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推出「好神公仔」,創造話題並帶來實質行銷效益後,全家便利商店今年再度推出代表台灣意象的「台灣六星集」小綠人公仔。一連串從本土文化出發的創意行銷,不只讓人看見全家的創意導入能力,也讓全家更加體認,向傳統文化取經,不能只靠設計能力,還考驗著公司詮釋、行銷及整體經營的能力。
全家便利商店公共關係暨品牌促進室經理林翠娟指出,企業若要與文化創意做連結,必須要有步驟及策略。
她指出,全家每次推出全店行銷活動主題,幾乎都提早半年構思。先從簡單發想點出發,找出與消費者最有「共感(共同感動)」的主題;其次模擬當下社會環境的氛圍,例如「好神公仔」推出時間是去年第三季,就得先設想當時會有什麼重要的活動;接著盤點可行的主題名單,以「好神公仔」推出時間為例,可以操作的主題至少包括七夕、農曆7月。
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然後思考自己的優勢,能否做到想要達到的效果;最後再回頭思考這個主題能否讓消費者有感覺,能否有效引起最多民眾的共鳴。
當時全家認為鬼月、拜拜、神明,是台灣人的共同經驗,於是開始在網路上尋找相關資料,讓此主題的「關聯樹」慢慢形成;再加上當時台灣社會發生幾個重大文創事件,如媽祖遶境活動為神明帶來不同詮釋,故宮與Alessi合作推出「清先生」,台灣設計不斷得獎為產業帶來加值及創新效果,在在促使全家決定以神明作為創新的主軸。
跨部門小組專責行銷
全家設立一個跨部門的專案小組,負責全店行銷相關事宜,不同部門代表會從各個角度、不同生活形態或經驗,來檢視行銷提案的「共感」程度。
由於便利商店的客層相當多元化,跨部門小組要達成共識相當困難,幾乎每個提案都會討論激烈,永遠有人覺得創意有侷限性或不具商業價值,最後就朝尋找最大公約數的方向進行。
「不過,『好神』提案一出現,所有人都眼睛為之一亮,覺得很讚!」林翠娟指出,農曆7月拜拜是台灣人共同的生活經驗,從三歲小孩到90歲阿公都不例外,因此,全家很快敲定以此作為行銷主題。
隨著主題標的物的出現,全家接著思考,必須賦予它「全家的主張」,否則只是「另外一個公仔」,很快就會成為過眼雲煙,無法累積成效。
全家檢驗當時社會氛圍,發現設計在很多領域扮演畫龍點睛的效果,深感「我們必須重新詮釋神明」,因此,最後決定邀請橙果,針對十尊民間熟悉的神明,重新設計詮釋。
以文創為行銷主軸
林翠娟不諱言,全家對於文化創意的運用,一開始採取「邊走邊看」的態度,但「好神公仔」的成功,促使全家進一步探究,發現從台灣本土文化出發,雖有共同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容易讓不同客層產生共感,但還需賦予新提案,並透過設計為文化意涵加值,才有可能成功。
林翠娟觀察,全家的經營高層對於行銷往文化創意靠攏,並沒有太明顯的喜惡,因為他們關注的是策略定位、活動設計、對外傳播等整體配套措施是否夠嚴謹、完善,對議題的意見反而不多。不過,早在全家推出「好神公仔」之前,內部的確有過一次「革命性」的創意事件。
為了迎戰同業的公仔強力行銷,有一年全家決定推出「msn心情符號」小磁鐵,當時公司內部很多人連msn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確定能否帶來一網打盡的穿透力;當行銷人員決定以msn作為主軸時,商品本部部長親自向公司高層報告,說服公司採行。
「以後,公司內部對任何創意提案可能帶來的疑慮,就免疫了。」林翠娟說。
主題明確發揮渲染力
林翠娟相信,有了成功的範例,的確可以提高組織對創意的「容忍度」;此外,由各部門、跨階層代表組成的跨專案會議,也讓創意的磨合有了共同平台,讓創意的決策更流暢。
林翠娟分析,以文創為行銷主軸,不是揮舞著文創大旗就可以,必須思考市場有多大,而且演繹功力要直接,不能拐太多彎;也就是找到文化的點子,加以詮釋,才能讓消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這些要素都必須清楚掌握,才能發揮穿透力及渲染力,讓文創行銷奏效。
林翠娟表示,全家希望行銷能達到形成差異化及累積成效等目標,早年的創意調性,有時消費者感受不到,但自從「好神公仔」推出後,消費者似乎愈來愈熟悉「全家的味道」,文創可說是讓全家走在更清楚的主軸上,且可累積成果。
現在全家更聚焦在「文創」及「Taiwan Best」的主調,繼續以在地生活和文化為題材,和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並希望以全球觀點與世界接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