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剛退伍下來,正準備開始找工作。面對浩瀚競爭的社會,我這樣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年輕人,能做什麼?我的心裡,一片茫然。

也是1971這一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看到國家遇到這麼大的外交屈辱,我心中非常挫折,但是,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工作而掙扎的我,實在也感覺不到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事。


沒想到,我找到了美國運通的工作。


加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全球旅人提供信用卡、旅行支票兌換,以及旅遊服務。


所以在我們櫃台,經常看到各國的人前來拿信。美國運通當時在全世界有800個據點,很多要出國遠行的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會住在哪裡,就會請家人把信寄到那個國家的美國運通。


我們收到信,會按收件人的姓名分類收著,到時候,這些旅人只要憑護照,就能拿到自己的信。


從優質服務出發


靠著遍布全球的據點,美國運通成為旅人在全世界的生活據點。


我偶爾到櫃台幫忙發信,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他們拿到信時那樣的歡欣,心中突然湧上一個感覺:如果我能用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對台灣擁有美好印象,成為台灣的朋友,這不是一件很棒的工作嗎?


這個動機立刻激勵了我,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加倍努力,用讀書時未曾有過的拚勁,猛K我的英文,瞭解我的工作內容。


從此,我在跟每一個外國人接觸時,也永遠抱著這樣的心:如果因為我,能讓他們對台灣印象深刻,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轉眼37年了。


這之間我做過許多事,國際的、本土的、有薪的、無給的,但是直到今天,這份初衷,這份熱情,沒有改變。


如果要問,這一生到底什麼力量在驅使我不斷前進?我想,就是這個信念。


和全世界做朋友


我從來不認為推動觀光旅遊,是為一家公司賺錢或為個人求舞台,更從來不曾把它當作我的目標。我始終相信,觀光旅遊有更重大的意義,就是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信念。


1977年左右,迪士尼計劃到亞洲設館時,請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的副總裁陪同,到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走一圈,調查各國市場。


台灣成了調查中的一站,他們也鄭重其事地約我。當時我是美國運通的總經理,在他們心目中,等於是美國企業瞭解當地旅遊的專家。


在談話中,他們很專業地了解台灣的各種數據、資料,也問我:「這幾個國家中,你認為哪個城市最適合?」


我當時幾乎是武斷地說,「那當然是台灣。」


對方問我為什麼。


我一一分析。以土地取得來說,台灣的地價比日本便宜。從薪資水準來看,台灣的工資比日本低很多,還有不少失業人口。就地理位置而論,台灣比起日本更接近東南亞,更方便所有亞洲旅客來遊覽。而香港、新加坡比較小,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經濟不夠好。


「這是一件不必用大腦就可以決定的事,」對著他們的大陣仗,我這樣結論。


看對方也提筆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心裡想,台灣應該大有希望。


一段時間後,迪士尼正式宣布新址。謎底揭曉,地點不僅在日本,而且是地價最貴的東京附近。


專家判斷與主觀認知


我非常納悶,並且暗自認為,這些國際集團和知名專家的判斷,也不過爾爾。


過了幾年,因為我對台灣觀光發展的重視,被推舉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PATA),成為開發委員會的委員。這個委員會其中一員,正是當年那位迪士尼調查公司的副總裁。


我看到他,就說:「你欠我一個答案!」


「當初你來問我迪士尼樂園的事,我告訴你一定是台灣。我很納悶,為什麼你們最後不選台灣,而選東京?」


這時候他很坦白地告訴我:「當時雖然我們做了一趟很冗長的調查,但是,到最後,從我們的專業來說,那幾乎也是一個不用大腦就能看到的結果。」


我心裡一震,問他為什麼。


在迪士尼的經營規模中,一個遊樂園的營運要持平,一年必須至少要有600萬到1,200萬的入園人口。因此,最重要的考量是,遊樂園必須設在經濟成熟、人口密集的市場的中心。也就是說,這個地區必須經濟能力夠強、人口數量夠多、地理可及性夠好。


那時候,環顧全亞洲,日本的經濟領先所有國家,而且人口有1億。當時台灣人口大概還不到2,000萬,平均所得也不高。


而且,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設在它附近,遊樂園立即擁有最大的基本消費族群:學生常常結伴去同樂,家長有空就帶小孩去玩耍。至於其他國家旅客的消費,那已經是次等的考量。畢竟搭飛機成本高,這樣的人只是少數。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無地藏身,非常慚愧。


原來,當我們主觀地以自己的角色看事情,而沒有專業深入的瞭解,認知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


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那麼放肆武斷地判斷專業的事情。


這幾年,我常看到官員、民意代表,本著對地方的愛做了不少規劃,但是因為沒看到大方向或經驗不足而被誤導,開發失敗了,土地也破壞了,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經驗,有層次地介紹出來。


寫這本書的動機,也是因為對生命種種無奈的理解和接受。


每一個人都重要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慢慢體會到:許多事無法一個人完全掌控。要完成一件事,牽涉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知,還要群體的完全瞭解。


有時候,領導人決定去做了,但是因為層層的認知差距,做到最後總是徒勞無功。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從領導人、從規劃者、從每一階層參與的公務人員,到民意代表、到民眾、到觀光科系的老師、到學生、到任何參與這個行業的人,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地方規劃的重要觀念。


走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和經驗,我愈看愈清楚,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局部影響,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階段性的影響,但是想造成持續的改變,卻總會在政治人物的快速變遷中被打亂。


因為時間在挪移,事情也會改變,那麼,與其為每件事尋找最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如把我自己的經驗完全分享出來,讓每個人從中去找到當下對他有用的作法。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我所看見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