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豐田汽車(Toyota)登上全球汽車界龍頭地位,精實(Lean)生產也蔚為顯學。精實生產,《Lean Thinking》一書中給我們一個解答:「從客戶端出發,透過顧客的眼睛來確認價值,並且避免浪費。」這句話點出2個關鍵字:「價值」和「浪費」。前者係指客戶願意接受具有形狀與機能改變等有附加價值的行為;後者係指投入成本但沒有產出價值。

也就是說價值驅動整個實現顧客需求的流程過程,因此若要為精實生產下定義,就是在「生產、設計與管理過程中,應用各種工具去避免浪費的過程」。

這對於過往大量生產觀點而言是一大轉變,要從大量生產過渡到精實生產,這中間的過程就是簡化。因為簡單,所以聚焦。而簡單的原則,就是感受顧客的需求,讓事物簡單化,凸顯價值依歸。

簡單練習曲凸顯人本價值

精實變革第一階段要做的「改變」就是簡化。要做到簡化,流程、組織要檢視;目標要調整;個人的思維要轉變。這對實施精實變革的企業來說,理論上要建立讓員工帶腦袋來上班、思考更簡單、快速的方式溝通。但在改變的過程中,無意識間,大家都習慣從高處著手,把問題複雜化,每一個問題都要成立跨單位的專案小組來處理。然而,這些大而無當的提議,正是組織尋求改變的絆腳石,因為牽涉面很廣,很難由個人或單位來驅動改變,往往需要層層上報,再等它一關關批准下來,如此經年累月的來回,改變經常是指日難待,員工很容易抱怨都是上級單位或是別的部門所造成,口氣義憤填膺,其實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表示「不是我不想改變,我也有心,但這個組織就是這樣」,把做不成當成是別人的問題,甚至是主管不支持。

負責組織行為業務的麥肯錫(Mckinsey)資深董事麥可.瑞尼(Michael Rennie)觀察,在組織裡很多人都說著跟絕症患者相同的話:「我沒辦法改變這個,它就是發生在我身上」。即使外在系統轉型了,但工作者內心這種長期下來造成的「我無能為力」的想法,甚至是極端的「受害者心態」,一樣會像癌細胞,讓再高明的策略或組織改造設計,都徒勞無功。

大家都以為要站在高處才能改變事情,在自己的位置卻看不出問題,也自然不覺得有什麼是我個人有能力改變的。精實就是要大家練習簡單思考的目的,一來是挑戰思維慣性;二來就是要把改變拉到「自身就可以做的」以及「近期就可執行」的尺度,個人也有能力改變一些事情。這就是帶來精實變革第二階段「衝擊」肯定個人的價值。

生命共同體倒金字塔支持

大量生產把「人」視為生產線上的工具之一,日復一日按照標準作業操作,人的價值與貢獻變得渺小。但以精實的角度來看,5個連續推衍的原則性基礎,客戶確認價值,由客戶需求建立後拉式生產排程,授權那些可直接增加產品價值的員工,著眼於消除價值溪流中的浪費,成本化為最終衡量工作績效之指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