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小學之前,「棒球」兩個字未曾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更不用說要去千里遠之外的美國挑戰大聯盟。


我在棒球風氣盛的台南府城出生,但周遭親朋好友都沒人打棒球,會想打棒球,是受到電視的影響。上小學的前一年,中華職棒開打,我透過電視看到職棒比賽,覺得很有趣,才對棒球有點想法。


棒球隊操得凶 曾經退出


剛好自己念的崇學國小有棒球隊,我就參加了。原本以為好玩又風光的運動,在我加入球隊之後不久,就發現不那麼好玩了,操得很凶,時間都被限制在球場,有點不習慣,沒多久就退出了。


離開球隊不到一個星期,自己的手又癢了,再回去參加球隊,之後就未曾有離隊的想法,並且把它轉化成興趣,不再認為打球是苦差事。


或許很多人認為,打球的人都不念書,但是我的情況可不一樣。父母很重視我的課業與生活教育,我一邊打球,一邊兼顧課業,經常在晚上結束訓練後,再騎單車去補習功課,包括英文,只是沒想到當時學會的基本英文,竟然會在日後赴美打球發揮一點作用。


國三抉擇 跟定棒球一輩子


另一個生涯可能的轉折點是在國二升國三那年。原本認為我打球只是好玩的父母親,要我好好思考未來發展,如果不想再打球,得趁早轉往學科發展。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繼續打棒球,當時沒有想太多,沒想到將來有赴美打球的機會。


2000年高一首度當選世界青棒賽國手,隔年再入選亞洲青棒賽國手,與陳鏞基、鄭錡鴻、羅錦龍等人同隊,幾年後我們都相繼選擇到美國發展。


赴美打球?高三球探追


我高三再度入選世界青棒賽中華代表隊,已成為球隊的先發球員,獲得美國職棒球探注意,問我是否有興趣到美國發展,這是我第一次閃過到美國打球的想法。


想出去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是我對出國打球的第一個想法,想出去見識不同世界的棒球觀。


2003年初與道奇簽約,受到陳金鋒與郭泓志兩位學長的照顧,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得靠自己去適應,第一年有翻譯幫忙,生活上沒問題,但從第二年開始,就沒有翻譯,得獨自面對異國打拚的棒球生活。


棒球三多:多練、多看、多問


感覺在美國與台灣打球的最大差別,就是要「放得開」,球季很漫長,一場打不好,下一場再來就好。以前在台灣參加比賽,面對短期杯賽或是聯賽,以贏球為目的,自我要求高,有時打不好會被罵,但在美國打不好,教練不但不會罵人,還安慰我慢慢來。


現在我更懂得欣賞美國人享受棒球樂趣的態度,要求自己要以這種態度面對長期比賽與訓練,即使是挑戰大聯盟的過程也是如此,不刻意給自己太多壓力。


很多人都說我在游擊區的守備很好,這是我挑戰大聯盟的優勢,守備要好沒有訣竅,就是平常多練、多守,一再重覆相同動作。


「多看」也很重要,2006年首次參與大聯盟春訓,我會仔細觀察大聯盟球員如何玩球,怎麼去處理好每個球,這些都是用眼睛累積的心得;「多問」也是不錯的方式,有問題多請教教練或是大聯盟的選手,他們都會很樂意指點。


2006年與2007年都入選「未來之星」明星賽,對我有很大的激勵,能在大聯盟球場比賽,受到大聯盟球員的頂級待遇,對一直在小聯盟吃苦奮鬥的我們,具有很誘人的吸引力。


2007年9月球團通知我升上大聯盟,真的很開心,多年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但這只是一個起步,我期待能在大聯盟站穩腳步,成為先發球員,還得再加油。


在美國面對各家好手競爭,自動自發很重要,通常在球隊規定的練習時間,我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先去球場做重量訓練或是加強打擊,比別人多練一點,長期下來總會有幫助。


常有人問我,贊成年輕選手去美國打球嗎﹖我的看法是,如果有機會,應該去嘗試,畢竟美國職業棒球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發展出完整的訓練系統,人才多,競爭也激烈,球技的成長會更快。


挑戰大聯盟雖是遙遠的路,台灣選手仍有發揮空間,尤其出了不少好投手,守備見長的內野手也有機會,只要再加強打擊爆發力,都可能有圓夢的一天。


這幾年接受中華隊徵召,一直期望能在國際賽超越日本與南韓,其實台灣選手的素質並不差,只要有健全的訓練環境,大家不要以現有成就自滿,積極往上追求更高的層級,將來還是有所作為。


眼前我的目標就是站上大聯盟的25人名單,至於二十年後的計畫,我想打到四十多歲也該退休了,我很想把棒球經歷回饋給台灣,但不會選擇當教練,因為我不夠凶,可能教不好球員。


我會選擇把經驗分享給台灣基層教練們,透過他們的指導,再傳承到每一個想打球的孩子,期望將來台灣棒球更加進步,有機會趕上美國的腳步。


面對台灣棒球新生代,期許他們不僅把球技練好,更要培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建立好的道德品行,尊重自己的棒球事業。最重要的是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雖然不中聽,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別人才會提出批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