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全球最大的微軟作業系統手機供應商的台灣股王宏達電,一向以「創新」,搶佔國際的新聞版面。 《BusinessWeek》就多次評選宏達電為「全球頂尖科技公司」、「亞洲五十強」。 在利潤低迷的電子製造業裡,宏達電以三七%的毛利率,高達五十元的EPS(每股盈餘),傲視台灣科技業。

尚未結算的二○○七年第四季,更是平均一天賺進一億元。 身材高挑、文化內涵豐富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總認為自己不太會說話,不願意接受採訪。但是去年十二月中旬他回母校海洋大學演講,卻侃侃而談,激勵人心。 綿綿細雨,基隆港邊的海大校園像假日般安靜,但演講廳的大門一開,突然感覺到熱烘烘的人氣。


「從來沒有這麼多人主動報名來聽演講的,」助教驚訝地說。當天,周永明足足講了三個小時。 演講動人,不在口齒伶俐,在於內容真誠。 同樣地,宏達電吸引消費者,不在於大量的廣告曝光,在於創新的產品。從多普達八一八到今日當紅的智慧型手機HTC Touch,它的產品總是發揮口碑效益,讓使用過的消費者不斷傳頌。 品牌教父施振榮指出,宏達電的優勢是產品創新、有企圖心,產品有品牌價值,因為利潤很不錯。但是品牌在國際的知名度、國際化的管理,還有很大的挑戰。 讓內涵說話,吸引愛好者,就是宏達電的魅力。



「品牌的精神在於消費者體驗產品美好的經驗,而不是作行銷打廣告,產品不好,只是讓人知道你是二流品牌,」周永明認為產品仍是品牌的核心價值。 宏達電以一個借力使力的方法做品牌。施振榮指出,如果宏達電像諾基亞要直接面對消費者,他會遭遇品牌當地化的國際管理議題,現在它是透過通路商借力使力,可以降低國際運作的複雜度。 從為康柏的PDA代工,到推出自有品牌,成立十年的宏達電,目前成績很不錯。


二○○七年前三季營收七九五億,獲利一八九億,相較台灣五大代工廠的平均營收是宏達電的五倍多,平均獲利卻和宏達電幾乎相同。二○○七年預估宏達電每股獲利五○元,是台灣企業獲利之王。 但是宏達電的崛起,可要從飄洋過海的歐洲大陸說起。


電信營運商低頭求貨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歐洲強勢的跨國電信營運商向台灣ODM廠低頭。 一九九九年,周永明在英國電信mmO2(後改為O2)的會議室裡和對方不是談生意,只是純聊天。當時通訊發展正從二G單純的語音傳輸,跨入二.五G的無線資料傳輸(Mobile Data),營運商已投資大筆資金更新設備網路,卻苦於沒有手機能配合業務(如GPRS、藍芽都是二.五G技術)




當時周永明只是帶著腦子裡的「concept」(概念)去聊,認為宏達電能做出連結行動電話通訊系統及網路資料傳輸的GPRS手機,即使當時產品連個影子都沒有,對方卻半開玩笑地當場跪下來對周永明說,「請你趕快做給我。」 「我的第一個合約是用concept簽下來的,」周永明有些嚴肅的臉難得露出笑容,因為電信營運商一向被手機品牌商伺侯的像皇帝般,他卻讓營運商低頭求貨。 雖然事隔三年半後才出貨,比起承諾的時間足足晚了一年半,但花了千萬美金投資在這產品的宏達電,仍領先全球,研發出史上第一支裝載微軟作業系統,結合網路、影音的PDA手機,讓手機不再只是一台移動的電話而已,加速促成人類的行動娛樂生活。


從全球第一支Windows CE的PDA,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再到和Google合作,明年即將推出全新「Android」平台的行動電話,宏達電從不做第二,周永明的腦子裡永遠只有「創新」。 「我們都說Peter(周永明英文名)是反骨,」一位宏達的員工說。 周永明對於一窩蜂的現象及一成不變的行為,從來不吝於表達他的不耐煩。


