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該不該為賺錢出國當「苦勞」,成為輿論焦點時,在台南有個年輕人,反而決定拋開這樣的思維,在三輪車上賣著一碗50元、一天平均20碗的紅豆湯,賣著賣著賣出名氣與口碑,讓他的品牌和身影,成了古都中的新鮮風景。


【文/盧昱瑩;圖/王創緯】


當該不該為賺錢出國當「苦勞」,成為輿論焦點時,在台南有個年輕人,反而決定拋開這樣的思維,在三輪車上賣著一碗50元、一天平均20碗的紅豆湯,賣著賣著賣出名氣與口碑,讓他的品牌和身影,成了古都中的新鮮風景。


 要騎三輪車「凸歸台灣」的送暖人:唐文正(1979年次)


唐文正(大可)的紅豆湯很與眾不同,裡面充滿了他的堅持與對土地的愛。他不用瓦斯烹煮,而是柴燒。「木柴來自土地,灰燼又能變成肥料,不會給地球帶來負擔,是一種良性循環。」經過34小時熬煮,紅豆粒粒飽滿圓潤,吃起來綿密卻不鬆散,加上在地的龍眼乾、地瓜,舀起一匙,滿滿都是在地食材。


他的經營模式也很特別,因為找不到定點,乾脆選擇「漂流」,每3個月換一次營業地點。店取名「慕紅豆」,是紅豆代表的思「慕」、是他喜愛的「木」作、更是“move”(移動)。透過遷徙,讓唐文正可以認識更多人,交流彼此的故事。也因為需要移動,朋友甚至幫他設計了「火箭爐」──能夠帶著走的現代版「爐灶」。


自己溫暖還不夠,要分給其他人


對唐文正來說,賣紅豆湯只是個媒介,他想做的,是透過紅豆湯傳遞給別人溫暖與感動。


過去在電腦公司擔任業務,唐文正逐漸對帶著目的去接近人感到疲憊。離職後,他本來不知道該怎麼走,卻因為閉關禪修時的一碗紅豆湯,立下人生志向。


2010年底,他到台中內觀中心禪修10天。過程中不能講話、無法與外界聯絡,思想卻開始清明。一天下午的茶點時間,執事人員遞上紅豆湯給他,喝的當下,暖意立刻從口到心:「紅豆湯的能量和『光』很像,都帶給人溫暖。」想起父親以前總是煮紅豆湯分送親友,他決定把這股溫暖收下,開始跟父親學煮紅豆湯,做為新生涯起點。


開始賣紅豆湯之後,他用「分享」做生意,也因此吸引到喜歡分享的朋友。


有一天,認識的麵包店老闆舉辦「以物易物」活動,他二話不說,馬上送了幾碗過去換麵包。老闆很大方,拿著他的紅豆湯和名片,立刻跟另一位客人分享。隔天,對方就去跟他買了2碗;「第二次,她來買了4碗;我換到下個地方,她來買了6碗。」老主顧、新客人,就這樣一直不停跟著慕紅豆。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45期】



相關文章推薦


工作,我創新! 


不二良 創意來自一百坪的紀律 


華頓╳談判學企業案例:每一次談判,都在為下一次鋪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