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趙郁竹;攝影/林衍億】
創立於矽谷的晶片公司Audience,四年前針對智慧型手機推出獨家抗噪技術,不僅獲得iPhone 4S全面採用,包括宏達電、三星等知名手機、平板電腦供應商,也都是它的客戶,今年5月更搶在Facebook前風光上市。
蘋果公司去年發表人工智慧語音技術Siri驚豔全球,只要和手機說話,就能自動完成使用者的要求。但若是在夜店、菜市場這類人聲鼎沸的環境,Siri還聽得見使用者說話嗎?答案是肯定的。要求完美的蘋果不可能忽略這個關鍵,專精於抗噪技術的Audience雀屏中選,現在每支iPhone 4S裡,都有它們出品的抗噪晶片。
Audience 2008年首度將抗噪晶片嵌入智慧型手機,一舉吸引業界目光,除了獲選2008年《華爾街日報》技術創新銀牌獎及半導體產業別大獎,更迅速獲得Google Nexus One、HTC One X、LG、蘋果iPhone 4S等智慧型手機大廠青睞。「它們的技術在這個領域裡明顯的突出,任何人只要一聽就能分辨出差異,」市場研究機構林利集團(Linley Group)首席分析師關奈普(Linley Gwennap)指出。
一般的手機無法有效降低環境雜音,若是在夜店、KTV等吵雜環境,使用者得非常大聲說話才行。Audience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展示它們的技術,即便一邊說話,一邊用音響大聲播放饒舌音樂,從手機中聽到的幾乎只有說話者的聲音,音樂聲變得微乎其微。這種語音處理技術模擬人類耳朵辨識音頻的方式,就像我們跟人在餐廳交談時,會專注於對方說話,而忽略餐廳播放的音樂、餐盤碰撞聲音的背景音。
「Audience的技術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希望合作的硬體裝置都能有兩個收音麥克風,這樣就像有兩隻耳朵,能更清楚分辨主聲音和雜音,」Audience全球副總裁基恩(Andy Keane)解釋,Audience的技術特色在於可鎖定使用者的主聲音,把其他聲音都過濾掉,因此兩個麥克風就是用來分辨主聲音和環境雜音。如此一來就算是在夜店裡用一般的音量說話,也能被麥克風收錄辨識。
發現聲音盲點
Audience是2000年間在矽谷成立,創辦人華特(Lloyd Watts)不但是物理工程博士,更是研究腦神經的專家。就像許多的鬼才矽谷人,華特擁有五花八門的興趣和專長,他學電機工程、會彈奏鋼琴和大提琴,也是畫家,更重要的是他曾花很長的時間研究人類大腦。
華特發現,大腦一次只能聽懂一個人說話。「現在你聽得懂我說話,但如果另一個人和我一起同時對你說話,你就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了,」基恩說,這是促使華特研究「聲音」的觸發點。人類的聽覺可以分辨很多聲音,鈴聲、水流聲、鼓聲、說話聲??,也能分辨不同人的聲音,但一次就是只能聽懂一個人說話。因此電話中若是有多種吵雜的人聲,受話者就會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華特對「聲音」這件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先從人腦的角度進行研究,找出大腦中不同部位控管什麼功能、大腦又是如何分辨不同的聲音。當他研究出心得和邏輯後,再將此經驗轉換到聲音晶片的研發上。華特在研究大腦與聲音的期間,結識了許多領域內的專家,後來這些人脈都成為他創辦Audience的重要資源,除了獲得專業建議幫助,更有些人成為直接投資者。
2008年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開始起飛,Audience一眼相中「聲音商機」,開始尋求合作,將抗噪晶片嵌入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它們的抗噪晶片只有綠豆大小,方便整合進智慧型手機處理器。關奈普曾在報告中指出,iPhone 4無法提供Siri應用,很可能就是因為Audience,「當時它們的技術還不夠好,一直到iPhone 4S問世所嵌入的Audience晶片,讓使用者距離手機一臂之遙也能和Siri對話,蘋果認為這樣的技術才足以問世,」他說。
聲控應用起飛
近四年來,Audience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壯大,規模也日漸成長。
今年5月,Facebook上市前一周,Audience也在那斯達克上市,首度公開募股(IPO)價格為17塊美元,上市近四個月股價穩定微幅成長,目前在19.34美元。
業界普遍看好語音晶片市場受惠於越來越成熟的聲控應用,將逐漸壯大。研究機構IDC指出,到2016年將有七成手機都會搭載類似Audience的抗噪技術,整個市場價值高達7.5億美元。
「聲控應用絕對是未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主流,」基恩指出,不論是語音搜尋、語音人工智能、語音輸入,未來使用者甚至不想再用手指操控,只要開口下達指令,就能操控個人行動裝置。
另一方面,在平板電腦上的抗噪需求也正在起飛。基恩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企業採用平板電腦進行視訊會議,蘋果運用在新iPad的A6處理器也整合了Audience晶片,使用者甚至不需手持裝置,只要將iPad放在桌上,語音就能被清楚辨識。「以前人們坐在電腦前開視訊會議,未來平板電腦規格越來越強,又方便攜帶、行動便利,必然是企業行動辦公室的重要角色,」基恩說。
【完整內容請見《數位時代》9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