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品牌麥當勞在台灣如何行銷?中間又曾遇過什麼樣的低潮與挑戰?企業社會責任對麥當勞的意義為何?


「一個人住就是這樣酷,就算不煮也不會餓肚,一大清早誰都迷迷糊糊,定一定神自會找出路……」節奏感十足的Rap唱腔,當時歌手王力宏的一頭長髮,現在看來還稍嫌土味,這是2003年麥當勞首次主打「I'm lovin' it」的品牌再造形象廣告。


「動腦俱樂部」20111012日第386次例會,邀請到台灣麥當勞榮譽董事長李明元,分享現今市占率第一的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如何在台灣經營品牌?這27年來,遇到哪些挫折?又是如何走出谷底?


2001年跌到谷底 麥當勞差點被併購


演講一開始,李明元就問與會來賓知不知道2000年麥當勞股價是多少?現在又是多少?結果大家猜了很久都猜不到,李明元才透露,2000年前麥當勞每股將近100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到了2001年曾瞬間跌落至9美元(約新台幣270元),甚至差點面臨被併購的命運。


現在的麥當勞每股大概8390美元(約新台幣2,4902,700元)不等,根據Interbrand顯示,麥當勞2011年的品牌價值355.93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兆億元),比2001年品牌價值約252.89億美元(約新台幣7586.7億元),足足多了新台幣3091.2億元,品牌價值的轉變也直接反應在股價上。


為什麼會有這麼劇烈的改變?從2001年的谷底,麥當勞到底做了哪些事,讓品牌價值重新衝上高峰?


當時麥當勞為了振作,集合全球高層幹部,在雪梨召開檢討大會,重新認識麥當勞的消費者。2002年麥當勞針對22歲年輕族群進行研究調查,了解他們一天在做什麼?每件事花多少小時?結果發現他們同時做很多事,一心好幾用,甚至把24小時當作46小時用,對於餐點的需求多半以快速、簡單為主,有了這樣的消費者洞察,因此「提供全天候的方便」成為麥當勞品牌再造的重點之一。


有了消費者洞察後,回頭來看麥當勞的問題,其中包括:餐點處理速度太慢,人員不夠專業、開車不方便購買,加上用餐環境品質不好,讓人想趕快吃完快點離開、廣告宣傳過分強調食物的特寫鏡頭、店面缺乏吸引人的行銷手法等。面對這種種的問題,麥當勞決定換掉原本的代理商,大動作的展開品牌再造。


品牌再造成功 全天候服務年年出新招


經過消費者研究,改善消費流程,2003年麥當勞品牌再造,決定以「I'm lovin' it」為口號,做為和消費者溝通的主要訊息,並以廣告歌曲唱出了麥當勞的品牌精髓,請王力宏擔任麥當勞改頭換面的代言人。2004年得來速的開通,免下車服務,讓消費者能有更便利的消費模式。200624小時全天不打烊,提供大型液晶螢幕,照顧夜貓族群。2007年歡樂送,主打任何時間、地點,提供早餐、午餐、晚餐,以及消夜的貼心服務,讓消費者颱風天、心情不好、忙碌時,不用出門也能享受美食。


除了產品、價格、硬體設備的升級外,麥當勞和消費者溝通重點主要有三:多元化的菜單、透明作業模式、強化與消費者關係,還不定期舉辦促銷活動。


李明元提到,現在走入麥當勞,消費者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半開放式的廚房作業系統,以及櫃台的收銀機連結後面的訂餐系統,消費者點餐的瞬間,廚房就開始製作;抽屜式的保溫箱,可以保證出餐效率,以及在每一個包裝餐盒上標示熱量,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112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巴菲特的建言


Mr. Reboot—大前研一完全解讀 (上)


張永昌靠「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