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攤開2010世界科技100強名單,還是「IC」獨強。「C」依舊代表中國,今年搶下榜首的,就是讓台灣首富郭台銘氣得牙癢癢、讓股神巴菲特開心投資的比亞迪,但是「I」不再只代表印度,而是曾經被許多人質疑的「Internet」──網路。


五年前,美國《商業周刊》(現更名為《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曾經以「IC」──印度(India)與中國(China)為封面故事,用李安執導的電影片名《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s, Hidden Dragons)當標題,大篇幅地描述亞洲科技勢力的興起。這篇報導讓IC不再只是積體電路的縮寫,而有了對全球科技產業地貌轉移的新定義。那年在世界科技一百強的榜單上,首次有中國企業進入前二十強,它是中國移動。


五年後的今天,攤開二世界科技一百強名單,還是IC獨強,只是這次有了不同的定義。C依舊代表中國,是全球科技產業最亮眼的一顆新星,今年搶下榜首的,就是讓台灣首富郭台銘氣得牙癢癢、讓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開心投資的比亞迪,若加計掛在香港底下的中國移動(編按:香港H股掛牌上市),總共有九家企業上榜,超越韓國、印度與台灣,僅次於入榜十一家的日本,成為亞洲地區的領先指標。


中國冒出頭,或許不意外,畢竟廣大的內需市場、資金與人才,是孕育科技產業的重要成分。但是當I不再只代表印度,而是曾經被許多人質疑的「Internet──網路,奇蹟式地重返全球科技舞台,才是讓人驚嘆連連。


更讓人訝異的是,進榜世界科技百強的網路公司,不是這兩、三年才冒出頭的年輕小伙子,反而都是經過網路泡沫化洗禮的成年大傢伙。例如出身美國的亞馬遜(Amazon)、Priceline,來自中國的騰訊、日本樂天(Rakuten)與日本雅虎(Yahoo Japan)等,名列前二十強。如果連蘋果(Apple)都算是半個網路公司(編按:擁有iTunesiBookMobile Me等平台)的話,共有十五家網路企業入榜,是今年勢力最龐大的族群。


王傳福再添一樁勝利


對大部分人來說,今年世界科技百強的榜首,不論用比亞迪稱呼,或是提到創辦人王傳福,大概都很難引起共鳴。要介紹這位身價超過人民幣三百五十億元的中國新首富,肯定還是要提到巴菲特,大家才會注意這位身形圓滾,但是企圖心極強的企業家。


比迪亞拿下世界科技百強之首,確實讓人跌破眼鏡。八年九月,以生產製造電動車與充電電池為主的比亞迪,獲得由巴菲特主掌的波克夏控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青睞,投資兩億三千萬美元,拿下比亞迪一成的股權,這消息在當時大中華地區吵得沸沸揚揚。


後來因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指控王傳福挖角與竊取商業機密,讓海峽兩岸的首富對槓,對簿公堂,郭台銘甚至隔海指責巴菲特,怎麼可以投資一家「會偷東西」的企業。


不管王傳福與他的比亞迪,怎麼拿到技術與人才,經過一年的時間,比亞迪就是能幫股神的投資,創造帳面價值達二十億美元,從前一年世界科技百強的三十三名,一下竄升到全球一哥,股東報酬率也高居百強企業之冠,達到二四六%,股東們肯定是笑呵呵。但相對於近日飽受員工跳樓自殺影響的郭台銘來說,王傳福拿下第一,不僅擊退廣達、宏碁與宏達電等台灣標竿企業,更讓今年只拿下第六十七名的鴻海,氣勢頓失。


亞洲科技勢力移轉


拿今年的榜單與去年比較,美國科技產業依舊是全球霸主,共有四十四家企業進榜,比去年還增加一席。然而,第二席以後的排名就出現劇烈變化。這變化也可看出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科技業,受匯率影響的嚴重性。


