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台幣400 元,能買到什麼?去餐廳吃頓飯、買張單人電影票加爆米花,或是一張機票?
是的,13 美元( 約台幣400 元) 是1973 年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從德州達拉斯(Dallas)飛安東尼奧(San Antonio)的單程票價。這張13 美元機票,開啟「低成本航空」(Low Cost Carrier,LCC)的經營模式,更在九○年代掀起「廉價機票」的發展浪潮。
沿襲「西南模式」,九○年代以後,全球有近百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竄起,縮減運輸以外的所有額外成本,直接反應在低廉票價,並以「販賣純粹運輸」為商品訴求,在航空業不景氣中脫穎而出,成為備受關注的營利模式。
便宜,就是有人買單!
無論是歐洲瑞安航空(Ryanair)、EasyJet 還是東南亞的亞洲長途航空(Air Asia)、捷星航空(Jetstar Airways),只要上各家低成本航空官網,常可見1元機票、甚至免費的「破盤價格」,即便在非促銷時段,票價也可能比傳統航空少一半。
以旺季7 月台北飛吉隆坡的單程票價為例,傳統航空公司的票價加機場稅大約1 萬2000 元,低成本航空公司開出含稅5000 元有找的空前低價。
然而,以廉價吸引購買,只是低成本航空啟動航空市場的開關。亞洲長途航空(Air Asia X)7 月進駐台灣,成為第三家以台北為航點的低價航空公司,首席執行長阿茲蘭.奧斯曼(Azran Osman-Rani)點出,「任何航空公司都可以賣低價票,但如果不降成本,很快就會面臨虧損,甚至破產。」唯有盡力在降低成本上發揮創意與敏銳觀察,低成本航空才可能在壓低票價之餘,創造利潤。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航空運輸服務管理系系主任楊政樺,歸納低成本航空「兩高兩低」的經營特徵,「兩高」指的是高乘載運率與高飛機使用率,「兩低」則是票價以及人事管理費用,且可將傳統航空的原有成本,減低四至五成。
優勢》座位增加,提高乘載量
機票和電影票相同,一旦確定起飛,賣出愈多張票,就賺愈多。而相同的空中巴士客機,低成本航空因取消了頭等、商務艙,統一提供經濟型艙等,座位立刻比傳統航空多出近百個。
另外,傳統航空公司通常會因應航點城市的機場大小與載客數量,選購各式飛機機型,但是,多種機型表示需要建立不同機組與維修團隊,提高成本花費。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僅選擇單一機型,降低機師訓練與飛機維修成本,例如西南航空的客機,就只飛波音737 機型。
奧斯曼認為,航空業和其他企業並無差別,都必須完全使用固定成本,航空公司購買一架全新客機,至少要1 億美元,但是傳統型航空卻讓飛機停在地面半天,等待從各地轉機的旅客匯集,浪費這項最昂貴的固定成本,他反問,「如果半導體廠只運轉半天,公司能不倒嗎?」
「只有飛機在天上飛行的時候,航空公司才能賺錢。」真理大學航空服務系主任盧衍良表示。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必得提高飛機使用頻率,增加航班,並縮短飛機停留地面時間,增加收入。
盧衍良進一步指出,主要機場的場地租用費較高,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常會選擇次要機場為航點,減少支出;例如瑞安航空班機停靠西班牙巴塞隆納,便選擇距離市區94 公里的 Girona 機場,而非離市中心較近的El Prat 機場。
優勢》使用者付費,人事負擔低
為了控制人事成本,低成本航空減少地勤與機上服務人數,以旅客自行訂票的網路系統,取代旅行社代理售票,並積極推展電子票務,也不提供劃位服務,乘客「先到先贏」、自由入座。
在機艙裡,傳統航空公司提供一致化服務,不論乘客需不需要餐點飲料、影音娛樂設備或行李托運,票價一律包含所有機艙服務的所需費用;而低成本航空的機票價格,則僅是單純的運輸費用,其他服務項目,就以「使用者付費」原則,用了才計算進票價裡。
依旅客需求收費,也讓低成本航空省了成本。以飲食為例,一架290 個座位的傳統航空公司班機,至少需要290 份餐點、飲料,但低成本航空卻在旅客上機前便詢問用餐需求,載運食物的燃油成本,因而大幅降低。
假設要搭傳統航空,從台北飛往芝加哥(Chicago),由於兩地沒有直飛班機,因此必須先飛到日本成田機場,再與從鄰近城市到此轉機的旅客,一起搭機前往芝加哥。
這是傳統航空公司以各地區重要城市為樞紐(Hub),「集客」後再送到目的地的「軸輻式網路」(Hub and Spoke Model)概念,航線以樞紐為中心,呈現放射狀延伸至各城市,例如在亞洲,新加坡樟宜、日本成田以及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均屬於重要轉運樞紐城市。
