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九把刀成了每天都有新聞的話題人物。在台南女中演講到一半脫下長褲,引發前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李家同發言批判「校方太媚俗,胡鬧也要有限制」,這幾天還連番開砲:「看九把刀的書會變笨。」
新竹縣關西高中校長涂仲箎則在聽完他的演講後,當著全校師生面冒出一句「幹!真是太好聽了!」隔天成為報紙頭版頭條。採訪前一天,他又因為透過部落格公開在實踐大學教課班級上可能被當的學生姓名,掀起是否侵害學生隱私的爭議。
轟蘋果電腦在iPad與iPhone上賣他的盜版電子書,質疑故意擋住救護車的台大博士班學生「中指蕭」:「有時間寫公開道歉信,為什麼沒有時間去吃屎?!」從網路文學作家的身分出發,現在的九把刀,儼然已是某種「意見領袖」,一言一行都引發注目,造成討論。
總是帶點戲謔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九把刀講話一貫給人的印象,但或許發現太多人把注意力全放在他講話的「標題」上,這次碰面,他顯然嚴肅了很多,說著說著,語氣中還流露出了某種「革命份子」的情懷。
這是九把刀少在媒體前表現的一面,可能也是未來他最想傳遞給他的讀者的─儘管他是台灣最暢銷的小說作家代表;儘管這一年來又多出一個導演身分,新片即將上檔;儘管大家都是這樣認識他,但33歲的九把刀真正想做的……遠遠不只是這些而已!
不管是在台南女中演講時突然脫下長褲,或是前幾天在網誌中公開點名可能被你當掉的實踐大學學生,九把刀最近很多行為都成為焦點。我很好奇,你自己的想法跟外界理解有沒有差異?
很多媒體斷章取義,而且不聽我說話。我剛剛去看牙醫,他對我說:「你最近常上新聞?」我說:「對。」因為我正張嘴讓他檢查,當下沒辦法回嘴,這場面與我跟媒體的關係很像。
首先,我並沒有把學生成績公布在網路上,我公布了5個我可能會當掉的學生,並請其中3個趕快交作業給我,請認識他們的同學通知他們趕快來看我的網誌。我這樣做已經3年了。
我去台南女中演講前,也演練過很多次。很怕外面的長褲脫得太快,裡面的短褲也脫下來,那我就真的無話可講了。起初我考慮穿運動長褲,但這樣去演講,會讓學校覺得不受尊重,雖然我知道只要演講開始半小時後,他們就會知道理由,但我無法忍受那半小時。所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穿牛仔褲。
我還仔細研究過,所有我想表達的,都不能被動作遮蓋,要慢慢做,絕不能脫得很粗暴,我心中是有分寸的。我要傳遞的,就是我所理解的自由。這件事的脈絡很簡單,因為台南女中先前抗議就是用這個方式(編按:抗議校方禁止學生在非體育課時穿運動短褲),我第一時間在部落格上說:「妳們這樣做很帥,總有一天我要去妳們學校演講。」如果在演講中「說」她們很棒很厲害,只是普通的做法,「跟她們做一樣的事」才是我的方式。
這件事後來引起的討論,是你意料中還是意料外?
一半一半。
就是因為覺得可能有爭議,我才請經紀人在旁邊用數位相機拍下所有過程。我知道媒體描寫當時氣氛時,不見得站在我這邊。有些媒體說「引起女學生不舒服」,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因為我已經在腦中演練過很多次,而且我知道我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我想支持的是台南女中,也不可能到別的學校做。
不過,我接受批判。我知道如果要做的事情跟挑戰體制有關,就不能期待體制全然包容,因為體制會抵抗我。就像有根針刺到皮膚時,人會想辦法把它擠出來。我不見得有能力把體制沖垮,但是我喜歡讓這個體制「痛」一下,看到它糾結的表情。
大家認識你,都是從讀你的小說開始。從什麼時候起,九把刀認為自己是個衝撞體制的指標?
我從大一下學期起,就在學校辦自由格鬥賽,隔年還辦了第二次,每一年都打到大家見血。這本來就是我個性的一部份。
你做的事會引起關心跟討論,當然跟你的影響力有關,因為你影響的是對社會最重要的一群人─年輕人。你怎麼看待你的這種影響力?你喜歡嗎?
有時候跟朋友聊天,我會有點「假謙虛」,比如對方說:「你的書賣得很好。」我會回說:「沒有啦,其實也還好。」但是有天有個記者跟我聊天,他說我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我愣了一下,然後說:「我希望你說的是真的。」
我的確希望影響很多人,影響力比現在更大。我期待擁有這種力量,因為我知道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是什麼?
讓愈來愈多人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害怕被體制限制。這個社會是由95%安於體制的人支撐起來的,才能讓那剩下5%的人追求夢想,我希望這個比例還可以多很多。
所以,以後會看到更多你針對社會現象的發言?
校園霸凌會是我這幾年希望討論的主題。我從前年開始在實踐大學上課後,每年都會放一部電影給他們看,片名叫《邪惡》。這部電影啟發我對校園霸凌的很多想法。
我的看法是充滿危險性的,因為我會鼓勵學生還手。如果被欺負的第一時間沒有反抗,就會一直被壓抑。體制會告訴你要報告老師,但結果就是讓你被全班孤立。看過電影《刺激1995》嗎?劇中的人物安迪每次被同性侵犯時,都會還手,然後被揍,下場沒變,但他還是要還手,因為「如果我不反抗,永遠沒有落幕的一天。反抗是讓他們知道這麼做要付出代價。」
學校跟監獄有個地方很類似,就是進去時,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會離開,所以很多人會以忍耐度過。但即使離開了,受屈辱的感覺仍會永遠留下,扭曲你的人格、對正義的看法。所以,還手雖然危險,但是要做。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雜誌》125期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