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比約定的早上十點,遲了十餘分鐘,大前研一出現於會客室的時候,灰色的西裝,搭配不必打領帶的白色立領襯衫,顯得精神奕奕。每次造訪這裡,都能感受到左右兩面牆的書架上,又多了好幾本他的新書。
感謝他於「百忙之中」接受採訪,他卻說「我不忙」,原因是「效率很好」。「我每天約花四小時在網路上和一千名國內外人士交換意見、資訊,然後就是寫書、思考、與人碰面。」大前效率好到「時間會剩下來」,週末不是騎摩托車兜風,就是騎Snowmobile遨遊雪世界。他不看書,「因為會被書的內容侷限、干擾。」他十年來也沒訂報紙,只用一套會自動替他選擇他關心的新聞項目的電腦軟體,一天約閱讀五百條的新聞,「新聞記者已經落後(於事實)了,我怎能停留在新聞記者的水準?」
十年前,就搶先深入探討中國大陸的大前,在日本人的眼中,永遠都走在趨勢之前。十年來,他的目光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土耳其、北歐,從去年開始,他四次進出俄羅斯,今年還預定在九月率領三十名日本經營者考察俄羅斯,也有出書的計劃。
培養自己成為搶手人才
他去年出版《即戰力》,指出在「下剋上的年代」,如何培養自己成為世界搶手的人才,在日本引起震撼和迴響。在這次越洋專訪中,他說台灣的年輕人「不可不知道現在的大陸」,認識了大陸的年輕人,「一定會更hungry(企圖心旺盛),比別人更努力」。他也對台灣如何因應M型社會的衝擊,提出觀察和建議。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最近你提出M型社會的警訊,頗受各方重視。根據你的觀察,台灣是否也有這樣的現象?
答:日本人所得比較集中於中間,像山一樣的形狀。台灣高所得和低所得的人口比較多,因受到中國的影響,中間部份的人到大陸去,去做製造、設計、開發研究、管理。台灣的M型社會變得比日本還明顯,而且還會加速。
台灣比起其他國家,自由度很高,很多人會日文、英文,當然北京話也會,這是台灣的強處。但如果政府管得嚴,人們可能會到別的地方去,原來外省人就是從大陸來的,如果提高稅金,有可能回去,如果政策錯誤,會變成這樣。現階段,已經有相當台灣人口的一成,兩百萬人住在大陸,活躍各界,如此下去,他們可能想不會回台灣了吧!
台灣政府該做的,就要更自由,接受移民,你們有兩百萬人出去了,但亞洲國家中有很多人想來台灣工作,所謂lower(下層)的工作,就像美國、香港、歐洲,都由外國人做,移民社會就是如此,台灣接受移民,原來住在台灣的人可從低層工作解放,做更高階層的工作。
否則台灣稅金提高,生活成本增高,對upper(上層)的人,不容易生活。
所以對台灣來說,一個大選擇就是接受移民,當然有負面影響,例如造成社會不安,外來人士不融入台灣文化等,但看全世界,除了日本,生活高水平的國家,都接受移民。日本稅金高,有錢人不多,大家都有中流意識,現在有點M型社會,但九成國民認為自己中流,是很罕見的國家。日本對移民存有抗拒心理,與其讓移民進來,不如大家自己做,日本計程車很貴,旅館服務員成本高。
美國從雷根以後,很快地就進入M型社會,接受兩百萬移民,維持活力,雖然引起社會大問題,但也變成美國的強處,台灣有必要討論一下。
台灣最好引進中國移民
問:台灣已經接受大量的外勞了。
答:如果開放移民、開放三通,移民會從中國來,而且不會停住,台灣終究得選擇引進更多外省人,長遠來看,沒有語言問題,會比較順利。
看中國發展中的都市,上海人口一千三百萬人,和台灣差不多,有很多外來的勞動人口,從大連、東北三省來很多。都市內所得差距很大,一個月有人收入一千人民幣,有人則一萬,與其說M型社會,不如說,下層部份很大。
中國都市發展的理由,是擁有從鄉村來的便宜勞動力,而且他們沒有都市戶籍,幾年後一定要回鄉下,如果從中國引進年輕、優秀而且薪資便宜的人力,對台灣發展有正面效應。
台灣不從中國引進人力,是不自然的。我一直強調「自然現狀的台灣」,台灣是巨大的都市國家,九七年香港返回大陸,那時我主張台灣應該扮演香港扮演的角色,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和中國來往的窗口,建議台灣政府,但台灣拒絕,拒絕三通,用更難的方式運作,結果失敗了。
保持良好的平衡
現在,台灣變成中國最大的投資家,有九萬家台灣企業在中國,貢獻了大陸發展,我的建議,台灣政府表面反對,但卻實現了。
所以我認為台灣應該三通,讓人的來往更自由開放才好,台灣現在的人口,發展的餘地很少,失業率四%,應該讓更hungry(企圖心旺盛)、年輕、想工作的人來,當然從全球引進是最好,但因為有語言問題,所以最好還是從中國各地來。每年如果接受五十萬人來的話,未來十年會增加五百萬人,台灣有兩百萬人過去,這樣保持良好的平衡,台灣會有大的發展。
對中國人來說,為了求得台灣的經驗,會有很多年輕人來。
美國也是,從全球引進大量ambitious(有野心的)人來,當然其中也有有問題的人,但那是要用法律和規則來解決,如果台灣政府覺得,中國人來,思想不能統治,所以不想讓他們進來,台灣政府就太沒自信了。我認為他們來,他們會覺得台灣方式很好,比中國自由,大家都有成長機會,會喜歡上台灣。
台灣企業界非常向外看
問:可否請你從學習力比較一下日本、台灣、中國、印度?
