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顛覆諸多管理思維的力作《從A到A+》,依舊熱潮不墜,全球銷量估計超過四千五百萬冊(台灣狂賣三十萬冊),成為史上最暢銷的管理書。而他另一本更早期的著作《基業長青》,也同樣被視為管理經典。

柯林斯並不多產,事實上他過著隱居般的生活。他在家鄉科羅拉多州潛心研究,並行走窮山絕壁,從事他最愛的活動-攀岩。

這位與眾不同的管理學者非常低調、冷靜而內斂。當《天下雜誌》約訪,他表示要先和他的研究團隊商量,確定能提出最適切、最有研究新意的見解,他才接受訪問。

《從A到A+》出版三年,世界也發生巨大變化,柯林斯是否有新的詮釋?劇變環境中要如何扮演「第五級領導人」?柯林斯也對個人生涯該如何「從A到A+」提出建議。以下是訪談記要。



問:《從A到A+》出版後,三年來全球變化劇烈,你是否有新觀點?



答:首先,在書裡提到的幾點原則到現在還是很重要,而且我相信未來也會很重要,這些概念可以超越時代。然而,身處愈來愈多變的世界,我們碰上另一個問題:在嚴苛、難以預測的環境下,為什麼有些領導人可以成功,有些卻不能?

在前一個世紀,外在環境相對比較穩定,有如站在一萬英呎的山上。今天,我們的位置更高,不受控制的風暴和事件更難預測、更快速、也更嚴苛。如果你在聖母峰一萬五千呎處碰到暴風雨,應該如何安然度過?

《從A到A+》談到的原則適用於站在兩萬六千呎上的企業,但要確保企業的安全和成功,還需要其他的原則,我也正在思考這些。



第五級領導者在哪裡?



問:你的著作是很多企業的必讀之作,不過你是否發現一些常見的錯誤解讀?該如何避免?



答:最大的錯誤認知就是以為我是反變革的,也就是無論時、空,任何事都必須固定不變、靜止不動。這是再錯誤不過的了。想要基業長青,就必須變革,關鍵在於擁有「And(並行)」的智慧:

*永續And變革

*核心價值And無畏艱難的目標

*教派般的文化And個性特出的人

*一致性And創新

*紀律And創意

*系統化的方法And實驗式的操作

不了解And意義的人,就一定無法理解我的觀點。



問:在《從A到A+》,你提到「第五級領導人」應謙沖自牧和低調。那麼,高調、強勢、自我中心的領導者就不算是好的領導者嗎?



答:第五級領導人的重要特質,不在於外在的人格。有些第五級領導者,人格特質鮮明、外向,有些則否。

重要的是領導者在他的目標、公司、工作上,是否有積極的企圖心,是否有無法撼動、堅定的決心來實現這個企圖心。其中,最重要的是,領導者是否能為企業永續經營做出最好的抉擇,無論這些抉擇多困難、多痛苦。

很多人常問:如何能成為第五級領導人?我的回答是:要成為第五級,並非靠個人的改變,而是累積一連串的決策。當你沿著道路走,你會遇上分叉路。其中一條路是非第五級的路,另一條路則是第五級的路。

當人性弱點將你拉向非第五級的道路時,你要戰勝它,並且用意志力將自己拉回第五級的路,下第五級的決定。

沒有人擁有完美的打擊率,但你可以加強打擊率。這跟你的外在特質無關,但跟你想要超越自我、並依此做出具體決策,大有關係。



問:如何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備第五級領導者的潛質?



答:我建議可以注意三件事:第一、成果:領導者是否在他的職責範圍內有實際的成果。第二、「窗戶和鏡子」:領導者是否將成功歸諸於他人而非他自己(指向窗戶)?以及,當成效不彰或是犯錯時,領導者是否能承擔責任(照鏡子)?第三、任期結束後,領導人離開後,組織的成功能否延續?

