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14


作者:鄭呈皇


    


  易中天(右)的品人系列書籍狂賣逾400萬冊,氣勢有如偶像明星,簽名簽到手軟。從中國古代的劉邦、曹操,到西方現代的傑克‧威爾許,歷史留名的關鍵,並非其專業技術高超,而是他們懂得「品人」,這門學問是目前大陸最紅的新顯學,你不得不知……


 


今年三月,中國《富比世》(Forbes)雜誌公布「二○○七年中國名人榜」,一個從未在該排行榜上出現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躍居榜上。


 


竄出一門新顯學……


中國富比世五十大名人榜唯一作家


帶動品人旋風,獲邀哈佛演講


 


他去年總收入達人民幣六百六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八百萬元),在名人榜中排行第五十名,但《富比世》將收入與曝光度綜合考量後,易中天被評為第四十七名,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分晉身前五十名者。六十歲的他無顯赫背景,只是一名武漢大學文學碩士,靠一支禿筆,以「爬格子」維生的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這個人,在北京舉辦新書發表會,三千粉絲團團包圍,驚動一百名警力維持秩序,簽名簽到一半,警方顧慮安全問題,下令喊停。一排警察身後,「易中天!易中天!」歡呼聲不絕與耳。


 


在成都,戴墨鏡的他被眼尖路人認出,群眾一擁而上,導致交通癱瘓。


如同羅琳(J. K. Rowling)以《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鹹魚翻生,易中天跳脫學術窠臼,成為市場明星,主要來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筆下,劉邦、項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紙板人物,而是有情緒、複雜人性的生命;品人品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歷史學者,



登上《富比世》名人榜的原因。


 


去年,《品三國》(上冊)、《品人錄》總計熱賣超過二百六十萬本,替出版社增加人民幣近一億元收入。今年,《品三國》下冊推出不到兩星期,全中國已經賣出一百四十萬本,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因書而爆紅的易中天,忙碌到「從去年起每一個小時都被排滿」。而他所帶動的「品人」旋風,更使品人成為一股新「顯學」。「光這兩年,跟品人相關的書籍就有一、兩百種。」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說,走到中國最大書城、面積約合四千八百坪的「西單圖書大廈」,一樓的五分之一書櫃,都擺放「品」歷史人物的書籍。「這些品人的書籍都是教你如何識人、從中學習人際關係。」郟宗培補充。


 


不僅中國掀起品人風,英、美學界也對這股「品人」熱深感好奇。四月二十五日,易中天應美國哈佛大學邀請,赴哈佛演講;七月下旬,易中天將赴英國劍橋大學,以「品人」為題,進行學術交流。


 


中國歷來有品評人物的傳統,《論語》中,孔子一一品評學生,子貢、子路、顏回性格躍然紙上。魏晉時期的《世說新語》,更是一部活脫的品人錄。但,這存在已久的品人傳統,以往不是深藏於學術殿堂的高妙論述,就是用於面相、生辰等民間雜學,為何在中國大步邁向現代化之際,突然在庶民社會大受歡迎?


 


潛藏一個時代需求……


商機稍縱即逝、三成履歷造假 短時間識人成一大考驗


 


「品人」紅火,有其社會因素。


 


一方面,這是充滿機會的年代,也是遍布陷阱的年代。郟宗培分析,大陸正邁向一個高度資本化社會,人們每天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但機會稍縱即逝,迫使人們必須只憑藉一、兩次面,就得趕快決定是否跟對方做生意、合作,因此,準確識人變得相當重要。再者,假學歷、假經歷充斥。許多企業徵人,收到的履歷表,「三分之二會有假資料,根本很難查證。因此,識人就變成選人的關鍵。」郟宗


培補充。


 


根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報導,英國高等考試等教育證書與學歷證明在中國相當容易買到。單單在北京,就有三百個協助中國學生假造名牌大學的偽造學歷組織。


 


中國大陸人力市場目前最紅的名詞就是「人才打假」。因為假學歷、假履歷充斥,使得企業紛紛以此為口號,希望透過徵信拒絕「假人才」。假人才的情況有多嚴重?根據二○○二年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調查發現,所有來企業應徵的履歷中,有三○%造假。「絕大多數是誇大自己的



工作能力與業績,甚至還查出全部造假的學歷、職稱和證書。」報告中指出。 


 


 


既然學、經歷不可靠,機會又稍縱即逝,必須在短時間內判斷坐在你對面這個人,是否能合作,品人這門藝術,自然有廣大需求。人,誰不會品評?八卦新聞,不就反映人對人鑑賞、品評的天性嗎?但若品人如此容易,不會有這麼多台商赴大陸經商,選錯夥伴,血本無歸。那,品人很難嗎?許多父母恐怕也不這麼認為,他們花錢讓孩子學電腦、學英文,就是不會花錢讓孩子學品人,因為他們心裡這麼想:品人,自己教就可以嘛!


