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簽約的前幾週,耐吉公司一方面趕製新鞋,一方面加緊製作新的廣告。但公司一些高層管理人員仍然感到心中沒譜,所以他們在合同中列入了這樣一些條款:如 果在簽約後3年內,喬丹不能入選明星賽及第一隊——雙重標準——公司有權中止製造「空中飛人喬丹鞋」。即使喬丹能夠做到上述條件,但如果到了簽約的第三 年,這種鞋的銷售收入還沒有超過300萬美元,公司亦有權中止生產。

法爾克說:「在1984年,耐吉公司作出這樣的決策是非常大膽的。所以在合同中寫入這種條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一雙「空中飛人喬丹」鞋根本沒有飛起來。因為趕時間,耐吉公司來不及設計一雙全新的鞋子,他們只是對原來一種運動鞋的顏色稍做了些改變。事實上這雙鞋看起 來十分笨重,一點也不輕快,與它的名稱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難怪公牛隊教練剛開始不允許喬丹穿這雙耗費了巨資的「靴子」。

這雙鞋產生 的最大的轟動可能也正是因為了公牛隊教練的禁令。為配合耐吉公司為喬丹設計的第二雙「喬丹飛人」鞋,喬丹拍攝了廣告片,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喬丹站在籃環下 面,鏡頭從他的雙腳慢慢推至上身,以慢鏡頭手法表現喬丹直躍而上,將球灌入籃筐的一連串動作。在鏡頭中配上的解說詞是「1015,耐吉創造了一雙具有 革命意義的籃球鞋。」這只能算是耐吉公司大規模促銷戰術的起點。從1984年到1986年,耐吉公司共投入500萬美元宣傳「空中飛人喬丹鞋」。

第一部在全國播放的廣告於1984年感恩節前後推出 。這部廣告的第一個鏡頭是從空中俯看芝加哥,隨之傳來引擎的呼嘯聲,喬丹以慢動作跑進鏡頭,手中接住一個籃球,運球至籃下,雙腿展開,一手高舉籃球,一手直伸向下前方,將球扣於籃框中;這時旁白響起:誰說他不是在飛!

華德.懷特是耐吉公司運動員聯絡官,對拍攝這部廣告片的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人們圍在欄杆外面觀看,不斷有人忍不住激動,翻越欄杆擠入場中。當時我們是 在郊區一所女子教會學校校園拍攝這組鏡頭,我們不得不一再把那些小姐拉出場外,你可以看到拍攝現場像著了火一樣。」廣告的效益開始產生。儘管這部廣告遠沒 有喬丹後來拍攝的廣告片影響大,但卻幫助喬丹樹立了形象。使人們認識到喬丹不僅是個運動員,更是個藝術家。19853月此廣告開始在全國播出,結果當年 「空中飛人喬丹鞋」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3億美元。如果「空中飛人喬丹」鞋自立門戶的話,它將是當時世界上第5大運動鞋公司。到第二年9月,這雙鞋賣了 230萬雙。

有些運動鞋專家分析說,耐吉公司的成功,喬丹的作用並不大。如《體育商人》雜誌主編馬克.克林斯基說:「我認為『空中飛人喬丹』鞋的成功與喬丹關係不大,它之所以走俏,是因為它獨特的式樣,它正好迎合了公眾對式樣和顏色的要求。」

80
年代初進行的市場調查也表明,引導運動鞋潮流的都市少年正在尋找與身上衣服相配的彩色運動鞋。以「空中飛人喬丹」2號鞋的成功為契機,耐吉公司進一步擴大 了運動鞋市場。在這方面,無庸置疑,喬丹個人的感染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喬丹不僅是個有吸引力的籃球選手,而且還有多方面的感召力,從而保證了耐吉鞋被各 種各樣的消費群體接受。對此,銳跑的副總裁戈迪.李不無後悔地說:「當他走出校門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喬丹將會成為一個有感染力的選手,但沒有想到喬丹會 有那麼大的能量。在帶動業務發展方面,幾乎無人能與喬丹匹敵。」

那麼,喬丹究竟價值幾何?

