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場景一:

當2008北京奧運的燦爛煙火,準時在8月8日晚上8點的夜空中向世人炫耀中國世紀的到來時,在上海陸家嘴的新興商業區裡,甫自名校畢業的小周,卻還獨自伏案為明日的業務簡報奮戰。


孤零零的在辦公室加班,對他來說有如家常便飯。看著空盪盪的辦公室,小周開始質疑主管交付任務時的讚美:「你能力好,多負擔一些活兒,將來肯定升得比別人快。」


場景二:


從台北101大樓俯瞰,城市宛如上演一場精彩的燈光秀。但眼前的美景,張經理卻無心欣賞,他焦慮地來回踱步。專案結案日就剩三天,手下卻無可用之兵。看著辦公室一旁連續加班一周、累到眼睛快瞇上的小陳,雖然過意不去,心裡卻不禁 嘀咕:「人才底叨位?」為什麼沒有可以讓他放心交棒的員工?


上述的場景正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輪番上演著。管理學上所謂的「彼得原理」指出,組織會獎賞可以多能工的員工,並給予升遷,然後再交付更多的工作,讓他得到更高的職位,如此循環下去,直到該優秀員工無法負荷,成為組織的負擔為止。


優質員工 「新彼得原理」犧牲者



但現今的商業環境裡,組織的位子遠不及優秀員工多,所以對待優秀員工的方式是:「跳過升遷,直接給他更多工作。」這樣的變化與組織追求扁平化有關,上述案例的小周便是「新彼得原理」的犧牲者。


優秀員工的確目標達成率較高,主管為了降低風險,傾向把更多的任務委託給他們,同時為了犒賞優秀員工,組織會投注資源加以培育,讓他們勝任更多樣的工作。這樣的做法,最後演變為優秀員工成為主管眼中的「最好選擇」。


這無異是現代組織的悲歌。優質員工因為多能工、迎接任何挑戰,而能執行價值最高的「關鍵任務」,但因主管無所選擇,或習慣使然,任其累積相關度不高的周邊工作,很快就會把人才消耗掉。解決之道,是對關鍵人才進行「保育」工作。


適當分配 讓其他夥伴學習成長



「保」是確保關鍵人才有能量與資源,能持續發揮關鍵價值,甚至進一步提升。「育」則是針對組織內其他人,安排適當的工作組合,讓關鍵人才能帶著其他工作夥伴一起成長。即使談不上經濟效益,在時間與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可派兩倍或更多的人力,由主管帶著關鍵人才一同處理任務。把共同執行任務,引導成一種學習機會。只有組織內的其他成員都成長,可以分擔關鍵人才的工作,才能讓關鍵人才真正得到保護,主管也有更多的選擇。


在上述保育過程中,主管要處理的是組織內的「人心平衡」問題。再公平、公開的績效制度都沒辦法處理個人的情緒反應。對組織成員來說,最實在的心理保障是金錢收入,因此針對成員專長,在符合組織制度下設計「專屬性」的績效獎酬,讓非關鍵人才也覺得自己的才能受到重視,願意共同為團隊努力,是較好的處理方式。


組織內同時存在不同人格特質的成員,主管除了知人善任,還要導引組織成員向關鍵人才靠攏。妥善的應用各種管理手腕,把員工的私心導向正面發展。讓組織中的關鍵人才,擴散成關鍵團隊,平衡組織內任務需求與員工負擔,方可創造組織與人才的雙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