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花了天價450萬美金,只為了註冊網域「iCloud.com」。這朵雲可讓你存放照片、文件,以及更多內容,並以無線方式將它們推送到你所有裝置中,同步作業、不費吹灰之力且緊密整合。身為行動裝置的霸主,對於雲端蘋果勢在必得。

 

【文/李振南】


據蘋果公司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的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蘋果的資本支出將達80億美元,主要用於拓展零售商店與雲端iCloud服務,金額是2011年的兩倍多。其中將有數十億投資於蘋果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iCloud服務資料中心。


蘋果雲(iCloud)於2011年10月12日問世,其實是基於原有的MobileMe(收費雲端功能)改版而成,提供了原有的郵件、行事曆和聯絡人等同步功能,並新增無論是音樂、應用程式、影片將媒體同步串流到相關i-device的雲端服務。蘋果給註冊用戶大約5GB的免費空間,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儲存空間,就必須要額外付費。但蘋果表示,若是儲存應用程式、電子書、音樂、串流照片等相關檔案,不計入5GB儲存空間裡,僅電子郵件、文件、帳號資訊等才會被列入計算,所以5GB已經相當夠用。


簡單來說,你不需要學懂它的概念就能使用它,你只需要將原本四散在各處的i裝置,集中在一處隨身攜帶(iCloud),比方說用iPhone拍的照片在短短幾秒內,就可以出現在用戶的iPad、iPod Touch,甚至蘋果電視和其他裝有iTunes的個人電腦中。                                         

                                                                  






或許讀者疑問 為何蘋果要這麼做?


主要有三點原因:

1.不少分析師認為蘋果想藉由iCloud強化與使用者間的關係,因為當使用者把資料都儲存在iCloud後,就不容易轉移至其他平台。


2.iCloud除可以幫助蘋果提高顧客忠誠度,持續更新顧客手上的Mac、iPhone、iPad、iPod等蘋果裝置,藉此設下壁壘並抬高競爭門檻,對抗Android陣營。


3.減少上傳、下載次數,將方便使用者同步化,並增加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觀感。


整體來說,iCloud的上線對使用者來說就是更加方便,但對敵對陣營來說,除提高競爭門檻外,還創造差異化,以下比較Apple與Google雲端服務間差異:

Google著重雲端運算,重點在於網路App服務,強項是透過強大資料中心處理運算服務。

Apple著重於雲端儲存,重點在於iOS App服務,強項是運用傳輸技術,使多項設備資訊同步。

Google要你將一切移到雲端,感覺到雲的存在,讓手中硬體設備變得更陽春。

Apple要你繼續用iPhone、iPad等裝置,感覺不到雲的存在,但資料全部同步。

                                                                   






台廠競合優勢


綜觀本次Apple推出的iCloud服務,對台廠實質的貢獻,恐怕僅在於更加確認台灣硬體生產設備廠商需抓緊蘋果老大哥的事實。台灣向來是以硬體製造見卓,根據MIC最新預估,2012年台灣伺服器出貨量約可達402.7萬台,全球市佔率46.6%,若加計整體伺服器產業製造,市佔率將更高,所以不管是蘋果雲、Google雲,或是臉書雲,對台廠來說,都只是客戶間的流動,而賺取的也只是固定的報酬,台灣廠商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透過硬體設備延伸至軟體平台,這正也是蘋果能在移動裝置軟硬兼施下,拿下龍頭地位最主要的因素!雲端已經是未來的趨勢,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硬體設備大型化、集中化,多數企業將減少硬體設備的資出,這對硬體廠商將是一大隱憂,未來只有整合軟硬體、應用與服務才是王道。


雲端技術仍面臨的問題


雖然iCloud使用上非常方便,但已陸續有資安專家指出,該服務潛在的安全及隱私問題,都可能導致使用者的機密資料外洩,也擔心使用者連結iCloud的裝置被竊時,甚至蘋果會把使用者資料移作他用。


【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2011年12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