第三個觀察最能看出第五級領導者的潛力。能夠在離開職位後,還可以讓組織有持續不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第五級領導者。



問:你最近發表的論文中,提到「創新者」以及其相對意義的「反應者」。可否再詮釋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創新要由內在引發



答:歷史上,偉大的企業家在制定策略時,往往不是依據競爭的情勢或外在環境。當然,他們對於現狀保持警覺,但真正驅使他們改革的動力來自內在的創新,且不受大環境影響。

譬如,IBM創辦人華生並未在經濟大蕭條時,採取裁員措施;波音的前CEO愛倫(B. Allen)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再需要波音的戰鬥機,導致波音營收減少八成時,勇敢帶領公司走向噴射機時代。

有偉大歷史的企業,領導人表現的是一種打從心裡油然而生的創造力,而不單只是對外在環境的應對。平庸的企業領導人比較是為了成長而成長。



問:現在企業受到資本市場很大的壓力。在短期股價以及長期公司營運之間,企業要如何取得平衡?



答:建立偉大的企業,如同推動一個沉重的飛輪。

我研究的「從A到A+」的公司,在公司面臨重大轉捩點的前四年,股價相較於整體股市,沒有什麼成長,且需要平均七年時間,才會有較突破的表現。

但是長遠來看,其後十五年,他們的表現是市場的七倍。

我詢問過一位「從A到A+」的CEO,當我問他如何忍住不做可以驅動公司股價在短期內成長、但卻無法成就偉大企業的事情。他顯得很疑惑,一副他從來沒想問這個問題的樣子。那位CEO想了很久後,提到他的一項大優勢:沒有人對他或他的公司有太大期望。

一直以來他有計劃地不做過多保證、不過分承諾,只讓成果說話。在「從A到A+」的企業,將注意力放在成果上,而非作一些華而不實的承諾,會比屈服在短期壓力下,有較優異的表現。

單靠著維持高股價,是無法成就或維持一個卓越企業的。如果波音的前執行長愛倫只想著要維持眼前的股價,波音永遠製造不出波音747。

在我的相關研究中,我可以舉出更多這類著眼於長久未來的企業。他們有一個共通模式:在回饋股東上,表現無比堅定的決心,但同時卻拒絕參與短期操作的遊戲。



將生命營造成藝術品



問:知識工作者在個人生涯中想要「從A到A+」,對社會有所貢獻,你可否給予一些建議?



答:在《從A到A+》裡,其中一項對個人比較重要的啟示是,找出你個人的「刺蝟原則」(你的核心事業、核心競爭力),然後給自己一張「停止不做的事」清單。

當我在研究所時,我最喜歡的教授梅耶斯(Meyers),給了我一個思考的作業:假設你才剛進入社會工作,有一天你一起床,就接到兩通電話。第一通電話告訴你,你繼承了一筆兩千萬美元的遺產,且完全沒有附帶條件。然後第二通電話進來了,告訴你你患了絕症,只剩不到十年可活。之後,你會停止做哪些事情?這個「停止不做的事」列表,是一種心理機制,幫助你思考如何分配最珍貴的資源︱︱時間。

在事業發展初期,最適合開始寫下這個清單,並依此規劃你的年度計劃,無論是公司、家庭或是自我的計劃。同樣地,事業發展初期也很適合釐清《從A到A+》書裡的「刺蝟原則的三個圓圈」:

一、你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

二、你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

三、你的經濟引擎靠什麼來驅動?

將這三個圓圈視為個人的指引。當你在混亂的世界掙扎、轉向時,它就是你的羅盤。盤點一下你手邊的事情,有多少比例的時間花在這三個圓圈之外?

梅耶斯教授一再告訴我,要將生命營造成藝術作品。而偉大的作品,看的不是最後的完成動作,作品中每一細節都同等重要。作品形成中,你需要一點訓練,才知道哪些部份不適合放在這個作品中,並因此棄置好幾天、甚至好幾年來的努力。



問:目前你正在研究哪方面的議題?



答:我們已經了解了卓越以及優秀企業之間的分別。我仍感到至今的研究都只是為最終一個大問題暖身:如何建立一個卓越的社會?

這絕不是從一個萬能政府的角度思考,相反地,是要確保社會裡每一個次要組成分子都能同樣卓越。

如果我們只有卓越的企業,那麼我們頂多只是富裕的社會,而不是卓越的社會。

想要擁有卓越的社會,我們還必須要有卓越的藝術組織、學校、警政系統、文官體制、軍隊、城市、醫療等等,我們需要一個由各個卓越機構組成的社會,與偉大的企業攜手合作。

在二十世紀時,我們學會了建立卓越的企業,在二十一世紀中,我們必須學會如何使社會其餘的部份也同樣卓越。經濟繁榮只是成為偉大國家的方式,而非定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