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人故事 (1065)
- Feb 02 Sat 2008 16:03
王偉忠:喜劇是我的革命方式
- Jan 31 Thu 2008 08:28
徐重仁 事業要創新求變
今年1月初剛過完60大壽,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他在董事會續聘之後,留任總經理一職,繼續領導統一超商挑戰2010年淨利100億的目標。
- Jan 28 Mon 2008 21:59
長銷劉墉背後不只10年功
- Jan 25 Fri 2008 22:29
10年等待 阿杰圓發片夢
「街頭藝人」阿杰曾經參加過上百場的歌唱比賽,贏得無數的冠軍獎座,卻一直沒辦法替自己贏得出片的機會。經過十年的等待,阿杰終於在最近推出首張個人專輯「記憶中的向日葵」,不想再用比賽證明自己,「現在我覺得可以唱歌就好快樂,就算不出片,音樂仍一直活在我的身體裡」。
- Jan 21 Mon 2008 11:41
彼得聖吉
管理大師、著名財經暢銷書「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月底訪台,將國際最新的社會責任、企業管理觀念與台灣民眾分享,幕後推手是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
- Jan 20 Sun 2008 07:26
聖嚴揮毫 無師自通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是台灣重要的心靈導師,很多人都非常喜愛他親手寫的法鼓山春聯,清雅的字體搭配著「和敬平安」、「和喜自在」等法語,正是法喜充滿。但鮮少人知道,聖嚴法師從來不曾拜師學過書法,十多年前第一次提筆時,還直說自己的字「真醜」,而近來為了籌建法鼓山大學舉辦書法展覽和義賣,他天天苦練,半年就寫了五百多幅。
- Jan 19 Sat 2008 22:24
成功 自信 快樂--李開復
- Jan 19 Sat 2008 22:02
朱銘的心路歷程
拜雕塑大師楊英風為師----從工藝雕刻正式踏入藝術創作領域
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一直是年輕時代的朱銘最大的心願.為了完成這個心願,他寧可放棄在工藝介的盛名及豐碩的收入,接二連三的向人拜託,請求引薦,期盼能進入一代雕刻大師楊英風門下.民國57年的冬天,朱銘在朋友陪同下,帶著二件木雕作品----玩沙女孩和慈母像,直接登門造訪,請求楊老師收他為徒,朱銘原本已不抱什麼希望,沒想到楊英風卻親切地接待他,且和他談了一上午的話。已於民國八十六年過世的楊英風先生,在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時曾說道:「和一個人談話的時候,他的個性、態度就顯露出來了。我一直在觀察,愈觀察,我愈覺得他可教。實際上學美術,不是學技巧,而是學做人,品行要好,人要純真、善良。人若不純真,藝術上也很難有成就。楊英風這番話,不僅道出了他當年收朱銘為弟子的原因,也證明了他的慧眼獨具。
- Jan 19 Sat 2008 11:30
張忠謀 七十人生正開始
- Jan 19 Sat 2008 11:29
張忠謀隨時掌握機會
被喻為「世界級半導體教父」、榮登「全球二十五大傑出經理人」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張忠謀,首度在今年上半年公開發表個人傳記,他以感性的筆觸、理性的陳述,寫下了自己的前半生,從中國的大時代、美國的大時代到半導體業的大時代,張忠謀以他一貫的堅持和執著,走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一位股市專家曾經分析:選擇股票投資標的的要件有三:一是不需要大量基礎人工、而能運用高科技人才的上市公司;二是該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沒有環保的疑慮,不會讓工廠所在的鄉鎮舉牌抗議;三是公司負責人的企圖心非常強烈,具有宏觀的國際視野及長遠的規劃能力。綜合上述幾項因素,這位股市專家說道:「未來資訊產業仍然最具發展潛力,建議大家應多關注資訊業的動態。」
- Jan 13 Sun 2008 13:51
徐若瑄 態度決定美力
相隔一年再度採訪Vivian,赫然發現,在過去這個年度裡,徐若瑄看似沒有交出太多的成績,私底下的她卻是依然忙碌,除了完成夢想已久的美國遊學計畫,更在去年更換新的經紀公司……。
