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透過部落格,「一個人向全世界發聲」已是老生常談。部落客怎麼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進而轉換成商業利益,正在台灣發酵。「一個人向全世界賺錢」成為部落客關切的話題。
以個人為主體、原不以獲利為目標的部落客,在前一波部落格浪潮,表現令人驚豔。他們出於興趣,在自己空閒的時間寫作,主題從農藝到寵物、財經等各種領域,在實體世界或虛擬空間累積一定知名度。透過網路的串連、流量和眼球,部落客有了個人品牌。達人魅力和擴散的品牌效益,部落格達人創造出高於一般上班族的月薪。
從二○○五年部落格天后彎彎說起,彎彎的部落格在突破了兩千萬人次後,被出版社自轉星球相中,推出《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彎彎塗鴉日記》,熱銷二十四萬本,更高居金石堂的暢銷書排行冠軍長達一年。全家便利商店看準彎彎的個人魅力,選擇她的大頭人物作為新一波行銷活動「全民拚英文」的贈品。
彎彎的周邊商品接連不斷,今年五月即將推出第三本創作《可不可以不要上學》。藉由部落格,彎彎成功地經營了一個屬於她個人的品牌,現在她的作品甚至授權到泰國、韓國和中國大陸。
彎彎之後,部落客出書蔚為風潮。出版社不停在部落格中找出千里馬,其他部落客圖文創作家如SANA、洋蔥頭,也將創作出來的可愛圖像與更多企業結盟。在旅遊、財經等專業領域,也有許多人透過部落格,找到在實體世界嶄露頭角的舞台,進而衍生商業價值。
國外風氣已成 廣告月入百萬不稀奇
在國外,部落格達人獲利早已不是新鮮事。以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的前十大排行榜來看,已經有八個部落格成立公司。其中科技新聞評論部落格TechCrunch格主麥可.亞靈頓(Michael Arrington)每月廣告收入新台幣三百萬元,而新聞類的《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已取得五百萬美元的創投資金。
二○○七年三月,美國知名財經投資網站MarketWatch的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該網站「每日網路」(Internet Daily)專欄作家的資深記者巴爾南科(Frank Barnako),宣布離開合作十年的老東家,將自創網路媒體公司。這顯示了巴爾南科已建立自己的品牌,記者靠部落格就可以抓住固定的分眾讀者。
傳統媒體跟進 大幅增加部落格新聞
台灣的部落客圈雖然沒有動輒上億創投資金的流入,但仍然有非常專業的部落客達人,經由不懈地創作,發展出自己的品牌。
旅遊業的工頭堅因為部落格成為超人氣出團領隊;創作「米滷蛋」的老吳出書並和其企業合作衍生商品;寫生活瑣事寫得精采的「貴婦奈奈」,累積死忠的讀者群,進而成為偶像劇編劇;銀色快手在部落格上創作文學,讓他一圓作家夢。這些部落格達人因為專業而擁有穩定的流量,創造出個人品牌。部落格讓他們在原本工作之外,增加一筆豐潤的額外收入。
美國市調中心comScore Media Metrix的調查報告指出,五二%美國網友認為部落格具有一般媒體的權力;二九%民眾認為網路部落格新聞公信度足以媲美傳統媒體。研究公司iMedia Connection更斷言,部落格和電視上的實境節目(reality show)一樣無所不在,部落格重新定義了人們在網路上的經驗,成功轉向到使用者創造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傳統媒體對部落格更不敢輕忽,聯合報系三月底推出的捷運報《Upaper》,開出一整個版面專門介紹部落格。營運長羅國俊表示,《Upaper》是份互動性報紙,取用部落格的內容,可以讓讀者覺得更接近《Upaper》。推出後,果真大受讀者讚賞。
《蘋果日報》推出的捷運報《爽報》,目標同樣瞄準年輕通勤族群,在內容上也增加屬於部落格的新鮮話題。《爽報》總監李月華更犀利地直言:「傳統媒體不改變,就等著倒閉。」
業餘專家出頭 寫得好周邊商機無限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盧希鵬指出:「部落格是一個需要熱情的產業,先有只求爽、不求名利的部落客,才有衍生經濟的可能。」
