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有的品牌讓人崇拜?有的品牌讓人唾棄?在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有哪些指標能更精準的估算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

【撰文/吳恬儀 動腦編輯部】


2011年8月6日,正當瑞典斯德哥爾摩全市歡騰,正慶祝「Pride Festival」同志大遊行時,一台漂亮的雙層巴士也跟著人群,在市區中繞境遊行,就像個溫柔的巨人默默守護同志的平等權利。奇怪的是在遊行過程中,不斷有人對著公車指指點點,甚至想靠近合照,讓人好奇這台看起來普通的公車,有什麼特別的魅力。 原來車體兩旁貼著象徵性別自由的六色彩紅旗上面,有1,600位民眾的頭像。這些民眾雖然無法到場參加,但為了表示支持,在活動官網上登入自己的Facebook上帳號,不僅透過社群媒體鼓吹活動理念,同時也間接提高贊助品牌的影響力和價值。

對於每天努力在搖擺中保持平衡,追著過站不停公車的台灣人來說,公車公司能成為讓人信賴又喜愛的品牌,似乎是件不可思議的事。不過,瑞典斯德哥爾摩大眾運輸公司(SL)卻做到了。透過「SL自信公車」(SL Pride Bus)的行銷概念,鼓勵更多無法前往的人藉由網路參與同志大遊行,不只展現支持平等、泱泱大度的品牌風範,也傳達了在任何大型活動中,大眾運輸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喜愛、痛恨? 品牌價值差在哪?

想起喜愛和痛恨的品牌,我們對於品牌的情感強烈到根深蒂固,彷彿就像看到情人或仇人一樣。對熱愛的品牌,會甘願在產品推出一個禮拜前,在店門口徹夜守候,不管花多少錢就是要成為品牌的第一個支持者,愛到深處無怨尤。對痛恨的品牌,又發誓這輩子絕不購買,不但在看到品牌廣告時忍不住酸兩句,有時還會傳播對某品牌討厭的感覺。這就是品牌帶給人們的感受,品牌價值的高低,也會隨時跟著人們的觀感起伏。

近年來一連串的危機事件,使不少品牌的價值排行在消費者心中重新洗牌,也讓品牌經營者坐如針氈。金融海嘯迫使許多企業大砍行銷預算,也砍掉了品牌的形象和地位。Toyota的腳踏板危機和老虎伍茲的偷腥事件,證實了品牌的世界沒有永不墜落的明星。底特律往日不可一世的汽車大廠一個個倒下。因受漏油事件衝擊,英國石油BP的品牌鬼魂,仍遊走在陰陽之間,還不時被嘲笑。

消費者的自主意識提高、網路資訊爆炸,使得今天品牌在衡量其價值時,不得不盲目追逐善變的消費者。各種調查機構,也不斷用各種分析方式提出量化數據和排行榜,企圖在眾多品牌當中分個高下。像是愛德曼公關的「品牌信任度調查」、美國知名社群網站Vitrue的「年度社群品牌」;以品牌質化形象為根據的Brandkarma.com、PSFK Good Brands。更別忘了還有能精密計算出品牌實際價值的Interbrand、Millward Brown、Credit Suisse Great Brands、brand equity:Equitrend;以及計算口碑行銷影響力的McKinsey和Net Promoter Score。

為此,在P.90「品牌價值公式解密」《動腦》編輯部也深入比較了Interbrand 和Millward Brown兩大調查機構,並找出她們如何計算品牌價值,各有哪些主要的衡量指標?有哪些品牌在這些指標上表現優異?

不過這些機構估算出來的品牌價值,也許可用做為買賣一個品牌,或是一個企業的衡量基礎,但對消費者而言,品牌價值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喜歡與討厭的品牌之間,差的只是一個信賴、一個感動。


超級品牌真能永保聲勢不墜?

不過別以為在市場中穩固了品牌地位,就能永保聲勢不墜。美國線上租片公司Netflix的執行長Reed Hastings,坐在攝影機前緩緩讀著公開道歉的講稿。他雖然臉上帶笑容,但這位早在10年前就洞見數位趨勢,並帶動租片業革命的奇葩,眼神裡卻似乎少了過去的意氣風發,反而閃爍著一絲驚慌。 Netflix的興起,不僅開啟了數位經營模式的革新,更貼心的服務及具競爭力價格,也連帶讓一大票消費者跟著見風轉舵,拋棄傳統連鎖租片公司,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乍看之下,聲勢愈來愈龐大的Netflix,已逐漸成為銳不可擋的超級品牌,還有什麼可以讓它們跌一個大跟斗? 原來,讓他們近期品牌聲勢下滑、顧客抱怨連連的,並不是網路世界竄起的另一匹黑馬。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1年11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敢於建立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時代 佳興


 M型社會趨勢下的品牌行銷術(影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