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提到組織溝通,總是聚焦於組織溝通的工具、制度與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溝通的重點放在「行動」之上,因為行動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溝通個體之間的相互了解,也就是形成共識。

個體為了促進共識所採取的行動,承載著溝通的意義,因而肢體、工具、符號都是行動的一部分。溝通行動從個體行動出發,藉由溝通行為營造對於創新的共識,再更進一步統一組織內價值體系,透過溝通行動,將上下層間的利益一致化。

共識與組織內部價值體系一致時,個體就比較有意願為了組織創新主動進行學習。組織成員間溝通行動的缺乏,可能源自於個性、生活交集少或其他更多原因,因而組織需要設計一些機制來彌補。

茶香傳遞知識與情誼

例如,SANKO精機是員工64人的日本小企業,主要產品是鋁合金的拋光。卻能以卓越的品質、良率獲得豐田汽車的信賴,更是佳能影印機核心組件的供應商,一年營業額高達5億日圓。

SANKO沒有昂貴的知識管理系統,也沒有複雜的表格,品質控制與內部文化是一連串溝通行動的結果。以品質控制為例,在工作人員交班時提供茶水點心,安排一小段時間讓他們話家常,也分享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茶桌旁就是各個工具部件。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談論著兒女的同時,還拿著雷射校準器來檢測剛剛製造完成的零件精度。知識與情誼在茶香間傳遞著,生產技術藉此提升。

沒有辦公桌椅的主管

工廠主管更以行動來與員工進行溝通,沒有辦公室、桌子、椅子,一張A3大小的小講台、一台筆記型電腦,就是他工作的地方。被問及為何不在辦公室辦公,該主管說道:「只有在現場,才可以隨時解決員工工作上遇到的每個問題。」這讓員工感受到主管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此外,圖形化的問題傳單、全員參與的周會、問題傳承筆記本、簡單的5S基本功與溝通工具,凝聚起這家企業所有員工的心。

溝通的主體是「行動」,上級主管為溝通所採取的種種行動過程,讓員工可以感受到,雙方其實就已經在進行溝通的行動。簡單、立即與真誠的溝通行動設計,是組織溝通的基礎原則,所以,現在就離開你的電腦螢幕,拿杯熱茶問候一下隔壁的同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