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看似矛盾的迷思促使許多人害怕中年到來,並且妨礙了中年成功轉型。第一個就是「中年顯示生命開始走下坡」的迷思,而第二個迷思則是「中年神奇轉變」的觀念。能看穿這些迷思的高階主管,可以在生活和事業上成功進行轉變,關鍵就在於,他們必須保持開放心態,相信自己的豐富經驗可以帶來許多可能的發展機會,同時必須務實地看待這些可能性。
破除迷思1:誰說中年就會走下坡!
很少人提到許多人在中年時擁有的優勢。事實上,大多數高階主管早年面臨的一些漫長危機,當時看似難以克服,但到了中年時,大概都已經平安度過,而且他們因為那些危機而發掘出自己的強項。
最明顯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與時俱增的能力,就是全盤看待新問題的能力,讓中年主管能更冷靜、更有把握地應付眼前的問題。進入中年,大多數主管擁有至少20年專業經驗;經歷過許多情況,不僅對工作很了解,對自己也有許多領悟。
我們認為,對愈來愈多人i來說,中年時期是促進自我成長的空前機會,而能利用這種機會的人也將愈來愈多。
人到中年時,比之前任何時期擁有更多自由,他們不再擔心自己可能一無是處,不必證明自己無所不能,也不用再汲汲營營。大多數高階主管若是想要更換事業跑道,通常不必急著採取行動。他們有時間傾聽自己的心聲,規劃自己可能的發展,審慎開創新生活。這段歷程可能曲折起伏,最後才達到令自己滿意的境地。
破除迷思2:不要相信神奇轉變!
這種新迷思強調有志竟成。問題是,靠著願景和意志力就能達到神奇轉變的迷思,禁不起日常經驗的檢驗。根本沒有神奇轉變這回事。我們從未見過任何人一覺醒來,腦子裡就出現一個完整的願景,然後一心一意實現這個願景,過程中毫無阻礙。我們碰到的人,在轉變過程中都經歷許多恐懼、迷惑、嘗試和錯誤。
大多數人到某個時候會覺悟到,劇烈轉變是不切實際的。問題在於,這種覺悟帶來的失望,會讓人喪失力量。我們見過數以百計的人參加激勵演說會和密集研討會後,覺得自己的生活即將徹底改變,但後來的發展卻如出一轍:這種神奇魔力會持續幾天,幾週過後,絕大多數人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會以為這種演講能改變自己。他們會迷惑,不確定自己希望生活朝哪個方向演變,後來乾脆放棄改變。結果,那些試圖鼓勵人們改變的論點,反而妨礙人們改變。
區分夢想與幻想是很重要的能力:沒有夢想,就不可能做任何改變;但若迷失於幻想中,不僅浪費精力,也可能妨礙真正的改變。
就業市場過去幾十年經歷的改變,增加了中年轉業的機會。這對接近中年的主管是個好消息。現在出現了許多30年前還不存在的職業和職務功能,此外,大公司把愈來愈多工作和功能外包出去,讓各種領域的專業人才有機會自我行銷。主管愈了解自己在工作當中培養的技能,就愈能把握這些機會。
當然,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先從事一些與事業無關的計畫,藉由這些計畫來促成某些變化,也許在住家社區裡,或是在公司贊助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中,就有這類計畫。許多主管可能會說,現階段工作讓他們分身乏術,無法參與和工作不相干的活動。但我們堅信,這些看似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可以協助主管了解自己是否需要中年轉型,以及可能的轉型方向。
但是,中年轉型並非只是自我管理的課題,公司及投資人必須有所準備,因應可望接任執行長的高階主管可能會考慮改行。另一方面,企業也有機會延攬打算轉換跑道的中年英才,引進新觀點和技能。
創造第二春:自我實現是一項藝術
為創造這種心態,公司必須制定政策,協助主管為生命第二春作好準備。我們認為,中級管理階層以上,以及超過45歲的每個人,都應該與教練或顧問定期會面,策劃事業第二春。公司也應該設立在職教育基金,讓主管們發展對個人生涯有幫助的知識、技能和興趣,而非僅限於提升目 前工作上的績效。
由於中年轉型問題才剛出現,大多數公司還沒有全盤考量公司對員工中年轉型的責任和機會,但可以確定的是,提供諮商和教練等解決辦法,頂多只是權宜之計。企業必須設計真正務實的計畫,協助愈來愈多高階主管找到適合人生第二春的事業,這是需要花時間的。
自我實現是一項藝術,必須靠努力、毅力和技巧來創造。幸好,生命力不會在65歲就自行消退。其實,中年是最適合內在成長和發展的一段時期,因為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而這是邁向自我實現必須踏出的第一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