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路,你想建構一個怎麼樣的夢?對於兩岸三地的千萬年輕人來說,一個粉紅色的夢想樂園,正逐步實現。樂園的名稱,是「愛情公寓iPartment」,這個以愛情為號召的虛擬社群,成立六年以來,已經吸引千萬名青年人「落戶」,在此地蓋起一座又一座的小窩。
2007年,電視節目《速配男女》製作團隊也看上這個平台的威力,進行異業同盟,從愛情公寓的住民中,挑選參與來賓。王家衛的新電影《我的藍莓夜》,也選擇在此宣傳。
「愛情公寓」創立第一年,會員數僅有萬人,如今兩岸會員總數已經突破千萬,是目前兩岸最大的網路交友平台,2007年營收達新台幣8000萬元,今年可望突破億元大關。暴增的人氣,吸引國內外創投眼光,包括日資JAIC、日本第一大網路廣告商Cyberagent,以及宏碁相關企業智基創投,在去年挹注銀彈共同投資1300萬美元;今年2月,新加坡創投Vickers更投資新台幣2億5000萬元。
資金、技術和人氣相繼到位,愛情公寓聲勢水漲船高,在虛擬世界中成功打造這座烏托邦的「地產商」,平均年齡僅27歲的一群台灣年輕團隊,轉眼間,成了身價上億的科技新貴。
青年創業,網路世界構築夢想藍圖
愛情公寓的地基,扎根在四個年輕人創業的夢想上,這份甜美果實,其實得來不易。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原是師大附中的同班同學,滿20歲開始,創業的想法一直在他們的腦中盤旋。賣雞排、賣飲料、開貿易公司,各式各樣的念頭,最終,他們選擇進軍網路產業。
「網路泡沫化之後,產業經歷重整洗牌,反而更健全。」副執行長林志銘分析,達康風暴前,網路公司一家一家開,投資資金像是丟到水裡,消融得無聲無息,終於,在市場翻牌之後,只有真正體質健全,營運模式完整的公司能存活下來。
他們檢視當時的網路市場,在B2B、拍賣、購物和房屋仲介等類型的網站,已經有強勢業者進駐,要想超越並不容易,但是國外正時興的交友網站,台灣市場還缺乏龍頭。他們相信,在此深耕將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於是,23歲那一年,他們做了勇敢的決定,找了同班同學同學林東慶和舒雨凡,四人集資100萬元,在公寓頂樓加蓋的小屋子裡開始了創業之路。
為了研究出一個可行的模式,四個人絞盡腦汁思考,過去的網站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不敢向會員收費,所以營運只能仰賴網路廣告,在網路廣告市場還不成熟的階段,只能仰仗口袋深度,一旦銀彈用罄,網站也只能宣告倒閉。
「這是不健全的營運方式,所以我們鎖定要以會員收費網站為主軸。」林志銘說,和上一代的網路比較,他們擁有更成熟的大環境,網路遊戲的盛行慢慢養成線上使用者付費的習慣,更容易讓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網上娛樂。
發掘需要,開創女性網路交友商機
但是,想要向會員收費,網站內容就要夠豐富,夠吸引人。所以,他們設計出有相本、日記、個人檔案和配對等功能的交友網站,預計於2003年開始營運。不料,2002年夏天,國內最大的入口網站雅虎奇摩率先推出交友服務,這對於尚在摸索開發階段的林志銘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初期募得的100萬元剩不到一半,他們考慮著要不要解散,把剩下的40萬均攤,結束這場青春無悔的創業夢,但是,他們不甘心。
「我們才23歲,只要是30歲之前都有重新再來的可能。」林志銘說。他們決定給自己再一次的機會,重振旗鼓出發。他們開始了每個月只領2000元的苦日子,儘量減少人事等固定支出,將資金保留給網站內容的研發上。
他們觀察當時的交友網站,會員比例幾乎都是以男性居多,女性會員極少,這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開始懷疑到底是跟女性的使用偏好有關,還是市場上缺乏足夠吸引女性參與的平台?他們以身邊的人脈為基礎進行了焦點訪談,答案終於揭曉,對於女性使用者來說,現有的交友平台枯燥單調,像是「布告欄」,不具趣味性,因此很難吸引女性消費者。
於是,他們設計了一份簡單的問卷,在西門町、信義區、公館等年輕女性聚集出沒的地方發放,想了解女性想要的交友平台,需要哪些功能?答案是要重視空間感和個人獨特性,這些有趣的答案給了他們靈感:「想要有個窩」。
愛情公寓因此成型,他們將真實世界的社交功能虛擬化,除了讓會員能夠打造自己的家,裝潢設計成自己喜愛的風格外,養寵物、整理後院等日常生活也能在此重現。此外,平時登門拜訪、送禮、同居等兩性關係建立的階段,都能在此實現,因此能成為最多女性使用的交友平台。目前愛情公寓使用者平均年齡約17到27歲,六成是女性會員。
創意勝出,用小成本擊敗網路龍頭
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分析,愛情公寓的成功關鍵在於「創意勝出」。從創業開始,強敵沒少過的愛情公寓,卻以有限資源,靠著源源不絕的創意異軍突起,吸引使用者青睞,終於做到今日的規模。
2003年11月,愛情公寓正式上線時,因為缺乏預算,只能靠身邊的人脈圈,在年輕人聚集的網站和BBS討論區中進行免費宣傳,號召「網路同居」,隔年1月,正式開始向會員收取每個月90元的房租,結果在一年內,已經吸引萬名會員,並達到損益兩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