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理人最忌「硬不起來」,不論你是企業的高階主管,或是部門的小主管,只要再「多加一盎司」,別害怕承擔責任,更別害怕放手讓部屬當責。建立一個當責團隊,你將贏得更大的成果。


 


【作者/李筑音 圖片/Cheers雜誌】


這則小故事你肯定似曾相識。


4 個人分別叫做所有人(Everybody),某個人(Somebody),任何人(Anybody),和沒有人(Nobody)。公司有一件重要工作需要完成,「所有人」都被要求去做。「所有人」很確定「某個人」會去做,而且「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卻「沒有人」把工作完成。


於是,「某個人」很生氣,因為這是「所有人」的工作。「所有人」認為「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沒有人」了解,「所有人」是不會去做的。最後,「所有人」指責「某個人」,卻「沒有人」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


在組織或企業中,人們經常不自覺地陷入上述此種相互推卸責任的惡性循環。好比一場跨部門的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會議),一不小心就變成瘋狂的blame-storming(指責、批鬥大會)。


只會推卸責任的組織,絕不可能擁有高績效和執行力,企業更迫切需要的是勇於承擔全責的「當責者」。


「當責」一詞源自於英文“accountability”,根據《當責》一書作者張文隆詮釋的定義,當責者擁有一種能行使“one more ounce”(多加一盎司)的人格特質。不僅是100%傾注心力,更具有110%的專業與自發精神。


遭遇困難時,當責者不會掉入「受害者循環」(victim cycle),反而能正視問題(seeit)、擁有問題(own it)、解決問題(solve it)與著手完成(do it)。


在熟悉如何應用「當責」法則之前,你必須先知道何謂「受害者循環」,才能避免掉入陷阱中。


跳脫受害者6 大陷阱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Voltaire)有句名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當責》書中,詳細整理了美國「領導力夥伴」顧問公司創辦人羅傑.康納斯(Roger Connors 和湯瑪斯. 史密斯(ThomasSmith)分析遇到問題時,人們6 種典型的「受害者」心態。根據兩人合著的《翡翠城之旅:創造負責任的文化,取得競爭優勢》一書,這6 種典型的特徵分別為:


漠視或否定:「從我的位置看,我不覺得有問題」、「我的研究報告沒有顯示這個問題」。


那不是我的工作:「這不在我的工作範圍內」、「那不是我的部門該做的」。


交相指責:「那些業務根本不懂怎樣銷售我們設計的新產品」;「研發人員開發的若真是顧客需要的產品,我們的業務目標自然就能達成了」。


不知所措、告訴我怎麼做:「你到底要我們聚焦在哪裡?你就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好了」。


掩蓋尾巴:「我早就警告過你,請看3個月前給你的電子郵件」。


等著瞧吧:「我們正處於過渡期,時間一過,自然就變好了」。


跳脫以上這些態度或行為的症候群,是個人培養當責的首要基本步驟,但要更進一步,提升團隊執行力,創造高績效組織,身為主管的你,必須對「當責」有更深刻的認知。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38期】


相關文章推薦

企業部落格


歐巴馬就職演說:這是個負責任的新時代


郭泓志:豁出去,用力丟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