天生反骨


有一次,周永明在被要求拿著自家手機面對攝影機微笑時,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皺著眉頭說,「我覺得這不對耶,不會創新,每次都這樣拍,每個人都一樣,很呆,我已經覺得無聊了,有點創意吧!」 一定要創新,也是周永明當初創業時的策略與信仰。 一九九七年,周永明和卓火土等十位工程師離開電腦大廠迪吉多(Digital)獨自創業,他們認定PC產業已經是成熟產業,而且被微軟及英特爾的架構給框住,要發揮創新,很難。




「所以那時訂出一個方向,只要和PC扯上關係的,我什麼都不碰,」周永明說,「我要找一個東西,是台灣廠商沒辦法一窩蜂把價值破壞掉的東西。」 說得容易做得難。走產品創新或是品牌之路,都是條艱難的路。 挑戰之一是國際手機大廠的反應。


一位台灣手機代工廠的總經理就認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市場成長,國際品牌大廠已開始感受到宏達電發展自有品牌HTC的威脅。像全球五大品牌都是宏達電的強大對手,他們之前在手機的全球佈局、通路,都相當完整。 另外像華碩等實力相當堅強的公司,也可能會是隱憂。施振榮建議,HTC應該趁勝追擊,建立品牌資產,否則像華碩這樣有製造能力的公司,如果跳進來做,誰能保證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台灣產業就是這樣,假如有足夠的力量投入,只是時間的早晚,但一定會形成競爭,」這位手機代工大廠總經理說。 但周永明眼裡不看競爭者。


「我們今年絕對不再做去年的產品。要做新的,要自己突破自己,不要等別人來突破你,」他說。 「我最佩服他每一次的決定都是選最難的做,真的很難。我們常想,這做得出來嗎?」宏達電一位和周永明共事多年的中階主管說。 在宏達電,一支手機的研發時間一、兩年是常態,而研發耗時超過三年、產品經理一再更替的機種也不在少數。




不是宏達電的員工,很難想像周永明的「執著」還有「細膩」。 每次工業設計部門的設計師提案給周永明,圖面畫得很美,但周永明就是不信。他一定要看到模型實際做出來,還要將系統也連上,能互動後,讓他放在手心裡玩一遍,他才能感受這產品是不是可以賣。 因此,產品準備量產前一刻才喊卡的情形,在宏達電也常發生。 「我從他身上學到,如果你不做到好,休想說服他,」一位宏達電員工說。


不做,休想說服他


從最近在全球大熱門,五個月內狂銷一百萬台的智慧型手機「HTC Touch」身上,就能明顯感受。 光是Touch的外觀模型,工業設計部門就做了近五十種顏色,讓周永明挑。而一個顏色給廠商打樣、噴漆,都是以兩箱為單位。 周永明不只把顏色定義得很細膩,還會閉上眼睛,叫工程師把手機放在他手中感受觸感,搓一搓之後再放到口袋裡感覺。


Touch就是被周永明要求希望摸起來「再Q一點」,才有今天不同於傳統手機金屬感的「溫暖觸感」。 他甚至要工程師將模型拿到耳朵旁聽十分鐘模擬。工程師心想,兩分鐘就夠了吧,周永明卻說,「電話常常講十分鐘以上,如果手機貼在臉上十分鐘後感覺不舒服呢?」 「你要讓他滿意高興很難,」一位宏達電員工說,「在宏達電,最難的客戶不是Orange、T-Mobile,是Peter。」 周永明挑剔、直話直說,加上不笑時總會皺起眉頭,感覺又兇又冷酷,員工往往也怕他怕得要命。 曾經在一個產品討論會議上,一位機構的工程師,手拿兩支機器給周永明看,因為太怕周永明罵人,雙手直發抖,抖到整台機器上的螢幕畫面都模糊得看不清楚,讓周永明不得不抬起頭對著工程師說,「你不要這麼害怕好不好。」