 


品頭論足容易,但品出智慧很難,否則歷史學家成千上萬,易中天不會異軍突起。易中天抓到一個核心:歷史人物是活在當時的真實生命,是非功過、善惡得失、進退榮辱、成敗臧否,非常複雜,絕不只能如國劇臉譜般,將人標籤化、簡單化,而必須配合當時環境、主角個性、心理狀態與手中籌碼,立體化看待,如此才能評得精準。


 


「過去歷史都把中國人物『臉譜化』,所有歷史人物不是善就是惡。事實上,人其實有許多心理狀態,」、「人性是極端複雜的。你說,劉邦是好,項羽、韓信究竟是好還是壞,其實他們都是。」四月十八日晚上,易中天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


 


「歷史人物被按照一種簡單的善惡二元論:分成好人和壞人、君子和小人,分成仁君和暴君、明君和昏君,或者忠臣和奸臣、清官和貪官、以及好漢和壞蛋。於是,英雄人物無一例外的被臉譜化了,中國歷史則變成一個大戲台。紅臉的、白臉的、花臉和沒有臉只有白鼻子的,紛紛登台亮相,你方唱罷我登場。」易中天說。


 


臉譜化,可以從中國發展兩百年的京劇中瞭解。在京劇裡,人的性格主要有九類,分別對照在九種主要顏色:紅、紫、黑、白、藍、綠、黃、金與銀。「所有京劇角色的性格就是從這些顏色去畫分。」國光劇團排練指導王冠強解釋。


 


昭示一種錯誤思維……


品人心態臉譜化 用人格局大大受限


 


譬如,曹操在京劇裡就是一個大白臉,代表此人陰險、狡猾。而且曹操還要「奸上加奸」,眼睛也要從眼窩到末梢拉得細細長長,代表奸詐,不管演幾歲,都是白臉。


 


然而,劉邦就不同了。劉邦代表的是漢室,是正統,因此他是「俊扮」,不能畫醜。只要打一點肉色粉底,扮老生,就能畫出他的溫文儒雅;更重要是外加在眉心抹一點紅。「這紅,就代表劉邦是赤膽忠心。」王冠強說。


 


劉邦的善對比了曹操的惡,兩人的臉譜就這樣深映大眾心中。但人的性格豈是如此臉譜化?


 


在易中天的《品人錄》中,人其實是有層次的。劉邦可不只是個「溫文儒雅的君主」。「劉邦,有流氓才有的三項看家本領:一是忍,二是賴,三是痞。」


 


曹操亦然。雖然是奸臣,但他在愛將郭嘉死去時,每每談到便痛哭流涕,聲淚俱下。《品人錄》裡寫到:「天下知相的人是這樣少,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又奔我而去。蒼天哪,你叫我怎麼辦,怎麼辦呀!」曹操「短歌行」一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更成為歌頌友誼的詩詞典範。


 


人們為何總把人簡單畫分呢?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劉兆明解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容易用類別分類,降低大腦的負擔。」


 


劉邦、曹操這兩個角色的刻板化印象,經由戲劇不斷傳唱,具體而微反映多數人的品人心態,並陷入臉譜化品人而不自知。尤其是領導者,經常面臨多變複雜的情境,品人若臉譜化,限於一格,用人就用不開。


 


清代名將曾國藩是不同格局的領導者,帶過數十萬兵、用過數百名將領、推薦過十數位督撫封疆大吏,以識人、用人而成功。他的名言:「閱歷世變,但覺除得人外,無一事可恃。」對他而言,先懂「知人」,然後「善任」,正是攻無不克的不二法門。


 


又例如劉邦,其旗下謀士陳平「盜嫂受金,反覆無常」,收受賄賂眾所皆知,但劉邦與他深談過一次後,決定繼續重用;後來,深諳項羽個性的陳平實施反間計,弄得項羽疑心生暗鬼,對范增等心腹知臣失去信任。范增後來因而改效劉邦旗下,陳平幫了劉邦大忙。


 


品人,說穿了就是「識人與用人」。套句管理上常聽到的話,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然而,這短短十個字,落實卻如此之難。


 


開啟一門終身課程……


善品人者必成好老闆、好部屬 


也易交對朋友,工作績效提升六倍


 


「人真的很難瞭解。」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評論:「這是一生的功課」。


 


