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雖然還有太多的夢想與欲望等待被實現,但也開始懂得運用實力加計畫築夢踏實;從初出社會的懵懂衝撞,到30歲開始進一步追尋自我;從20歲盲目地偶像崇拜,到30歲開始想要自己當家作主。世界如何轉動,「我就是這樣子!」「我鍛鍊我自己!」今天先把實力準備好,明天世界將因我而改變。
初入職場 先把實力準備好
專業能力是30世代在職場所要積累的第一種實力。從企業主心態來看,哪種專業能力在現下會變得更重要呢?在經濟榮景衰退、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可將資源做最有效整合及運用的人才,才能幫雇主花最少、省更多;此外,人力緊縮,「好用耐操」、具多元職能又願意高度配合的人最受歡迎;當然,能為公司帶進業績的人才,自然也更形重要。
那麼高階人才的就業市場如何呢?根據104獵才顧問中心分析指出,2008年電腦、網路資訊等相關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帶動一波中高階主管的求才指標。而逐年增長的行銷、業務職缺,顯示科技產品的技術已發展成熟,目前急需透過行銷業務人才推廣至消費者手中。
對於中高階人才來說,豐富的產業經驗是最基本的專業要件,而優越的行銷及業務能力,也可為自己加分。此外,在這天涯若比鄰的時代,熟悉歐洲或亞太市場經驗,是許多產業重視的專業力;當然,既然商品都要賣到全世界、賺世界的錢,而高階工作者也漸漸成為「逐工作而居」的遊牧上班族,隨時可能到世界任何一個地區工作,那麼,外語能力、國際視野,以及對全球資訊的閱讀及掌握能力,無疑是愈來愈重要了。
心理素質決定人生格局
掌握了專業能力與職場競爭力之餘,還必須有健全的心理素質。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歷經多年的創業經驗後,對年輕世代提出頗中肯的觀點:因為不可能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動起舞,就算畢業後有幸進入所謂的熱門產業或上市上櫃大企業,也不代表所處的產業永遠景氣,或者公司永遠不會裁員。職場生態及大環境時時年年在改變、消長,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然而,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以及面對職場所建立的心態,卻是自我可以努力培養的。
「心理素質」,決定一個人面對外在挫折與困境時的應對能力及心態。楊基寬多年來接觸許多上班族,10位上班族中大概有9個對工作不滿,譬如薪資被低估、沒有升遷機會、老闆很豬頭、產業沒前途……心理素質低落的人,眼中所見都是負面因素,以及外在環境的無法順心如意。
相反的,懷抱健康心態的上班族會更積極要求自己:「我該如何做,才能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產值與貢獻?」「我是否已在我可發揮的職位上盡力發揮?」「我是否曾自發性地完成或超越被要求的績效?」 能用以上思維去看待工作的員工,肯定是受老闆歡迎的員工,無論環境怎麼變,你都能保有競爭力,不怕自己是被淘汰的那一個!
自己成就一個「品牌」
有人看到外在環境的變動,總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有些人卻能擺脫這種「失敗者」心態,立志去改變產業的未來。楊基寬舉了大家熟知的畫家幾米為例,畫插畫不是一般人認定的熱門行業,而且從業者眾,競爭激烈;但幾米讓插畫不再只是插畫,透過畫作結合充滿意境的文字,創造出動人的生活小品,建立自己特有的「幾米式」風格,甚而發展出無所不在的周邊商品及跨業結盟的創意產業,讓「幾米」兩個字變成「品牌」,自己創造了一個產業。
所以,30世代要如何利用這「最好的時代」刺激自己再為實力加碼呢?一方面要培養更健康的「心理素質」,鍛鍊自己面對變局的應變能力,不必隨波逐流;另一方面,要時時盤點自己的實力與專長,並且,努力讓自己原有的「第一專長」再升級,成就自我獨一無二的風格及特色。
他人衡量你的成就,從來不是看年紀、資歷、職銜及待過的公司,而是「你曾經做過什麼事?」「成就過什麼?」所以,薪資、職位、公司大小……不是你唯一該在意的,完成自我、建立自己的行事風格,才是更高段的成功。
不只成為一名「標準的專業工作者」,更要設法讓自己升級成一個「不標準」的「品牌」!例如攝影師有很多,但專長於「昆蟲攝影」者可能不多,讓自己成為某種「專家」,就可能提升競爭力!