- Jan 12 Sat 2008 19:57
2007年度創新人物-蔡依林
- Jan 12 Sat 2008 07:56
陳士駿:好點子要勇敢嘗試
今年我就要30歲了,回想廿幾歲的這個十年,就像搭乘一個持續向上走的雲霄飛車一樣,速度飛快,刺激又精采。
- Jan 12 Sat 2008 07:43
蔡依林:不服輸 一定要試試看
- Jan 12 Sat 2008 07:31
王力宏 尋找生命音色
過了30歲之後,王力宏突然轉大人了!外表上,他蓄起鬍子,讓本來陽光俊俏的笑臉,多了幾分滄桑成熟;在內心世界,他愈來愈堅定要「做自己相信的事」。
- Jan 11 Fri 2008 19:04
創新教父 只選最難的做
身為全球最大的微軟作業系統手機供應商的台灣股王宏達電,一向以「創新」,搶佔國際的新聞版面。 《BusinessWeek》就多次評選宏達電為「全球頂尖科技公司」、「亞洲五十強」。 在利潤低迷的電子製造業裡,宏達電以三七%的毛利率,高達五十元的EPS(每股盈餘),傲視台灣科技業。
- Dec 29 Sat 2007 08:46
仁慈的獅子--李嘉誠
十二月,《商業周刊》邀請李嘉誠擔任客座總編輯,談成功四講。談風險,他花了九○%的時間在想壞情況下會出現的問題;他說「審慎」是一種藝術,必須拿捏風險和投資的腳步;談投資,五十多年來,他的個人資產每年都成長;談管理,他指出要當領袖而不是老闆。最後,他總結談到留給孫子一句很重要的資產:「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就成功了。」一個有能力的森林之王,卻能心存慈悲。請就坐,五十七年的日不落經營哲學,即將開始……。
- Dec 29 Sat 2007 08:44
李嘉誠--三分之一財產捐助公益
當你擁有全世界,還會想要什麼?這趟歷時半世紀的探索之旅,李嘉誠獲得從代代相傳的財富觀掙脫出來,那一刻的快樂。去年 九月五日 ,《富比世》(Forbes)雜誌集團的執行長史提夫‧富比世(Steve Forbes)將第一屆「馬康‧富比世終身成就獎」,頒給華人首富李嘉誠。已故的馬康(Malcolm S. Forbes)是富比世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身為集團第三代掌門人,並參選過美國總統的史提夫說:「我祖父以前常說,做生意的目的,是製造快樂,而非累積金錢。沒有任何人比李嘉誠更符合我祖父與父親的理念。他是一個生意人,也是一個慈善主義者,他是我們這一代與下一代人的好榜樣。」
史提夫推崇李嘉誠:「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家。」「他是創造者,也是擴張者,更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家之一。」今年五月,《時代》(Time)雜誌公布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兩位人士,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Power Givers)一項,《時代》共選出十二位,李嘉誠亦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茲(Bill Gates)齊名(詳見第一六八頁)。
- Dec 29 Sat 2007 08:42
從塑膠花大王到能源巨擘
謹慎者,常因保守錯失商機;開創者,常因擴張太快而一夕崩解。李嘉誠致勝之道,就在於他能兼具兩者優點,避開兩者缺點。每日晚上八點,香港尖沙嘴擠滿國際遊客,等待著名的中環燈光秀。遊客鮮少知道,供應這場燈光秀電量,乃至整個香港島用電,全部來自於李嘉誠創立的長江集團旗下公司——香港電燈。走在香港街道,屈臣氏、百佳超市映入眼簾,它們都屬長江集團。行車至香港葵青港,車身漆著各國貨運公司商標的貨車,二十四小時往來這全世界第三大貨櫃港載卸貨。長江集團旗下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香港貨櫃標準箱運載量第一大。舉凡食物、服裝、藥品、家具、電腦……,你想得到的日常用品,全都經過這家公司。「除非有人願意遷島,或是無須用任何電力,才能與李氏業務劃清界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論。
擅長後發先至…… 海外收益占八成,涉足產業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