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鴻」在天,「海」在地,郭台銘就是要做天地之間的生意!短短20年,鴻海旋風橫跨歐、亞、美三大洲,比起成吉思汗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郭台銘究竟如何成就他的事業版圖?


郭台銘曾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頭抒發自己的創業心得,他說要學習成吉思汗的精神,有謀略才能成功。《郭台銘成功學》電子書中,作者伍忠賢將成吉思汗與郭台銘在建立帝國,或事業版圖上的謀略和特點上有不少篇幅的比較。


成吉思汗創新的作戰技巧,把歐洲騎士打下歷史舞台,進而以紀律嚴明、調度有序的騎兵取代之。他在落魄處境中,精準看到一塊塊將來可拿下的「市場」,在漫長征戰中,打敗一個個比他更有權勢、有更資源的對手,慢慢攀向權力頂峰。鴻海郭台銘的經營方式則是跳脫一般垂直整合思維,從零組件做到產品組裝,再從產品組裝回過頭做更多關鍵零組件,就像龍捲風一樣,鴻海已經牽引一個產業鏈的循環。


成吉思汗一生戎馬,郭台銘年年無休

成吉思汗16歲長大成年時,1178年就參加了第一場戰爭以奪回妻子孛兒貼,一直到1227年辭世,一生六十五年中,大約只有四年沒有戰亂,其他時候皆御駕親征,戎馬倥傯,沒什麼享受,一生勤勞工作,甚至餐風露宿。例如1202年(成吉思汗40歲),討平塔塔兒四部的戰爭中,有一批塔塔兒勇士逆襲成吉思汗去盔卸甲,戰馬倒下,成吉思汗只好跟大將博爾朮共騎一馬逃亡,最後才逃脫。在荒野露宿中,沒有營帳,造成成吉思汗疲勞過度,在草澤中昏昏睡去。夜暮降臨,忽然大雪紛飛,博爾朮、木華黎緊貼在雪地中,用雙手張開氈裘當作帳篷,雪深數尺,冷風刺骨。相較之,郭台銘則號稱「一天工作15小時」、「年年無休」,雖然有點誇大,但二十一世紀年過半百以來,還是「一尾活龍」的賣力演出,不得不令人敬佩。


郭台銘自認自己沒什麼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勤能補拙」。勤能補拙的原因來自於他自認為是個負責任的人,該做到的就要努力達成。人笨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責任、有智慧的心。現在聰明人太多了,肯負責、有智慧的人卻太少。


2007年8月,《商業周刊》刊出一篇考古報導「郭台銘動作慢,老是被罰跑球場」。久富利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曹定一表示,當時郭台銘個頭大、比較胖,動作比較慢,也不夠「軍事化」,因此當其他人可以睡午覺時,郭台銘常是必須一個人舉槍過頭、繞著籃球場跑,要不然就是頂著太陽罰站。「不過,他很『韌』」,上海富都世界發展公司總經理楊嘯如此形容當年的郭台銘,一般人被刁難,私下總是會抱怨班長、排長,但是郭台銘雖然常常被處罰,卻都沒有怨言地去做,做完後就靜靜地坐下來休息。


「他情緒智商滿高的,被處罰得很慘,還是會自我解嘲,讓大家一起笑一笑。」曹定一說,當同袍上前安慰被處罰的郭台銘時,他也會笑稱自己是「反正不怕折磨的胖子」。這種實在而且能吃苦的個性,奠定了鴻海從土城小工廠變成大帝國的基礎。


1975年創業初期,郭台銘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出門,下午趕三點半週轉資金,晚上常凌晨一、兩點才回家。有一年過年,郭台銘發完年終獎金後,全身上下僅剩下2,000元。回到家,帶著全家人回父母家吃年夜飯。隔天大年初一,包了1,000元給父母當紅包,初二給太太娘家1,000元紅包。省吃省喝,年初三郭台銘就到公司上班。更令人佩服的是,郭台銘為了爭取跟客戶見上一面,可以在門外淋雨站四小時。鴻海老員工陳一飛回憶道:「我還記得那天是中秋節,郭台銘全身濕著回來,而客戶收了禮物,卻連門都沒讓他進去。」


進入二十一世紀,郭台銘早就不用處理例行事務,然而由於家大業大,一堆開創新事業(例如公司併購)、設廠的事該忙,因此一天也只好繼續工作15小時。郭台銘最常抱怨的就是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每天以晨泳揭開序幕的郭台銘,常常在游泳池畔就和一起晨泳的一級主管談起工作來,展開一天緊湊的行程,真可以說一點都不浪費時間。


據說,郭台銘一忙起來,常常只喝水,吃秘書準備的水果。有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也會馬上趕到公司開會,而且一開就是12個小時。自從工作以來,不曾休過三天以上的假,笑稱閒下來就會生病,好像永遠都不知道疲倦,堪稱是個標準的工作狂。郭台銘說:「鴻海靠的就是苦幹、實幹,還有拚命幹。」他認為,當一個人飢餓的時候,頭腦特別清楚。這時,財富對生活節儉的郭台銘已沒有意義,工作是為了滿足美國心理學者馬斯洛的第五個心理需求(自我實現)。郭台銘的說法是:「賺錢,是達到目標的方式。」


郭台銘認為所有的一切皆需靠努力而來,不可能不勞而穫。就像他對「榮譽」的看法一樣。2007年10月9日,永齡基金會第二筆捐款給台灣大學,共捐出150億元,記者詢問台大校長李嗣涔:「台大會不會考慮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郭台銘?」李嗣涔說:「有可能。」郭台銘卻表示,如台大要頒給他榮譽博士學位,他一定拒絕,因為榮譽是自己創造的。


(本內文摘自《郭台銘成功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