建立自己獨特的生涯方向及專長,是值得一生去追尋的目標,唯有如此才能使你真正免於外在環境一時的衝擊。
30到50歲 追求上半場人生成就
當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職場功課。從初入社會到30歲以前,要像海綿一樣努力吸收學習,不要拒絕任何挑戰及要求,畢竟在這個階段,積極累積人生資本是最重要的!台灣諾基亞客戶暨市場營運總經理程宗楷也說:「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不必急著證明自己有多行,而是該重在學習。」然後,試著找到自己的「核心職能」,也就是核心專長。
30到40歲階段,是人生進一步找尋自我定位的關鍵期,食益補(白蘭氏)集團台灣暨香港區總裁馮南陽,在30歲時思考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產業是什麼,有沒有一種商品能讓自己一輩子投入。「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得思考自己要到哪裡,往自己的長處經營。」30歲之後,要在發揮自己的「核心職能」上,把握一切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亮眼工作紀錄,並且同步學習管理職能。在人生的黃金階段,許多人已站上主管級的職位,初嚐管理滋味,應該抱著「少說多聽」、「少我多你」的態度,多傾聽別人的意見,保持謙遜,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就容易在職場得到助力而非阻力。
40到50歲階段,正式進入接棒及攻頂的時期。雖然自身的能力及資歷趨成熟,但此時也容易面對生涯上的高原期,卡在同一個位階停滯不前;如何不斷的「自我顛覆」,揚棄舊經驗、突破新思惟,變成最重要的修練。同時,人在高處未必永遠不會跌倒,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當年放下教職,進入兩廳院擔任藝術總監,由一個浪漫的藝術家轉型面對許多世俗繁瑣的行政經營工作,曾經痛苦不堪;馮南陽在擔任百靈大中國區總經理期間,也因為集團全球整併,而由總經理降級轉任市場總監。所以即使在40到50歲的生涯成熟期,對於職涯的變動,我們一樣要保持自己高度的彈性及靈活度,勇於挑戰應對!
50歲後 追求下半場夢想意義
50歲之後,人生進入下半場比賽,有人自己創業,有人準備退休,開創第二個人生。然而,思考、閱讀及挑戰自我的腳步不能停歇,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說,不斷思考人生的目標,時時懷抱「重新開機」的生活態度。如果說人生的上半場,我們多多少少還必須為「生存」而工作,那麼到了50歲之後,我們或許可以開始為「滿足自己靈魂的渴望」而工作了。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在46歲前是科技金童,之後卻投身非營利組織的志工企業家行列,這樣大的轉折,只為了繼續追尋人生下半場的夢想與意義。
起風時跳舞,在夢想與現實間擺盪,30世代努力拼湊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幸福拼圖:專業實力、生活態度、財務規畫、人文素養,缺一不全。如果環境很嚴峻,我們更該堅定投資自己,將環境的挑戰化為蛻變的契機。因為,新台幣可以縮水,夢想不能打折!
初入職場 先把實力準備好
專業能力是30世代在職場所要積累的第一種實力。從企業主心態來看,哪種專業能力在現下會變得更重要呢?在經濟榮景衰退、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可將資源做最有效整合及運用的人才,才能幫雇主花最少、省更多;此外,人力緊縮,「好用耐操」、具多元職能又願意高度配合的人最受歡迎;當然,能為公司帶進業績的人才,自然也更形重要。
那麼高階人才的就業市場如何呢?根據104獵才顧問中心分析指出,2008年電腦、網路資訊等相關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帶動一波中高階主管的求才指標。而逐年增長的行銷、業務職缺,顯示科技產品的技術已發展成熟,目前急需透過行銷業務人才推廣至消費者手中。
對於中高階人才來說,豐富的產業經驗是最基本的專業要件,而優越的行銷及業務能力,也可為自己加分。此外,在這天涯若比鄰的時代,熟悉歐洲或亞太市場經驗,是許多產業重視的專業力;當然,既然商品都要賣到全世界、賺世界的錢,而高階工作者也漸漸成為「逐工作而居」的遊牧上班族,隨時可能到世界任何一個地區工作,那麼,外語能力、國際視野,以及對全球資訊的閱讀及掌握能力,無疑是愈來愈重要了。
心理素質決定人生格局
掌握了專業能力與職場競爭力之餘,還必須有健全的心理素質。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歷經多年的創業經驗後,對年輕世代提出頗中肯的觀點:因為不可能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動起舞,就算畢業後有幸進入所謂的熱門產業或上市上櫃大企業,也不代表所處的產業永遠景氣,或者公司永遠不會裁員。職場生態及大環境時時年年在改變、消長,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然而,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以及面對職場所建立的心態,卻是自我可以努力培養的。
「心理素質」,決定一個人面對外在挫折與困境時的應對能力及心態。楊基寬多年來接觸許多上班族,10位上班族中大概有9個對工作不滿,譬如薪資被低估、沒有升遷機會、老闆很豬頭、產業沒前途……心理素質低落的人,眼中所見都是負面因素,以及外在環境的無法順心如意。
相反的,懷抱健康心態的上班族會更積極要求自己:「我該如何做,才能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產值與貢獻?」「我是否已在我可發揮的職位上盡力發揮?」「我是否曾自發性地完成或超越被要求的績效?」 能用以上思維去看待工作的員工,肯定是受老闆歡迎的員工,無論環境怎麼變,你都能保有競爭力,不怕自己是被淘汰的那一個!
