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締造許多令人驚訝的成績:1980年麥金塔掀起個人電腦產業的革命、打造全世界最成功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用iPod和iTunes撼動2000年代的音樂產業、讓瀕死的蘋果電腦搖身變成《財星》500大企業之一。而他成功的原因在於,把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個人缺陷,轉化成在現實中無往不利的經營哲學。
▉專注
喬布斯擅於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將其餘的事授權他人處理,他也把同樣的哲學應用到經營上。重掌蘋果時,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讓公司專精於他所擅長的業務。
創新:喬布斯擅於構思,也很懂得協助成員創造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創新產品。
簡報:他擅長用令人折服的方式推銷新產品,讓大家注意到蘋果的新產品。
談判:擅於洽談好條件,這從皮克斯以及他讓各大唱片公司願意和iTunes合作就可以看出來。
拍電影:在皮克斯,喬布斯很清楚不應該自作聰明去當導演,他讓其他人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自己完全不插手。
華爾街:喬布斯不擅長和金融圈打交道,他會和稱職的財務長合作,來處理這一塊。
營運:同樣地,他會把錯綜複雜的營運事務,授權給自己完全信賴的營運長處理,完全不管這一塊。
產品多樣化:他以蘋果有不願生產的產品這件事為榮,讓公司心無旁騖,專心一意。
▉專制
大多數科技公司開發產品時,會讓工程師順著自己的天性去做,結果一不小心就會結合太多的功能,這些產品很容易變成沒人弄得懂的鬼東西,只有發明人才懂得怎麼使用。
對喬布斯而言,任何設計都要以使用者體驗為出發點,思考與行動都須高度顧客導向。喬布斯會思索,如何才能提供顧客更好的體驗,然後整合一切要素,去締造那樣的優越體驗。
他就像是個獨裁者或專制君主發號施令,規範哪些功能該整合進去、哪些功能是多餘的。如果某項產品使用困難,他會毫不遲疑的指示加以簡化,直到恰到好處為止。
蘋果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作法,不像其他企業緊抓使用者族群,希望獲得他們的意見。他覺得這些繁重的研究工作是不必要的。他玩新科技,然後把自己的意見提供給產品開發部門,他覺得這種研發方式的成果很好。
▉完美主義
喬布斯執著於追求卓越,他會不厭其煩地一試再試,直到將一切修正到恰到好處為止。
他對各項細節有著前所未見、不合常理的堅持,他強調,產品的包裝也是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1984年麥金塔問世時,喬布斯認為,當時應該只有工程師使用過電腦,因此他花了很大心力思考如何包裝麥金塔。
他想出的構想是:
˙消費者應參與組裝電腦的過程,才會熟悉電腦的主要組件,因此,電腦、鍵盤、滑鼠、電源線、磁碟機和使用手冊都分別裝進一個印有電腦黑白照片的箱子內。
˙消費者打開箱子時,會看到一塊包裝泡棉,拿掉泡棉後,就會看到麥金塔電腦上的提把,告訴他們把電腦從箱裡提起來,放在桌上。
˙接著消費者通常會打開裝著三條電纜線的零件盒,一條是電源線、一條滑鼠連接線,還有一條是鍵盤連接線,顯然這三條纜線是下一個步驟要插上去的。
˙ 接下來消費者會打開其他組件、拆開包裝,然後按部就班組裝到主機上。
蘋果一直把這個開箱流程視為產品設計和研發的一部分,喬布斯也一直密切參與。他對這方面細節的講究,已成為傳奇,例如,iPod上市前不久,他才失望地發現,在耳機插入或拔出插孔時,不會發出令他滿意的聲響。
他指示一位工程師負責處理這個問題,然後要求原本已在產品展示會時分發給媒體記者和貴賓的iPod樣品,統統換成聲音比較悅耳的新耳機插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