到最近幾個大品牌的成功,帶給韓國社會什麼不同的氣氛嗎?


答:絕對有。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韓國簡直一敗塗地,加上政治腐敗,曾經士氣非常低迷。但是,最近幾年尊嚴感大大提升,就是因為幾家大公司在國際上的表現傲人。


三星去年在一項全球產品設計競賽中,不僅獲獎比別人都多,也是史上第一次有亞洲企業拿到頭獎,即使日本企業都沒有過。


韓國的現代汽車,今年在汽車業重要品質評估指標(JD Power)的表現上,也緊跟在豐田之後。真是讓人跌破眼鏡!因為十幾、二十年前,現代汽車剛進美國市場時,大家都說:誰要買韓國車啊,當然買日本車囉。但是現代沒有鬆懈,不僅改進產品品質,更大量投資產品設計、行銷與品牌,現在終於成功了。


品牌經驗無法「買」得


問:亞洲最近流行打世界品牌的方式之一,就是「買品牌」。聯想買IBM的個人電腦部門,明基買西門子的手機部門,海爾想買美國的梅泰格(METAG)等,都是例子。我的問題是,品牌經驗可以藉這樣的方式轉移嗎?或怎樣才能成功轉移呢?


答:這問題的答案不單純,但要我給一個單純的答案的話:品牌經驗不能轉移。


雖然,這會有幫助。聯想跟IBM合併後,對世界行銷的看法當然會跟以往不同,但是我相信無論是設計、行銷的能力,最終還是需要培養出本土的實力,必須在你的血液裡。就以義大利的設計、行銷能力為例,不光是砸錢買廣告就會有,而是整個生活的方式都必須改變,即使美國都是二次大戰後才學會,至今也不過六十年而已。


當然今天中國現金飽滿,用錢「買」到一個品牌不見得是個笨事,但長期來說,這不會有用。即使到今天,中國也只有很棒的工程技術大學,卻缺乏好的管理、行銷教育,雖然很快地在跟美國人學習,但還要十五、二十年,才能把這種生活、態度真正吸收到血液裡去。台灣也是一樣。


韓國的品牌能力成長很快,但他們可不是靠「買」品牌來快速達成的。


問:你說的「本土」實力指的是什麼?如何培養?


答:中國人(包括中國或台灣人)幾千年來,對文化藝術品味都很重視,所以當有些美國人說:喔,中國有那麼多工程技術人員,我們真是沒有希望了。我雖然學工程,卻很清楚:光有工程能力是不夠的,設計、行銷能力也很重要。


而中國或台灣人值得高興的,是你們有那麼悠久的文化經驗,只是需要把這些精緻的文化轉換成基礎教育、工程教育裡的一部份。當我們看到台北的年輕學子,把學行銷看成跟學工程一樣了不起時,就知道教育成功了。慢慢地,這種生活、態度也才會進入社會。


今天,美國人做品牌、行銷,已經變成像呼吸一樣自然。


中小企業一定要頻出新招


問:你的書與演講,像是針對已經僵化的大企業,希望過度制度化的龐然大物,大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但對台灣九五%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能怎樣像你建議的一樣:放膽地去創造?面對全球強力的競爭,大家都快被降低成本的要求逼死了……


答:(笑)我們都是由九五%的中小企業構成的,各國的經濟體都一樣。儘管美加媒體頭版新聞報導的都是大公司,但深入去看,每家大公司旁邊都有數十、數百家配合的中小企業。事實上,我在全球最敬佩的一家公司,就在溫哥華,是賣雜貨的London Drug,華裔創辦人一九三或四年代從中國移民北美,創辦了這個有效率的家族企業。


品牌對只有十人的小公司,跟對有千人以上的大公司,都一樣重要。儘管這些小企業不見得需要做「全球化」的生意,但是他們有競爭者(你是方圓百公里裡七千家餐廳中的一家),你要生存就得有「特色」。


至於要求大膽釋放員工的「瘋狂(lunatics)」,若你是中小企業,創業者本身應該就是個瘋子,因為統計上看來,創業根本很難成功的。因此你得真的很有自信,也堅信自己的看法獨特,才敢創業。


而且,即使是中小企業,要永續經營,你也得不斷更新自己。就拿小館子這單純的例子來說好了,若你真的很成功,大家馬上就會抄襲你了,要保持領先,你就得馬上想出新招。通常中小企業,前三年還蠻成功,但在進入六、七年之後,就容易失敗,因為他們需要創新。


「更好」比「更便宜」還重要


今天,在網際網路的幫忙下,不管你身在台北或邁阿密,只要你有好的產品或創意,都可以一開店就行銷全球,因此行銷就更重要了。而且,今天國際市場對台灣、韓國能力的疑慮已經比以往大幅降低。


問:在追求實務的氣氛下,怎樣去鼓勵員工學會「講故事」?行銷的基礎功夫,就是要會「講故事」,說自己產品的偉大故事、說自己企業的英雄故事。你的建議是什麼?


答: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全國人民都相信,行銷、品牌是我們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


五個月前,我在紐西蘭名為「設計加持(Better by Design)」的論壇中,擔任主講,也是推廣類似的觀念。主要困境同樣是:紐西蘭無法跟中國進行低價競爭,因此我們最好趕緊創造出「更好」的產品,而不光是「更便宜」的產品。


大家(美國、當然包括台灣、紐西蘭)都感覺中國愈來愈巨大的競爭壓力,他們的工程技術能力很強,也很快地改善自己產品的品質與執行效率。因此,要區隔自己,除了具備卓越的執行力之外,持續的創新設計、專注行銷、品牌的建立、客戶服務,是我們唯一剩下的「競爭力」。


就用聯想、IBM合作的例子來說,美國媒體也說目前美國企業剩下的關鍵競爭力,就是「管理」了。聯想真正想買的,不是IBM的其他資產,而是IBM的管理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