做品牌,質疑聲浪蜂湧


二○○六年,宏達電營收突破千億,EPS高達五十七元,智慧型手機出貨近一千萬支,是成立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年。但周永明卻宣布進軍自有品牌,頓時股價狂洩,從六月高點的一千元,到二○○七年一月只剩五百元不到。 主因是代工遇上品牌的老問題──代工訂單立刻流失,例如HP及Palm。甚至連《BusinessWeek》都一再質問周永明,台灣手機業打品牌,有BenQ失算的例子,已經證明不成功了,宏達電為什麼還要做?投資分析師紛紛調降股價評等。


但是,技術仍是王道。 回頭檢視,一些離開宏達電代工的品牌,市佔率不斷下滑。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陳冠名分析,Palm就因離開宏達電而發生產品組合的問題。過去Palm高階機種都是委請宏達電代工,訂單移轉後,新代工廠的經驗及技術跟不上,造成Palm最近只能推出較低階機種搶佔市場。 「由此可以證明宏達電的實力及價值,」高盛亞洲證券執行董事鄭昭義分析。


另外,二○○七年六月宏達電正式在全球推出的第一支自有品牌手機「HTC Touch」,五個月內銷售一百萬支,產品上市兩個月獲得的新聞報導兩千四百多則,目前在全球更已經超過五千則,得到的注目由此可見。 陣痛期不長,二○○七年十月,宏達電又重新奪回股王的桂冠。「HTC Touch」的成功,讓周永明追求品牌的決心更堅定。




從不服輸


誰說台灣人只能做代工?誰說台灣科技業只看得見台、成、清、交的學生?周永明就從來不向制式的社會價值觀服輪。 周永明二專念完工作了兩年,才考回當時還是台灣海洋學院的海洋大學,「我不需要去證明什麼,比爾蓋茲連畢業也沒有,人的資質不一定和念哪個學校那麼有關,會念書不代表所有的一切,」他說。 海大的演講廳裡,一反過去惜話如金,周永明對著學生侃侃而談,談品牌,談價值,儼然成為品牌傳教士。


周永明認為,代工不是不能做,只是台灣太多人做,沒有區隔,最後競爭只能比便宜,只能往大陸搬。 「但大家都去也不好,我們下一代怎麼辦?這裡要唱空城計了嗎?難道沒辦法再找出不同的價值,讓我們有差異化?把價值做出來,我認為是唯一的路,」周永明說。 每一段話,都令人不禁聯想到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他們對於代工的憂心、對品牌的期望幾乎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區隔中,已經建立自己獨特的地位及價值,以實際成績及神祕感,吸引更多好奇的眼光。 周永明之所以重視工業設計、如此追求品牌帶來的價值,除了宏達電的技術及產品領先全球外,身為代工的角色也曾讓他心中受過傷。 宏達電仍在為康柏電腦設計代工PDA時,有次周永明和對方一起到設計中心談設計。他準備了一堆資料,但是客戶卻不讓他開口,要他不用拿資料出來,只要坐在旁邊聽就好,設計中心的人則連看也沒看他一眼,好面子的周永明感受到極大的屈辱,當場想找個地洞鑽下去。 即使產品研發設計的技術都在宏達電,它卻沒有產品的主導權,因為最終都不是掛上宏達電的品牌。




深入各國文化,用心感受


亮紫色的領帶,剪裁合身的西裝,站在講台上的周永明有著台灣科技業CEO少見的注重品味。 以前的他身上西裝可能是歐洲平價品牌H&M,現在和工程師則是談論手機設計,就該像亞曼尼的剪裁及線條,極簡俐落中透出力量。 工程師出身的周永明,視野不是只在小小的研發室裡,整天鑽研技術。他花更多時間感受各國藝術及文化,培養對美的鑑賞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各國文化,就更能以當地客戶的思考方式來設計產品。


