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iOS與Android專美於前,掀起開放平台風潮的Facebook,近期也推出App Center,希望透過更多元的應用,創造更多的營收可能。
【撰文/鄭緯筌】
對於擁抱開放、引進第三方外部力量的好處,Facebook絕對是極成功的例子。
靠著《開心農場》的小遊戲,Facebook在台灣不用打廣告就快速崛起。《數位時代》每年製作的「台灣網站100強」評比中,Facebook已蟬連兩年冠軍。而從財務數字來看,社交遊戲商Zynga所開發的遊戲,其帶來的營收占了Facebook全公司收益的12%。
對Facebook來說,單打獨鬥不足以支應社交網絡一日千里的變化。即使是一方之霸,同樣需要各地開發者的協力,才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提升用戶體驗。
對廣大的開發者社群而言,Facebook最有價值的兩張王牌,自然非9億會員和巨量數據莫屬,這也讓諸多開發者躍躍欲試。
如果看過去年9月22日所舉辦的Facebook f8大會實況,就不難看出這家公司正走在轉折點上。它們從校園社交網站出發,如今卻想要進一步深入消費大眾的生活脈絡,企圖從複雜的社交圖譜中理出頭緒,進而探索各種可行的商業邏輯。「並不製造產品,而是致力改善他人製作的產品,」Facebook創辦人佐克柏強調。
當所有網站能夠共同建造一個更全面的使用者關聯性,就能達到更好的社交體驗。而新一代的社交平台,也將讓使用者成為網路的中心。
舉例來說,從去年發表Timeline之後,已有超過4500款Timeline應用發布,這是Facebook所樂見的事。今年6月,Facebook推出App Center應用商店,服務範疇橫跨iOS、Android、網站及手機版網站等平台,便是該公司向開發者所傳遞的橄欖枝。根據Facebook官方所公布的數據,該應用商店已有超過600款的應用程式,包括目前頗受歡迎的開心水族箱、Instagram、Pinterest,以及國人所熟知的KKBOX等。若再加上網站服務,已有超過900萬種應用服務在Facebook平台上運行。
不只f8大會,Facebook也開始在紐約、倫敦、以色列的台拉維夫等地舉辦駭客日活動,甚至也規劃贊助方案,鼓勵全球各地開發者組織小型的開發者社群交流活動。不過,面對其他重量級對手也積極綁樁,Facebook向遊戲開發者收取30%的費用自然引起許多爭議,如何與開發者之間取得更好的分潤機制,則是目前 Facebook的重大挑戰。
【完整內容請見《數位時代》8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