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運模式、流程,到產品,台積電的創新無所不在。去年甫接任執行長的蔡力行,除了繼續執行為客戶赴湯蹈火的使命外,如何帶領台積電用創新延續成長,將是蔡力行未來的大考驗。
明年二月,全球最大晶圓專業代工廠台積電就滿二十歲了,這家由董事長張忠謀領軍叱吒全球半導體業界的企業,也在去年完成世代交替的接班佈局,張忠謀將執行長位置,交給總經理蔡力行,台積電的「蔡力行時代」正式來臨。
儘管人事佈局在變,但台積電的成長速度依舊,創新精神也絲毫未減,究竟,蔡力行將如何帶領台積電走向下一個二十年?而他又是如何看待台積電的創新命脈?
問:創新有很多不同形式,現在大家最需要的創新是什麼?
答:這些都重要,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當然是Business Model(經營模式)的創新,Business Model對的話,才有機會賺錢。
我們看過很多Business Model不對的,技術好的,或技術太早的,簡單的例子就像兩千年的網路泡沫,現在剩的不多了,現在剩下來都有不錯的Business Model。科技的創新當然也很重要,對科技公司而言,一定要有技術的基礎及差異化,搭配好的Business Model讓它賺錢。
延伸服務的觀念
舉台積電為例,是因為純晶圓代工的Business Model創新,所以成功。晶圓代工製造是很早就存在的,只是其他公司做得不專業,是拿來賺外快的,是選擇性的,而我們是把它變成Dedicated Foundry(專業晶圓代工),專注提供代工服務。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客戶和我沒有利益衝突,跟我做生意不用擔心被搶生意。
台積電明年二月也滿二十年了,這個創新的Business Model是樹立台積電最重要的基礎,若沒有這個Business Model的話就會很辛苦。但這個Dedicated Foundry模式本身也一直在演進、延伸,繼續創新。
問:怎麼說這個Business Model一直有創新?
答:我記得我從美國HP(惠普)回來台積電工作時,我們當時技術不怎樣,比人家落後兩、三個世代了,但憑什麼生存與賺錢?我們的技術不強,但製造能力很強,製造穩定、交貨準時、成本低,所以我們生意就能起來。
但過一陣子董事長就說,觀念要改變了,製造絕對是基石,但絕不是只有製造。董事長在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就重新定位我們核心競爭力是服務,那時就有「虛擬晶圓廠」的概念,並付諸施行。
很多觀念不講清楚,員工行為是不會變的,因此我們就開始要求公司裡面的人要有服務的觀念,不是只有sales才有服務,是要到所有階層,包括工廠,不是只有廠長、工程師,也包括作業員,是整體的戰力。
接著到二○○二年左右,我們進一步將服務的定位延伸變成顧客伙伴關係。飯店、旅館,這都算是服務業,但有沒有跟客戶有伙伴關係?那不一定。我們認為要繼續成長,伙伴關係一定要做好。
創新絕不是一個想法,而是要執行,做出改變,而且是一個活的東西,一直跟著大環境與自己的成長改變,Business Model本身也有它的改變與革新,這是最基本的事情。我認為台積電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
問:創新與執行力怎樣結合?
答:好的想法要做出來才叫創新,否則只是創意,創新就帶著執行,就是如何將好的想法實踐。像剛講的服務,其實不是簡單的事情,人都喜歡被服務,不喜歡服務別人,這不是很好做的事情。
一方面要把它當作基本的價值,帶到公司文化,再來薪酬機制也要把這個考慮進去,像工廠不會只看產能,顧客滿意度也要看,我們客戶是每季都來跟我們打分數,告訴你哪裡做得不好。台積電每個廠長都很清楚,顧客的滿意度絕對是他們績效評估的項目之一,每個月都會即時表列得很清楚,他們要有行動計劃來改善,再看下一季,一年一年。
為了鼓勵創新,我們從二○○三年起設立創新獎,這是很有意義的,獎金相當充實的。有關第一獎,我們是寧缺勿濫的,若是科技創新,一定要是世界級的。我們也鼓勵非技術方面的創新,包括流程、Business Model的創新。要獲得第一獎非常不容易,但有人拿過。
要創新,先創「心」
新的想法與執行,最大困難在心理建設,有沒有調整好心態,大家有沒有去想要創新,這文化很困難,到現在還是我們的挑戰。這跟人的本性有關,人做事習慣做久了,不管是好不好,辛苦不辛苦,熟悉了大家都不想亂變。大部份人是不喜歡變的,但創新文化就要鼓勵人家變,最好是能夠自動自發地求新求變,如果人家逼你變或幫你變就更辛苦了。
在舒適圈裡都會比較保守,因此怎樣脫離、踏出舒適圈不是容易的事情。怎樣讓大家變得積極,鼓勵員工在衡量、了解可承受的風險後,勇敢創新,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的挑戰。
問:未來整個台積電要突破的成長瓶頸有那些?
答:我認為台積電的Business Model可以繼續擴大規模上去,隨著半導體產業成長,其中重要的因素包括持續創新、強化伙伴關係及人才等等。我們本業的有機成長當然最重要,這其中還有很多空間,我們做了很多研究,市佔率、應用端,還有很多機會,容易的機會早就做掉了,現在要挑戰難一點的,就是規模,整個晶圓代工佔總體半導體產業產值的比重不高,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幾,還有七、八○%的空間。
問:未來哪些是讓半導體成長的終端產品?
答:回顧半導體發展的歷史,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殺手級應用,目前我們也很努力在看,我發覺其所謂的定義是:You never know, but it comes.然而科技的創新絕對是最大的驅動力,這會驅動整個產業的創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