自己成就一個「品牌」
有人看到外在環境的變動,總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有些人卻能擺脫這種「失敗者」心態,立志去改變產業的未來。楊基寬舉了大家熟知的畫家幾米為例,畫插畫不是一般人認定的熱門行業,而且從業者眾,競爭激烈;但幾米讓插畫不再只是插畫,透過畫作結合充滿意境的文字,創造出動人的生活小品,建立自己特有的「幾米式」風格,甚而發展出無所不在的周邊商品及跨業結盟的創意產業,讓「幾米」兩個字變成「品牌」,自己創造了一個產業。
所以,30世代要如何利用這「最好的時代」刺激自己再為實力加碼呢?一方面要培養更健康的「心理素質」,鍛鍊自己面對變局的應變能力,不必隨波逐流;另一方面,要時時盤點自己的實力與專長,並且,努力讓自己原有的「第一專長」再升級,成就自我獨一無二的風格及特色。
他人衡量你的成就,從來不是看年紀、資歷、職銜及待過的公司,而是「你曾經做過什麼事?」「成就過什麼?」所以,薪資、職位、公司大小……不是你唯一該在意的,完成自我、建立自己的行事風格,才是更高段的成功。
不只成為一名「標準的專業工作者」,更要設法讓自己升級成一個「不標準」的「品牌」!例如攝影師有很多,但專長於「昆蟲攝影」者可能不多,讓自己成為某種「專家」,就可能提升競爭力!
建立自己獨特的生涯方向及專長,是值得一生去追尋的目標,唯有如此才能使你真正免於外在環境一時的衝擊。
30到50歲 追求上半場人生成就
當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職場功課。從初入社會到30歲以前,要像海綿一樣努力吸收學習,不要拒絕任何挑戰及要求,畢竟在這個階段,積極累積人生資本是最重要的!台灣諾基亞客戶暨市場營運總經理程宗楷也說:「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不必急著證明自己有多行,而是該重在學習。」然後,試著找到自己的「核心職能」,也就是核心專長。
30到40歲階段,是人生進一步找尋自我定位的關鍵期,食益補(白蘭氏)集團台灣暨香港區總裁馮南陽,在30歲時思考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產業是什麼,有沒有一種商品能讓自己一輩子投入。「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得思考自己要到哪裡,往自己的長處經營。」30歲之後,要在發揮自己的「核心職能」上,把握一切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亮眼工作紀錄,並且同步學習管理職能。在人生的黃金階段,許多人已站上主管級的職位,初嚐管理滋味,應該抱著「少說多聽」、「少我多你」的態度,多傾聽別人的意見,保持謙遜,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就容易在職場得到助力而非阻力。
40到50歲階段,正式進入接棒及攻頂的時期。雖然自身的能力及資歷趨成熟,但此時也容易面對生涯上的高原期,卡在同一個位階停滯不前;如何不斷的「自我顛覆」,揚棄舊經驗、突破新思惟,變成最重要的修練。同時,人在高處未必永遠不會跌倒,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當年放下教職,進入兩廳院擔任藝術總監,由一個浪漫的藝術家轉型面對許多世俗繁瑣的行政經營工作,曾經痛苦不堪;馮南陽在擔任百靈大中國區總經理期間,也因為集團全球整併,而由總經理降級轉任市場總監。所以即使在40到50歲的生涯成熟期,對於職涯的變動,我們一樣要保持自己高度的彈性及靈活度,勇於挑戰應對!
50歲後 追求下半場夢想意義
50歲之後,人生進入下半場比賽,有人自己創業,有人準備退休,開創第二個人生。然而,思考、閱讀及挑戰自我的腳步不能停歇,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說,不斷思考人生的目標,時時懷抱「重新開機」的生活態度。如果說人生的上半場,我們多多少少還必須為「生存」而工作,那麼到了50歲之後,我們或許可以開始為「滿足自己靈魂的渴望」而工作了。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在46歲前是科技金童,之後卻投身非營利組織的志工企業家行列,這樣大的轉折,只為了繼續追尋人生下半場的夢想與意義。
起風時跳舞,在夢想與現實間擺盪,30世代努力拼湊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幸福拼圖:專業實力、生活態度、財務規畫、人文素養,缺一不全。如果環境很嚴峻,我們更該堅定投資自己,將環境的挑戰化為蛻變的契機。因為,新台幣可以縮水,夢想不能打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