答:我想再加上韓國和美國。最差的是日本,四十年前日本人有強烈意願,學美國,做出比美國更好的產品,很hungry,向前看、向上看、向外看,現在則不是,向內看、向下看、向後看。
台灣還好,企業界非常向外看,台灣條件很好,會日文、懂日本的人很多,會英文的人很多,台灣一家五口人集合,大家有不同的護照,這不算罕見,我沒看過這樣的國家。在家庭的層次上,台灣已經國際化了。
談到學習力,台灣國民三、四成很aggressive(進取)、向外看,問題是其他的人,這些人只有多學習了(指桌上自己的《即戰力》一書)。你看日本,大家都不學習,沒有學習力,所以只要稍微努力的人就會出頭,在M型社會,到右邊的機會很大。
在大家都在努力的中國,要出頭很難,因為大家都在努力,可不簡單。
現在,在日本的國立大學,京都大、大阪大、東京工業大,第一名都是中國大陸的留學生,而且又以來自浙江省、江蘇省最強,在日本的大學,用日文上課,居然日本人拿不到第一,實在厲害。
韓國經歷一九九八年IMF Shock(亞洲金融危機),那時候IMF進駐韓國,讓韓國人嚐到恥辱,大夢一醒,大學教育改變很多,要培育不是只在韓國,而是能在世界活躍的人才。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一半以上的課程用英文上,我能在那裡上課,就因為我能用英文上課。
韓國和日本一樣,用品牌打進世界,和台灣採取不同的戰略,雖然只有一部份,但的確成功了,例如現代、三星電子事業部、LG白色家電。台灣還沒有國際品牌,acer在歐洲出名了一點,聽說想推BenQ,但大家不太知道,反而是英業達、廣達這些OEC廠商比較強。
中國則是前所未見的競爭,都市的競爭、公司內為了升官的競爭、為了上有名大學的競爭。
能從這種環境競爭出來的,很不簡單。但是,雖然在學校教育中競爭出頭,但今後能否在世界活躍,則是個question mark(問號),因為出了社會,會碰到學校沒教的問題,必須自己去思考。
台灣一部份的人,有企業家精神,具備這種實力。例如美國矽谷,創業者印度人最多,其次是以色列人、第三是台灣人,幾乎沒有中國人,也就是從大陸來的中國人,還沒有具備成功創業的力量。像趨勢科技張明正這樣,來自台灣卻在美國發跡的台灣創業家有很多。
日本人在矽谷成功的是零,剛才我也提到,台灣在世界活躍的人才很豐富,但會輸給印度,因為人口數目不同,還有英文、管理力,但日本是零,不用擔心。
建議台灣學美國模式
至於美國很幸運,全球很多人才來,在美國國內創業,我建議的就是台灣也學美國模式一樣,想去台灣的人,不是日本人、韓國人,應該是中國人吧!讓他們為了台灣的發展,你們用用看,你們覺得如何呢?
問:你執筆寫《即戰力》的原因是?
答:日本年輕人希望自己的學習更有焦點,這本書的內容在日本雜誌連載,回應讀者的希望,才整理出書的。下剋上的年代,表示日本從年資制、終身雇用的國家,轉變成今後有能力的人會往上爬,年輕人多學習就可出頭的社會。年輕人不是等機會,而是趕快磨好你的刀,加入戰鬥,我用這種心情執筆的。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