曾有人作過大略的統計, 1986—87賽季,芝加哥公牛隊主場觀眾人數為650718人,比198586賽季(該季喬丹因腿傷缺陣34)淨增181492人,客場人數淨增 39%。因喬丹的參賽,芝加哥公牛隊已成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球隊之一。此外,因喬丹而給芝加哥城帶來的旅遊、紀念品收入也增加了約35%。

1989
年,芝加哥公牛隊奪得 NBA總冠軍前,喬丹的收入是1470萬美元。其中,他在芝加哥公牛隊的年薪收入為400萬美元,其餘來自於廣告和贊助等領域。而在他1993年帶著兩枚 奧運金牌,3NBA總冠軍戒指、3NBA最有價值球員等榮譽第一次退休前,他的年收入已達3600萬美元,其中400萬美元來自於芝加哥公牛隊的薪 資,其餘的來自於廣告和贊助等。1994年他改打棒球後的總收入是3000萬美元,棒球隊的年薪是1萬美元,廣告等收入仍約3000萬美元。1995年喬 丹復出,廣告收入激增至4000萬美元。據美國《富比士》雜誌統計,連續名列世界體壇收入最高的10名運動員之首的麥可.喬丹,自1990年以來,總收入 已達l7千萬美元。然而,這僅僅是指他個人收入而言,他在商業方面的諸多投資還不包括在內。至於他為NBA籃壇,為體育用品、廣告、電視、旅遊……帶來 的滾滾財富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人們僅僅知道,因喬丹1993年的退休,便使以其籃壇形象為廣告宣傳主角的耐吉公司的股票下跌了75個百分點,使以喬 丹為廣告宣傳主角的芝加哥食品公司股票下滑了十幾個百分點,麥當勞公司 NBC TNT兩家電視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喬丹 復出後,與公牛隊的合約只簽到19966月底。現在他為公牛隊拿到了第四個冠軍,突然有一種聲音說,喬丹可能不會繼續待在公牛隊了。「因為喬丹這時候走 是最坦然的,他為芝加哥和公牛隊贏得無與倫比的榮耀,他此時離開問心無愧,而且芝加哥和公牛隊卻欠他很多情。」——這是一種公開的議論。

不過,喬丹否認了這樣的說法,他說:「從我心坎裡來講,我希望我們能保持這個優秀的集體。我留下,菲爾留下,皮朋和丹尼斯全都留下。」

菲爾.傑克森與羅德曼的合約跟喬丹同時到期,這是一個同樣敏感的問題。眾所周知,傑克遜在喬丹退役之前是不會與喬丹分開的。而羅德曼此時也放出話來:「我是否留在公牛隊,首先取決於菲爾和麥可是否留下。」

一切全看喬丹的了。這回喬丹沒有客氣,雖然他說希望留在公牛隊,但是這一次他公開要價了——兩年3600萬美元工資,這是最低價。「否則我寧願去別的球隊,一年拿800萬美元。」公牛隊老闆雷斯多夫此時面對了選擇。

有芝加哥人都知道,這位大腹便便、看似遲鈍的富翁精明得能搾出你最後的一滴油。對於喬丹,他向來是一面在球隊內給喬丹很多特權和榮譽,一面將喬丹的薪資漲 幅控制到最低限額。他最精明之處在於使喬丹在奪冠後的五年時間裡對400萬美元的年薪未發任何怨言。在喬丹為公牛隊效力的12年裡,雷斯多夫共付給喬丹 2700萬美元。而喬丹一年的副業收入就達3000多萬美元。然而,雷斯多夫有許多虛偽的「惠而不費」的招術籠絡人心,讓喬丹忘了薪資上的不公平。他甚至 能預見喬丹在打了一年棒球後還會回來,所以他讓喬丹選擇了他控制的芝加哥白襪隊,還格外大度地繼續支付給喬丹在公牛隊的年薪。這些手段感動了喬丹,以至於 當喬丹酌情到自己失去了太多該得的利益時,還在替剝削他的老闆開脫:「我們合作得很好。至於我的薪資,雷斯多夫可能設想過這麼做,所以我與球員工會而不是 公牛隊談判。」有人做粗略計算,雷斯多夫從1990年開始每年至少從喬丹的影響中賺一億美元以上。

看來,喬丹這一次也不是想為難雷斯多夫,因為他要的價既不是最高的,也不過分,或者說,他物超所值,這比較一下就會看得很清楚。
瑞.強生12年得到8400萬美元,科爾曼9年中得6900萬元,「大狗」羅賓森10年將得到近一億美元的「天價」,這些後生小子的張狂是喬丹不能忍受 的。比起另外一些大牌球星,歐尼爾1997年開始年薪達2000萬,尤英也將得到1870萬,對比自己可憐的400萬,喬丹能不覺得寒酸嗎?

