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網路風行,消費者改變閱讀的年代,首當其衝的就是報紙及書籍。因此,歐美社會中歷史悠久的報紙與書店,在淒風苦雨中,一個接一個的消失。一九八○年代在景氣旺盛中創立的「聯合晚報」,歷經市場考驗,於今依然屹立,變成當前台灣唯一的晚報,實在有過人本領。從它創刊開始,我就是讀者。看到它二十年的成長與貢獻,讓我寫三段與「20」相關的文字,慶祝它的生日。
出國讀書改變了自己
1956年,我二十歲,一個大三的學生。在那個貧窮克難的年代,眷村長大的我,有一股強烈的求知慾。當時心中唯一的打算就是出國讀書。要出國讀書,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要申請到獎學金。
1959年9月,松山機場告別,雙親認為此生再也無法看到家中唯一的男孩。六百美元的單程機票,耗盡了他們所有的人情—一張票、一世情。飛機往東飛,這個軍人子弟在腦中盤旋:留學路不要變成不歸路。
這個青年人,到新大陸修習經濟發展。他知識基礎淺薄,自我期許沉重。羞澀的行囊中只有一頁助教獎學金的信及一本厚厚的英漢字典。
讀完五年書後,就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River Falls)執教,直至1998年退休。
他出生的江南,近二十年來因改革而大放異彩;他成長的台灣,曾因經濟成長而受到舉世矚目,此刻卻陷入困境;他讀書與教書的美國,是那麼地自由、開放,令人嚮往;此刻也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淖之中。
這個讀書人相信: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不是革命的狂熱,也不是自私的冷靜,更不是自卑的自大與崇洋的抄襲,而是提出適合國情的現代觀念,使其推廣與實踐。
這麼多年來,他儘量挪出時間在台灣,一些時間在大陸,去傳播現代進步觀念。所謂進步觀念是指那些觀點、看法、立場,有助於提升經濟成長、社會公平、生活品質與永續發展。
坐在秋天楓葉紛飛的書房,面對一壁的西文書,另一壁的中文書,他告訴來訪的中美友人:上天已經太寬待我了。生於中國的戰亂、長於台灣的憂患、但執教於個人思想可以馳騁的大學學府中。
這位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對台灣,驕傲它人民的勤奮,卻憂慮意識型態的作祟;對中國,嚮往它開放的力量,卻擔心它發展的失衡;對美國,沈醉它無所不在的人性尊嚴,卻擔心它權力的傲慢。
近年來當他奔波於太平洋兩岸的頻率增加時,人生時鐘上的長針,已由西向東移。
另一個20年改變了台灣。
經濟成長改變了台灣
如果沒有經國先生近二十年(1969–87)在經濟方面的成就,開創了經濟的起飛與持續成長,台灣早就變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棋子。
經國先生是以經濟成就來紓解威權領導;他把民生放中間,政治放兩邊。十九年中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9%,平均失業率只有1.7%,創下了空前輝煌的紀錄。
歸納來說,這二十年中,是台灣經濟的黃金時代。三個關鍵因素是:政府首長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決心,而且個個清廉能幹,大公無私;私人企業充滿了活力,民間企業領袖逐漸冒出;社會上各階層普遍具有刻苦耐勞奮鬥上進的精神。
正如我在當時《遠見》(1988)1月號「評蔣經國總統經濟政策」一文中指出:台灣經濟要再上層樓,還需要不斷改善的因素包括了: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競賽規則落後;決策過程模糊;政府干預過多;社會福利欠缺;各級教育素質尚待提高。
令人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這些因素仍然是台灣社會的大缺陷。
如果把1987年的台灣與當時的大陸做比較,台灣的經濟優勢是全面的;二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大陸經濟的總體優勢出現在多方面:如近三十年來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11.9%,破世界紀錄;大陸外匯存底全球第一,已超越1兆4000億美元;大陸經濟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07年的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大陸居十五名,首次超越台灣(十八名)。
兩岸和平改變明天
因此,我一再呼籲:台灣的出路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去」追求兩岸雙贏。
面對未來二十年,讓我先列舉觀察到的,對大中華經濟圈有極大影響的八個大趨勢。
(1)立國之道,對外是走向開放、和平、雙贏;對內是建構共識、願景、大愛。
(2)軍事的支出要減少;教育、健康、環保、基本公共設等要增加;社會福利既不能輕易增加,也不能輕易減少。
(3)對財政赤字、過度消費與貿易逆差要控制;外匯增加與貨幣貶值要節制。
(4)教育、健康及醫療社會福利的支出,應占中央預算的大部分。
(5)軟性實力(soft power)的吸引力,遠比硬性實力(hard power)的威脅力更能產生實效。
(6)賺大錢是「大」企業家,捐大錢是「偉大」企業家。
(7)為選舉而製造仇恨、為個人財富而貪污、為掌權而不擇手段,這些政客在世界各國,通常只有一個結局—鋃鐺入獄。
(8)台灣的活路,是與大陸接軌;台灣的出路,是與世界接軌。開放是生路,鎖國是死巷。
八個大趨勢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兩岸關係。沒有安定的兩岸關係,也就沒有安定的台灣。就在這個時刻,曹興誠這位企業家挺身而出,勇敢而又有創意地提出了「兩岸和平共處法」。
後扁時代,台灣的活路、出路及生路到底在哪裡?
我的答案是:
(1)靠創造兩岸商機來減少危機;
(2)靠全球化來對付邊緣化;
(3)靠兩岸共同市場替代台灣海峽戰場;
(4)靠凝聚全民共識來替代對立意識。
面對難以預測的立委及總統大選,我只能祈禱:
天佑台灣,讓我們共同認為:
構建和平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創造繁榮的人,才是真正的功臣。
半世紀來的台灣,從沒出現過英雄;半世紀來的台灣,曾出現過幾位功臣,但已經遠離而去。和平與繁榮是今後二十年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最需要追求的趨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