全球最大的二G行動電話通訊系統GSM,技術源於歐洲,為了真正了解這產業的文化,周永明光是法國就至少去了六十次以上。「這產業鏈是一串的,例如測試、軟體、銷售。他們有句話,你想做這產品,you must be in this village(你必須要到村裡來),和他們互動social,」周永明說。 曾在西門子手機部門及Orange服務的宏達電歐洲區副總經理賽克(Florian Seiche)觀察,「他很清楚歐洲文化,不需要向我詢問,就可以將歐洲文化帶入HTC,從每天和他的對話就知道。」 周永明以前很討厭吃起士,現在相當懂得享受起士的美味,搭配紅酒,就會變得很潤口。 「各種文化都要接觸欣賞,重要的是過程中會學到很多,因為你心胸開放,」周永明在演講中鼓勵學生,「還沒吃印度菜的趕快去吃,blue cheese(藍紋起士)也快去吃。欣賞感覺不同文化,不要老是嫌人家。」




強烈的好奇心及行動力


有趣的是,周永明不只是對藝術,他總是能讓自己對任何事物都有廣泛的好奇心及行動力。 周永明的興趣很廣,包括藝術、木工、畫、音樂。「我什麼都接觸,我喜歡把自己搞得很興奮,我需要這些讓自己維持熱情,就可以十年如一日一直這樣(創新),」周永明指著手上的手機說。 有一次周永明政大EMBA的同學到他家聚餐,周永明親自下廚做蕃茄湯,還細心地挑選鵝肝,搭配適合的麵包。他甚至到西班牙,吃到當地的西班牙燉飯,一直回味燉飯的美味,回台灣後他就自己動手研究出怎麼做,還興沖沖地要教EMBA同學、皇家可口總經理周明芬做這道他得意的異國菜。周明芬說,「他真的是處處好奇,處處驚喜。」 「平凡無聊的東西做久了,熱情一定無法被激發。


熱情是要內心非常興奮的感覺,自己在做很好的事,也許做一個讓人家用起來很高興、或世界一流、獨一無二的產品,」永保熱情及好奇心的周永明,用創新建立宏達電的價值,寫出自己獨特、精彩的故事。 小字典── 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是一種在手機內安裝開放式作業系統的手機。通常使用的作業系統有Symbian(由諾基亞主導)、Windows Mobile(最大製造廠為宏達電)、Linux(摩托羅拉有使用)和Palm。




目前Symbian的全球市佔率達七成,是最大勢力。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第一名是諾基亞,第二名摩托羅拉,第三名是宏達電(HTC)。 Symbian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多媒體的應用,例如在手機上從事聽音樂、看電影、玩遊戲等娛樂。 而Windows Mobile的系統,則能想像成把微軟作業系統直接搬到手機,可做文書處理,也有Outlook可收發郵件、管理聯絡人和行事曆。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陳冠名分析,Symbian和Windows Mobile的訴求功能及消費族群不同,因此在主打娛樂功能的Apple iPhone推出時,侵蝕的不是同樣使用觸控式螢幕的「HTC Touch」,而是諾基亞的市場。


獨家專訪 周永明:二、三流品牌,不如不做


二○○七年九月才落成的宏達電全球企業總部,是棟玻璃帷幕的美麗建築,它幾乎是龜山工業區裡最有設計感的大樓。一向緊盯產品研發細節的周永明,因為和工程師討論產品進度,而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半小時才匆匆下樓。 信仰「創新」的周永明,不是坐在制式的會議室裡,而是斜倚在總部一樓星巴克的沙發上,伴著咖啡的香味,輕鬆地接受《天下雜誌》專訪,談著最近談論最多的幾件事:和Google的合作,以及跨入品牌的想法。




問:宏達電宣布和Google合作開發行動裝置平台「Android」,當初怎麼開始談的?