喬丹說:「實際上他們應該付給我更多一些,他們一直沒按市場價值支付給我的薪資,我想超級明星理應獲得的多一些。我有資格要求更多的回報。」

面對這樣一個富可敵國、一舉一動驚天動地的超級大明星,一個被芝加哥市長譽為「一年可左右上百億美元收入」的大人物,雷斯多夫能放棄嗎?

在他做出決策之前,NBA幾家著名的財大氣粗的大球團立即迫不及待地揚言歡迎喬丹加盟。」休斯頓火箭隊說他們一年付給喬丹1000萬美元毫無問題,而且「喬丹——歐拉朱萬」這樣的組合只怕會讓所有的NBA球隊大做惡夢。

洛杉磯湖人隊也不示弱,他們的前鋒23號塞巴洛斯甚至說他已經準備把23號讓給飛人。但更積極的也許是紐約尼克隊,他們被喬丹壓制了十幾年沒有翻身,如果迎來喬丹,整個紐約都會感謝上帝。

然而,雷斯多夫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他曾經在公牛隊第四次捧杯時就對這樣問題說過一句話:「麥可是個非常特別的傢伙,我希望這事能悄悄地解決。」

後來的事實證明,雷斯多夫是一個何等老練、深沉的巨商,他始終面對一切猜測和議論不露聲色,最終他揭開幕帳,露出了他的大手筆。
「麥可.喬丹與公牛隊續約一年,年薪是3000萬美元!」這消息上了所有報紙的頭版。人們覺得雷斯多夫又做出了一個精明的決策。

這份合約簽好之後,喬丹又親自促成了傑克森和丹尼斯與公牛隊的合約,傑克森成為NBA年薪最高的教練,而羅德曼也能在一年掙足900萬美元。NBA歷史上最強大的陣容就這樣保留下來了。

順便提一句,1996年,喬丹在5年中第一次從他把持的「職業運動員收入排行榜第一名」的寶座上降下來。這一年他屈居於復出的拳擊巨星邁可.泰森之後。泰森這一年憑幾場拳擊賽掙了7000萬美元,而喬丹的收入是5900萬。

不過,人們估計喬丹會在1997年重新奪回他的這個「得分王」稱號。這一年他年薪3000萬美元,廣告收入恐怕不下45千萬,再加上他在電影《怪物奇兵》一片的分紅,《富比士》雜誌估計,喬丹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年收入超過l億美元的體育明星。


們再回到球場上來,令人遺憾的是,自從麥可.喬丹來到了密西根湖畔之後,公牛隊的大多數隊員顯得十分糟糕。「麥可.喬丹成了他們球隊躋身NBA前列的唯一 希望。」19871988年賽季,波士頓賽爾蒂克隊教練這樣說,該季,場上的喬丹幾乎壟斷了公牛的比賽——他一人得分佔全隊得分總數的32%。這樣的情 形使教練柯林斯遭到了廣泛的批評 。這些批評家們似乎理解不到,公牛隊裡除了喬丹及另一個剛出現的強力型前鋒——年青的球員查爾斯.歐克萊外,幾乎沒有什麼球員能與NBA其他俱樂部隊相 比。這些批評家們甚至責問教練,難道喬丹頻頻上籃得分竟然對隊友們的心理和精神沒有一點影響?他們甚至懷疑,為什麼喬丹的才能不會像賴瑞.博德及魔術.強 生一樣,「使他周圍的同伴受到鼓舞,也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一篇帶有侮辱性的評論文章甚至把芝加哥公牛隊在某些場次的「拉開距離,一個突破」的進攻,稱 之為「違反籃球理論」。

即使是曾經慷慨地稱讚過23號是「上帝喬裝成的麥可.喬丹」的賴瑞.博德,在19871988年賽季見到喬丹似乎把賽場變成他一人獨來獨往的舞台時,也說:「我不喜歡看見老是同一個人在場上投籃得分,比賽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