優勢》點對點,減少機場使用費
低成本航空的另一項特色, 就是以「點對點」(Point-to-Point)航線,取代軸輻式網絡。楊政樺指出,低成本航空公司決定航線的做法,是考慮航線兩端的機場是否合乎成本考量,例如歐洲瑞安航空設定航點時,主要考慮機場租用費、乘客能否在最短時間完成登機手續,讓飛機儘快起飛賺錢。
即使如此,低成本航空仍有失敗的例子。例如2006 年,在香港浩浩蕩蕩首航倫敦,結果營運不到2 年,便歇業收場的甘泉航空(Oasis Airlines)。
推出香港直飛倫敦只要1000 港元的單程票價,事實上,甘泉航空不只是歐、美低成本航空的樣板模子,不同於其他航程維持在4 小時以內的低成本航空,甘泉把廉價飛行的時間拉長至將近8 小時,企圖創造低成本航空的「長程航線模式」。
楊政樺引述一篇國內期刊,指出長程與低成本航線結合的困難,「以飛行時間而言,乘客選擇低成本航空的比例,隨著飛行時間增長而降低,若飛行時間超過3 小時,比例將降至三成以下。」
另外,甘泉向新加坡航空租賃的客機,不僅未增加機艙座位,還保留頭等、商務艙位,使得與傳統航空的市場區隔變得模糊;2008 年破每桶100 美元的油價大關,更讓甘泉營運雪上加霜,終致停飛的結果。
優勢》執勤時數多,取消機場稅
在甘泉首航隔年,營運可能早已出現漏洞的同時,來自馬來西亞的亞洲長途航空,也打著「長程」與「低成本航空」的招牌,進入廉價航空市場。
以吉隆坡直飛澳洲渡假勝地「黃金海岸」,為第一條航線,與從香港直飛倫敦的甘泉相同,飛行時間同樣將近8 小時,同樣是航線長、票價低廉,營運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直至今年6 月為止,亞洲長途航空不僅沒有虧損,還交出了5%淨利潤的漂亮成績單,奧斯曼不諱言地表示,「因為甘泉沿襲的是傳統航空公司的經營法則,且沒有調降前端成本,所以會失敗。」
因為長程客機所需成本高,亞洲長途航空比短程低成本航空公司更加錙銖必較。航空業以每飛行公里、每個座位的花費為成本計算單位,以國泰、華航等傳統航空公司為例,每公里的單座位成本約在6 至8 美分,即便是訴求低成本的甘泉航空,也只能和傳統型的新加坡航空相同,降到5.5 美分。但是,亞航卻能壓到2.5 美分。
除了落實電子票務、使用者付費的成本控制概念,亞航飛機的每日執勤時數,硬是比傳統航機多了四成,從12.5 小時增加到18 小時,「一年下來,我的飛機就多飛了將近3000 小時。」奧斯曼興奮地表示。
為了降低成本,亞航改裝客機,將原來設計載運290 位旅客的A330 空中巴士,改裝成380 個經濟型座位,並且只搭配9 位服務員,同時機位增加收入,更減少人事費用。
奧斯曼說,「我們不只能把成本壓到最低,更領先同業,取消機場稅與行政費用,讓票價更便宜。」
優勢》改走次航點,分段挑選航班
當被問及為何不選擇澳洲首都,反而選擇黃金海岸為首航點時,奧斯曼回答,「因為我不等顧客要什麼,而是用低票價創造需求。」
奧斯曼分析黃金海岸飛往吉隆坡的亞航旅客結構,發現8%乘客來自雪梨,他們願意花1.5 小時先飛到黃金海岸,待上一晚,隔天再搭乘早班飛機抵達吉隆坡,奧斯曼曾問旅客為什麼願意多花一天等飛機,「省下澳幣200 元」是他們共同的答案。而澳幣200 元,可以在吉隆坡四星級旅館多住四晚!
以低價區隔傳統航空公司客群,奧斯曼認為,亞航吸引了一群看中低成本航空,能讓他們的每年出國次數,從一次增加到兩次的飛行族群。
打價格戰的策略,讓亞洲長途航空不論淡、旺季,都能維持六成以上的載客率,同時又因為壓低成本,其他低成本航空為維持損益平衡所訂出的「載客率八成」防線,亞航更沒有死守的必要。
若是要搭乘自吉隆坡轉機、台北飛倫敦的班機,過去傳統航空公司的作法,是為旅客訂好分段班機,交給旅客一張全包型的實體機票,如果A航空公司沒有吉隆坡飛倫敦的航班,就需要與其他航空公司結盟,讓旅客能順利飛抵目的地。
但是亞航為切割市場,將消費族群鎖定為網路使用者,讓旅客在網站上分段點選航班,自行連接航段,因此亞航不必加入需付費的航空聯盟,奧斯曼信心滿滿地表示,「相對於傳統航空聯盟所建立的內部系統,我使用更巨大的連線系統,就是網際網路!」
善用網路,為顧客創造需求
跳出框架思考,是亞洲長途航空存活且獲利的致勝關鍵,奧斯曼坦承,做航空,要有很強的心臟,起飛將近一年,卻只有一架租來的飛機,「如果那架飛機出事,我就死了!」
履歷上沒有任何航空業相關經驗,卻讓亞洲長途航空在營運第二年開始獲利,奧斯曼懂得消費者渴望低價的心態,「對我來說,生意就是生意(Business is business.),重要的是如何微調出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完整內容請見《30雜誌》8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30雜誌電子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