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口連月衰退、經濟負成長,企業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在艱困商戰中蓄積致勝能量?


《從A到A+》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二月初接受《Fortune》專訪時直指,回頭看看歷史,我們就不會因為席捲全球的衰退而驚慌失措了,因為這些混亂前人早就經歷過。從歷史中,看看那些成功走過風暴的企業,是怎麼逆勢求勝的?


答案很簡單,就是「人才」。


「如果你在山上遇到暴風,那些登山計劃就不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你身旁的那些人。」柯林斯強調,在經濟亂世中,「不投資在人才上,就表示你不夠有遠見。」


只有這一件事,再忙再急再亂,也不能犧牲不做。


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是群雄並起、價值崩解的亂世,要在濁世中趁亂而起、擴大「市佔率」,靠的就是人才。


三國的戰爭場面固然氣勢磅礡,當中機關算盡的人才戰爭更是驚心動魄。曹操、劉備與孫權的搶人、用人策略,已大量應用在現今的商戰中。「三國就是最經典的人才戰教案,」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肯定。


就以曹操而言,日本企業家覺得他最善於發覺人才(見一四二頁),曹操雖然渴慕人才,也能禮賢下士,卻拙於教導。例如,袁紹和曹操在官渡決戰,袁紹的策士許悠遭同儕陷害,憤而跳槽到老友曹操陣營,獻計火燒烏巢與水淹冀州,幫助曹操以十分之一的懸殊兵力,擊敗袁紹七十萬大軍,一統北方。


官渡之戰後,許攸功高震主、恃才輕狂,竟直呼曹操小名,曹操只是笑笑而已,並沒有適時糾正他的態度,最後許攸被看不慣他以下犯上的許褚斬殺。


曹操識才惜才,卻不是教導人才的良師。


人才不只要延攬,更要教導與培訓,《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儘管不懂現代企業管理,他的教導觀卻和一千多年後的管理潮流若合符節。


一月十六日下午,一百五十多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齊聚在台北市信義路五段會議中心,聚精會神聆聽美商DDI宏智國際顧問公司的企業高階教練課程。


百業衰退,提供教導服務的高階人才評鑑與教練業務卻異軍突起,「企業要找出金雞母型人才,等到市場轉好,才有已經準備好的人可派上戰場,」宏智國際顧問首席顧問姚德瑜估計,從二○○七年底開始,人才教導訓練的業績已增加一倍之多。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在經濟亂世,教導產業能常勝不敗,是因為企業體認到招募容易教導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樁大事的重要性決不亞於業績與獲利。


「一般的專業能力很容易學到,但領導能力很難學習,」華碩易電腦事業處總經理胡書賓強調,因此,華碩從兩年前開始,在內部選拔十二人將官班,進行半年以上的高階教練訓練,打開原先只專注在技術研發的主管眼界,增加他們的領導統御能力,最後還把教材濃縮成一小本黑色武林秘笈,讓將官班成員隨身攜帶,時時提醒自己溝通與領導的技巧。


台商的致命弱點:缺乏教導力


經營事業其實是一場永不停歇的人才培育爭奪戰,人才庫存不足,公司發展很容易遇上瓶頸。尤其是台灣許多本土企業已邁入創立五十年大關,從小企業躍升為中大型企業,目前幾乎都面臨到管理人才斷層的危機。


「要全球化擴張,誰去幫我打戰?回頭看沒有人力,只好開始培養接班部隊,」宏智國際顧問台灣區總經理葉庭君點出大部分台商的經營困境。


「企業規模大了,不能只靠技術與業務,還要建立很多領導團隊能力,」政大企管系副教授胡昌亞分析,台灣的企業很像棒球隊,重視個人表現與績效,卻疏於培訓,寧可把訓練經費挪去外面挖角。


這和台灣的產業結構有關。台灣大都是代工產業,利潤太薄,只重視短期目標,很少把人才培育納入公司的長期經營策略中。「台商不把人才培育當成投資,而是當成支出,」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觀察,老闆都知道人才很重要,但在分配資源時,卻不願投注在人力資源發展(HRD)上。


「過去台灣企業只做Training(訓練),未來要強化Development(發展),」李吉仁強調,培養主管與員工的教導能力,成為企業下一波的競爭力。


企業的人才觀正在改變,慢慢從「外面買」,轉變為「自己教」。在景氣凋敝的年代,教導力成為企業翻轉本身能力的競爭軸心。


根據宏智國際顧問針對台灣六百三十八位企業主管的調查顯示,七成一的高階主管最重視提升與佈局菁英人才,遠比提升生產力還要高。


企業要教出未來的將才,有三大武器,分別是M(mentor師徒制)、C(coach教練制)、R(rotation輪調制)。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15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