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執行長,前奇異(GE)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也說:「人優先,策略次之。」、「我花七成時間在人上面。」威爾許擔任奇異總裁時,每年不含股票選擇權,年薪約一千九百三十萬美元,這等於董事會請他一年花一千三百五十一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找人才。


 


曾擔任麥肯錫大中華區董事、現任台新金控營運長計葵生補充,大家都說威爾許懂得用人,其實來自對人才非常用心。例如,威爾許深知,光是績效報表無法充分反映每個人的優缺點與潛質,因此每年均與奇異排名前五百的經理人,做一到兩次、每次一至兩小時的談話,平均一天與兩個以上的經理人談話。


 


老經驗如威爾許,仍要透過面對面談話了解經理人,更何況一般企業家?「書面資料加上當面了解,讓威爾許有很多資訊,可判斷這個人把他放在哪個位子……,再過一陣子,這個人又可能放哪裡更適合。」計葵生做出空中下圍棋的手勢。


 


品人心法,各有巧妙,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也有一套識人招數。他認為在集團內要成為一個總經理,就要懂得帶兵帶心。而如何看出一個總經理有沒有帶心特質呢?這可以從飯桌上觀察出來。


 


許勝雄說,他和員工去吃飯時,會觀察員工吃飯的行為。他舉例,如果八個人去吃,剛好有一道菜是八塊肉;這時,如果有一個員工只顧自己一直吃眼前這道菜,忘了別人還沒吃到,在許勝雄眼裡,這個員工的表現將如何呢?答案是「這種人,即便能力再強,最多只能當副總,不可能當總經理,因為他沒有分享的概念。」他說,自己從細處觀察一個人,「因為,這種時候最不會偽裝。」


 


有品人能力者,不只受惠於職場,更受益於交友。


 


《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Vital Friends : The people you can't afford to live without)作者Tom Rath並從蓋洛普八百萬份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上有個最好的朋友,他(她)做到以下幾件事的機率特別高:一、留住顧客;二、用較短時間完成較多工作;三工作愉快;四、意外較少,工作環境較安全;五、能創造出新點子,並願意分享;六、消息靈通,知道自己的意見被重視;七、有機會將精力用在自己的強項。


 


Tom Rath並發現,交對朋友,你將擁有「開路者」、「支柱」、「導師」、「開心果」等人生不可缺少的夥伴。書中並提出三項很具建設性的統計:其一,健康方面,「如果好朋友的飲食非常健康,你也擁有同樣飲食習慣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


 


其二,工作方面,「擁有好朋友,你全力投入工作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七倍。」


 


其三,生活方面,「工作上至少擁有三位親密朋友的人,九六%對生活也感到滿意。」


 


書中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幾十年來無法脫離遊民的人,都有個共同點:缺乏健全的人際關係。說穿了,他們「沒有朋友」,無家可歸不過是他們最清晰可見的一部分困境而已。


 


但難就難在:什麼樣的朋友能夠產生上述價值?學問也同樣這兩字:品人。 但,「品人」是可以學習、鍛鍊的嗎?確實,有人具有天分,生性對人敏感,因此能「見微知著」;但透過後天學習,一樣能培養品人的功力。例如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大學雖然念的是理工科系,但他對於瞭解人有相當大的興趣,因此他特地去修了心理系的課,從瞭解人性著手,研究人們如何思考。這對他日後領導一年上千億營收、一千九百人員工的大公司聯強,有其幫助。


 


解開那道人性密碼……


後天進修為時不晚 對人用心,就是關鍵之鑰


 


在西方,品人這門學問,橫跨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學、社會學、甚至醫學;在東方,則包括命理、面相、手相等,許多老闆都有自己一套檯面上、檯面下的品人心法。這些方法無所謂好壞,但都證明一件事——「品人」是跨國界、時空,許多人類窮極一生想要解開的「人性密碼」。


 


有人終其一生摸不到品人訣竅,但也有人揮灑自如、俯拾皆是。觀察西方的傑克‧威爾許,再到台灣的許勝雄、滕光中(光寶集團執行長),以及古代的劉邦、曹操,他們善於品人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在於,他們多數時間,並非放在對技術、對名位、對金錢的用心,而是對人用心。品對人,技術、名位、金錢,自然一一到位,否則只是捨本逐末、徒勞無功。


 


「很多人不明白一個道理,不管你是做官、做生意,會不會品人,都是最重要的。許多人去讀企業班、什麼三十六計等等,其實做人最重要,去讀一百本,還不如留意身邊的人。」易中天歸結品人的關鍵就是:「對人用心」。


你,把心用對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