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內部溝通方式深深影響員工的工作生產力,以及參與度(engagement)。現今組織溝通的需求有哪些?這些需求如何影響員工生產力?


【文/李思萱】


所有的組織管理者,都希望能夠有效地提升組織整體生產力,而這中間最大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提升溝通的品質。溝通,是組織每一天、每個時刻都在進行的活動,從一早走進辦公室和同事打招呼開始,到一天結束送出工作報告,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溝通」。在分秒必爭的商業世界裡,如何讓溝通更有效,一直是管理者相當有興趣的話題。


以撰寫高效率工作法則聞名的軟體公司37signals創辦人傑森.福萊德(Jason Fried)以及大衛.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就認為,商業世界裡面為了溝通,而產生了許多過時的文件,一堆沒有人讀的報告、圖表,派不上用場的產品說明書,花了非常多時間製作,但是不見得能夠達到溝通的效果。


為了提升組織生產力,管理者需要更有效地提升溝通的品質,揚棄過去傳統的溝通方式,帶進新的觀點,讓組織成員能夠因為有效的溝通,能夠達到更好的工作效率,增進職場友誼和成就感。在領導訓練領域知名的教育訓練顧問公司費爾斯(Fierce. Inc.)創辦人蘇珊.史考特(Susan Scott)就說:「組織內說了甚麼、如何說的,以及誰被邀請進來說,決定了很多事情」。


為了了解如何揮別不合時宜的溝通方式,費爾斯公司做了一項全球性網路研究調查,了解現今工作者覺得組織最需要改善的溝通議題,歸納出六大需要,他們同時也建議公司管理者可以從這六個層面去加強內部員工訓練,讓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溝通,提升生產力。


需求一:決策過程,納入多元觀點


在一般商業環境當中,因為要講求速度,管理者多半無法在決策過程當中,納入正、反兩面的意見。於是,決策變得很單薄,只有決策者單方面的想法及做法,推行的商業方案往往缺乏深厚的討論基礎,容易造成失敗。


費爾斯公司的調查發現,98%的受訪者認為,管理者在決策過程當中應該將那些會受到決策影響的人,包括進來,因為他們才能提供反面、但是有效的見解,而能夠深化決策的基礎。


現實狀況和一般人的理想狀況不同,原因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反對的意見。根據調查,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當中,異議者的聲音,往往會被忽略,有40%的員工認為,管理者通常不會邀請反對的聲音進入決策討論過程。


雖然現實狀況有時候無法容許反對的意見,但是假如能夠在決策提案一面倒的情況下,繼續去探討其他可能性,對於組織會有正面幫助。有97%的受訪者就認為,即使是在決策一面倒、受到大家贊同的情況下,假如能夠繼續深入去探討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就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


而有將近一半(49%)的受訪者,覺得所屬的公司即使對於自己的決策已經有了定見,也還能夠鼓勵員工繼續提出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許多公司對於決策容納多元的聲音,抱持正面的態度,只是在做法上,也許是受限於時間、經費或心態想法,還沒有辦法做到將所有受到影響的人都納入討論過程。


帶進更多創新想法,也有助於對於決策議題的深入了解。他們建議公司能夠多多邀請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累積內部的想法形成智庫。


在分享的同時,員工也能藉此更為熟悉決策相關議題,並且更明確地了解決策所產生的後果。而且,討論過後,也能產生較多的解決方案或策略,供組織選擇。最後員工對於決策會更有信心、更能信服。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管理雜誌》450期】


相關文章推薦



郭台銘語錄


張忠謀:領導人要全才教育-佳興強力推薦


王永慶:強讓弱,富助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