部落客憑藉著熱情,把自己的想法持續發表在部落格上。無論是對公益事務的投入、對電影或漫畫的熱愛、對改革的熱血,這些對人、事、物的執著,讓部落客創作源源不絕。他們的文字不同於一般媒體,既專業又認真,可說是「業餘的專家」。業餘讓他們看來更真誠、更可信。因為專業,他們才能成為部落格達人。
「業餘的專家」外,另外一個正在嶄露頭角的概念是「專家的業餘平台」,七百多萬瀏覽人次的部落格—「總幹事的投資筆記」就是一個例子。網友們暱稱格主黃國華為老總,他曾任大眾證券副總經理,現在以寫部落格教別人投資哲學為樂。他的部落格竟然衍生出場場爆滿的投資課,而他也受邀在《壹週刊》、《財訊》雜誌上寫專欄,這都是黃國華一開始寫部落格時所沒預料到的。
「真誠」是部落客最重要的特質,以個人的生命經驗與觀點投入文章,才能夠感動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部落格反映一種開放和願意溝通的文化,表示不怕自我批判。」
但最重要的莫過於個人風格,「風格」是部落客區分自我不同之處,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認為:「有部落格沒有『格』,有部落格又何為?」大塊文化出版過《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I’m dodolook》等來自網路的暢銷書,但郝明義說:「儘管部落格讓好作品更容易被看到,但好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要寫出特色,才有出版可能。」
共享社群崛起 共筆部落格成長可期
台灣的部落格仍然蓬勃發展,每天發表的文章持續增加(見七十一頁圖表),量變導致某種程度的質變。部落格觀察站長食夢黑貘認為:「現在部落格的成長不是靠經營,而是靠定位。」
定位包含這個部落格的內容、排版、方向等。他認為從台灣部落格排行榜前一百名來看,台灣的美食、旅遊和圖文創作仍然是比較受歡迎的領域,但免費共享資源社群與楚狂人這種財經部落格正在快速崛起中。食夢黑貘並預測,「組織型或共筆性部落格未來更成長可期。」
未來發展瓶頸 欠缺部落格營利思維
網路觀察家劉威麟指出,部落格要打造個人品牌,格主需要比「流量」更多的東西,部落格需要與「現實世界」更結合。工頭堅塑造出來的「旅遊達人」形象就是一例,因為旅遊業必然會在實體世界有面對面接觸,這樣的虛實互動更能讓網友對部落客產生信賴,個人品牌才能落實。
建立個人品牌才有獲利可能。新力推出數位相機G1時,上市之前就贊助相機給輔大猴、奈奈、迴紋針等以寫生活為主題的知名部落客,只要他們寫美食的時候,註明相片是由新力相機拍攝。新力看準的是,部落格達人是網友心中的意見領袖,贊助部落客可以精準地做到分眾行銷。
這種「置入性行銷」,在國外屢見不鮮。如PayPerPost與ReviewME都採取這種手法,廠商出錢讓知名部落客寫文章介紹產品。但部落客之所以在某些領域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是因為網友相信部落客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這股商業力量卻可能濫用網友對部落客的信賴,讓部落客失去公信力。網友對部落客的信任,靠一步步累積,但摧毀則會如排山倒海般迅速。
資策會調查發現,台灣部落客的營利思維尚未普及。美國有高達一五%的部落客擺明是想利用部落格來賺錢,台灣有這種想法的部落客卻只有二%。影音部落格i'm tv的營運長徐人強觀察,台灣部落格除了先天上有人口與語言的劣勢,讓經濟效益產生較為困難,另一大困境是部落客對「以部落格獲利」普遍帶著貶抑的觀點,認為銅臭味太重——「知識有價的概念尚未普及」。
「如果說部落格是一股難以商業化的力量,當部落客不了解自己的創作價值可以換算成價格,會是台灣部落格發展的一個瓶頸。」徐人強語重心長地指出。
台灣的部落格達人經濟正值開花結果的轉捩點,前提是部落客要正視自己的價值。但要如何以專業打造出個人品牌進而獲利,又同時維持部落格原有的真誠開放,宛如在鋼索上行走的挑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