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規格的教育訓練產品,不能趕流行導入,否則一陣風潮退去,投資的大筆銀子化為烏有,受訓者行為不見改變,就得不償失了。發揮訓練成效,創造組織和員工個人雙贏,才是企業導入外部訓練工具,真正的目的。

時光退回1990年代,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全球捲起一股熱潮,伴隨推出的七個習慣(7 Habits)教育訓練系列產品,成為外商爭相導入的教育訓練產品。黃金階梯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黃聖峰觀察,若是公司願意投資,大型外商的中高階層主管,幾乎都上過柯維的課程,不願意投資的企業,則不會跟進。


「該上的人都上完了」,有人這麼形容,不過企業從中獲得多少成效,卻是見仁見智。


放遠全球,柯維風潮從未停歇。今年11月,高齡75歲的柯維造訪香港,演講大廳全場爆滿,從觀眾崇拜的眼神中,可以看見柯維的跨世紀魅力,簡單的人生哲理,從他深厚的嗓音吐出,格外有說服力。


不過,能親睹大師風采的人,恐怕仍是少數,大多數人只能透過著作、網路、影音教材、教育訓練課程,感受「柯維震撼」。只是,少了靈魂主角的真人實境,如何維持原初感動,順利邁向「成功」彼岸?


柯維的概念直指人心,是他激起全球風潮的關鍵。但是一箭穿心的教育訓練,對於企業主而言,究竟是不是加分,值得探討。


黃聖峰回憶,當年曾經幫一家著名大型本土企業導入七個習慣。上課前一晚,突然被該企業負責人緊急召見,大老闆當面教材一摔,犀利質問:「你明天會怎麼上課?」經一番說明後,大老闆才放心的導入七個習慣課程。


原來,站在傳統企業主的立場,企業花大錢請講師,三天課程結束,重要幹部走了一趟內心之旅,萬一決定辭職、追求人生夢想,或是拒絕加班、騰出時間陪伴家人,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引導人怎麼帶,很重要!


柯維鼓勵追求夢想,重視家人,並不是鼓勵辭職或拒絕加班;而是深層省思,正視自我價值。


「引導人怎麼帶,非常重要!」黃聖峰強調,柯維談的成功「領導」,不只有個人層面,還有組織的層面,尤其是談到「重要關係人」,除了家人和朋友,還有職場上的同事、長官、下屬、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引導人若是不夠平衡,偏重家人、朋友,的確有可能影響員工的後續反應。


「柯維是非常好的教材」,黃聖峰一再強調,正是因為柯維的觀念,具有真實穿透力,激發員工最深層的省思,才會導致部分企業主不願意導入這套課程。


企業價值觀不同,選擇也會不同。追求速成的企業,不願意投資人才,直到問題爆發,才急著找救援,希望透過一些實務技巧,度過眼前的難關;相反地,真正重視員工的企業,相信人才是公司的資產,自然願意放長線、釣大魚,放手讓員工自由學習。


換個角度想,企業若是規模夠大、部門夠多,不妨透過內部轉換,讓員工找到最合適的角色。曾任IBM大中國區電信事業部總經理的陳茂雄建議,員工受到內心啟發,了解自己最適合的角色,其實是一件很棒的事,企業若能伸出援手,幫助員工轉職,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則企業和員工皆大歡喜。


當然,教育訓練不是免費大餐,必須和企業策略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用。長年重視員工發展的陶氏化學,就是很好的例子。台灣陶氏化學人力資源部經理吳俐嫻表示,陶氏化學為全球員工,定義出八項全球共通職能,不管屬於哪一部門員工都必須達到標準,公司也為員工尋找資源,提供合適的教育訓練。


八項全球共通職能中,主動、人際效能和領導力三項,正好和柯維強調七個習慣,可以引發的能力相呼應,因此,今年初台灣陶氏化學邀請睿仕管理顧問公司,協助導入七個習慣。


第一次感受柯維魅力的吳俐嫻表示,柯維「要事第一」的時間觀,提醒她思考人生優先次序。她也發現,很多同事在辦公室掛起柯維標語,提醒自己做好時間分配。


特別的是,台灣陶氏化學的訓練課程,除了必修課程外,都是開放員工自由報名,有時會限制名額,但是任何人都有機會爭取,包括柯維的七個習慣,也是任君選擇,顯示企業對人才培育的堅持。


相較於陶氏化學開放資源,所有員工都能一親大師芳澤的作風,大部分導入七個習慣的企業,都是專供高階主管訓練。其中,成本是一大考量。提起七個習慣,許多訓練界人士第一反應就是貴,所以高階主管導入全套課程,一般員工就導入單次課程,例如時間管理,規模較小、價格也較平實。


內部講師,更切合需求!


正因為了解企業文化、懂得內部語言,較之外部顧問,更能舉一反三,進入學員的內心世界。


「訓練的成本很大,錢一定要用在刀口上」,前荷蘭飛利浦人力資源處處長曾振鵬表示,上策就是培養內部講師,長期講授七個習慣,除了成本效益外,內部講師往往比外部顧問,更能掌握員工的真正需求。


曾振鵬表示,內部講師不一定表達能力好,但是他很了解企業文化、也懂得內部語言,能舉出貼切的例子,或是在第一時間理解員工交談的主題;外部顧問難免對學員聊天提及的公司用語似懂非懂,不容易進入學員的世界。


不過,柯維的課程要教得成功,並非易事,尤其柯維教材的教法,都是引導師講一段、接著放一段相關錄影帶,講課和看影片穿插運用。曾振鵬表示,講師若是照本宣科,學員聽起來會覺得無聊,除非把教材背得滾瓜爛熟,或是講師人生歷練豐富,否則很難引發學員的感動。


評估教育訓練成效,是人資的亙古難題。學員上課現場感動萬分,離開教室後,卻無法身體力行,所有的努力仍是付諸流水。黃聖峰格外有感受,尤其柯維談的是「冰山之下」、常為人們遺忘的基本品格,有時需要「一點年紀」才能體會。


即將邁向54年頭的美國友邦保險(AIA)區域副總裁蔡聿濤,深感共鳴。1989年,他第一次閱讀《與成功有約》,怎麼看都看不懂,當時他擔任銷售主管,每天追著業績數字跑,有業績時很開心、沒有業績心情掉入谷底,過著壓力極大的忙碌生活。


一直到讀第三遍時,他才赫然開朗,抓住柯維傳遞的訊息,開始草擬個人使命宣言,尋找自己內在的聲音,作自己真正的主人。現在的他,行程表一樣緊湊,但是每天過得很開心,不但為工作成果歡欣,也能充分享受工作的「過程」。


「每次迷路時,我就拿起使命宣言看一看」,蔡聿濤說,重新定出人生方向,讓他每天都過得精力充沛。他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座寶藏,關鍵在於「你拿到鑰匙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