○○九世界科技一百強中,台灣共有十家科技廠商進入,雖然進榜數跌到新低點,但排名僅次於美國,為亞洲首強,在前十強中,台灣即強占四席,比例為世界之冠。可惜的是,這股力量並沒有延續,台灣今年進榜席次大幅滑落,只剩下八席,前十名看不到台灣企業的身影。反倒是日本,今年搶下十一席,與前一年的三席相較大幅成長。進榜日本企業中,除任天堂(Nintendo)外,清一色為網路、電信營運商及資訊服務業者(IT Service)。


印度進榜六家,多數都是老面孔,如塔塔顧問服務(Tata Consultancy)、Infosys等資訊服務商。韓國則是大意外,前一年仍有六家企業入榜,但是今年只剩下三星(Samsung)維持在第十六名,其他消費性電子廠商如LG,都被屏除在百強外。然《彭博商業周刊》結論,雖然美國科技產業還是獨強,但是加總中國、日本、台灣、印度等亞洲科技廠商後,總數並不比美國遜色太多,顯示亞洲科技業並沒有在金融風暴後全數倒下。


雖然亞洲科技業看似挺過金融風暴,但是從韓國、台灣進榜企業的變化可以看出,亞洲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快速升值,讓仰賴出口的亞洲電子製造業者,飽受打擊。


以台灣為例,二○○九世界科技一百強入圍十家企業,一年後只剩下鴻海與新普還在榜單上,其他如英業達(去年第四)、廣達(去年第七)、緯創(去年第八)、宏碁(去年第十)、宏達電(去年第十三)、台積電(去年第四十八)與仁寶(去年第五十)等電子製造業者全數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大聯大、聯發科、聯強、群聯、健鼎、群光等零組件,並且長期布局中國的科技業者。


泡沫化後十年,網路巨人再起


對於懷疑如亞馬遜與Pricelin等網路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的言論,天天都在紐約華爾街上演。但這兩家成立超過十年以上,並且都經歷泡沫化的美國公司,分列世界科技一百強的第四與第六,用實力證明,要成為鑽石就得經過高壓、高溫淬鍊,不然永遠只是低價值的碳。


這兩家企業只是網路勢力反撲的縮影。《數位時代》於今年五月「網路商業模式一百」封面故事中,就提到許多美國的老牌網路業者,如亞馬遜、eBay等,利用淬鍊過的經營模式,正悄悄地重返全球科技舞台。


這論點在這份榜單中得到呼應,更有甚者,中國經營QQ即時通訊的網路業者騰訊,自從八年第一次進榜,就拿下第九名後,去年更上一層樓,搶下第三名的位置,業務範圍已經擴及遊戲、網拍交易與入口網站。


中國網路產業的另一焦點百度,則是拿下第二十七名。日本網路產業也是風起雲湧,樂天、雅虎日本也重返前二十名,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成立於網路泡沫化之前,並且跨足電子商務。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於今年曾撰文指出,這現象與金融風暴後消費者開始改變消費模式,願意用「時間」換取「成本」,在網路上找尋最低價有著密切關係,特別是經濟長期迷失的日本。


撇除「純」網路業者之外,有股勢力在今年的榜單中值得被說明。網路與電信服務供應商及資訊服務企業於去年成長十分快速,例如印度的標竿企業塔塔顧問服務、InfosysWipro、日本的NTT Data等都名列前二十名,這是八年榜單上看不到的現象。這類科技業者的竄起,某種程度可以解釋,多數企業已經願意重新啟動資訊與網路的投資,金融風暴的陰霾已經逐漸退去。


說一個故事,或許諷刺,但也讓人唏噓。創刊八十一年的美國《商業周刊》,曾經是九年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但這幾年的鉅額虧損,於去年底不支倒地,易主至彭博新聞社(Bloomberg),而壓倒這重量級雜誌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網路(Internet)。長期調查全球科技產業變化的媒體,最後也被這股巨浪所淹沒。可以想見,明年IC還是會獨領風騷,影響力更是巨大。


【更多內容請見《數位時代193期】


 


 


相關文章推薦


 逆境求生術


 自己做自己的導演


 8技巧做好後續追蹤變身人脈高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