答:Google想提供一個平台,讓創新能夠更簡單。使用Linux做為軟體的界面,還有很多要克服的問題。對HTC來說是個機會,可以在以微軟作業系統為主的智慧型手機以外,再擴充產品線。 為什麼有這個機會,通訊產業都是比較長久的關係。我和產業界的許多領導人都是好朋友,所以大家會聊一些理念,再談到合作。其中魯賓(Andy Rubin)是靈魂人物,他之前成立一家智慧型手機公司Danger,後來他又成立一家公司Android,在二○○五年被Google併購。那時我們因為理念很接近,就成為好朋友,後來就有合作機會,是這樣來的。 這已經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不是現在突然去談合作。


問:HTC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答:我們在裡面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Google phone很多地方還是概念,我們就要把它具體化變成產品,跟電信營運商合作。他們宣布這計劃時,第一次台灣廠商能夠這麼在這個聯盟中扮演主要的角色,過去台灣廠商在合作案中都只能算是配角。 宏達電憑藉的是品牌,以及在這產業的聲譽,你說世界的產業現不現實,當然現實。問題是你也不能說人家現實,你一定要能貢獻,別人就會接受肯定你,甚至把你擺在那樣的程度。




問:二○○六年中要做自有品牌,但代工掉單,股價大跌。宏達電在很好的時候做下一步的選擇,談談決策壓力或兩難?


答:我想做品牌當然是很困難的事,但也是看你做什麼樣的品牌,什麼樣的定位。應該說要做到世界一流的品牌非常困難,不是主觀的期待就會發生的。 我當時想,我們生意很好,賺很多錢,可是也看到危機,有些客戶也想找別的廠商合作。這很自然,也不能阻止,他們沒有義務永遠跟你合作,競爭者也很努力爭取。 其實思考品牌很久了,只是沒有做而已。


二○○二年宏達電推出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時,要做品牌就有機會,那時英國電信公司也歡迎我們做品牌,但我的老闆(卓火土)說,我們現在還不成熟,我很尊重他的看法,後來沒有再推。 還好卓火土有阻止,如果那時搞不清楚就去做,可能會很悽慘。產品不是掛個名字就好了,有非常多的細節要處理,我們沒有經驗。


不是亞洲品牌,是全球品牌


問:例如什麼?


答:我們過去純粹是工程、製造,很會做產品,但其他東西我們是沒有經驗的,例如廣告或是售後服務,也沒有組織可以做,還好那時沒有興沖沖地去做。 後來二○○五年又再思考品牌,雖然還是沒做,但第一步是在歐洲、美國成立組織,支援二○○一年宏達電為了接觸有別於電信營運商的零售通路市場,而在歐洲成立的「Qtek」品牌。 我們的企圖心是想做世界一流、高定位的品牌,做二流、三流的品牌,還不如不做。我們發現很難把「Qtek」拉高成世界一流的品牌。 而HTC有機會,因為HTC在業界有很好的聲譽,雖然消費者不一定認識,但很多人已經知道HTC。一提到HTC,就知道很創新、產品很好。我們覺得可以把這品牌拉到很高的位置,所以○六年就決定以HTC打出自有品牌。




如果我們二○○六年中沒有把Qtek改成HTC,那後來推出創新使用者操作介面的觸控式智慧型手機「Touch」,是做不出現在這樣的規模,大家感受HTC是一個全球品牌,而不是亞洲崛起的品牌,這有很多心理學層面,雖然只是HTC和Qtek的差別,可是在業界及消費者心目中,觀感完全不一樣。 我是一個公司的CEO,有責任思考公司的長期競爭力,還要考慮投資人短期的利益,我要能忍受壓力,堅持執行。


誠實面對自己


問:蘋果電腦iPhone強調的是觸控式手機,HTC Touch甚至早一步推出觸控式智慧型手機,產品如何做到創新領先?


答:堅持吧,自我要求,內部大家也吵得很兇,產品還沒做好,要怎麼做更好?誠實的面對自己。 產品如果不好用,消費者也不會喜歡,就要想到好用為止,Touch就經過這樣的過程。 一開始體積比較大,看起來像電腦科技的東西,但消費者比較希望簡單一點的,用起來很順,小一點、漂亮一點的,我們從這角度出發,一個個解決。 我覺得創新要做到消費者有一種感動,他才會接受,不然去打一堆廣告也不一定有用。 我們發現很有趣的是,大家都叫「Touch」為「阿福機」,這不是我們取的,大家就這樣叫。我也覺得很好,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這種事情才會發生。做品牌要突破這一點,其實很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