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領導人,有時仍不免落入偏見的陷阱,做出錯誤的決策。想要不讓偏見牽著鼻子走,就要針對一切可能引起偏見的原因做出因應之道。
【文/大師輕鬆讀】
簡單來說,策略就是你要用來應付高難度挑戰的方法。許多決策者總是不明就裡,一再做出「成功機率很低」的決策,而且往往身陷劣策略的泥淖中而不自知。優策略會明確指出組織如何集中資源來因應挑戰,然後繼續前進。只要把廣泛採用的錯誤策略,以更好的優策略取而代之,就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決策者的 7 大陷阱
做決策的 7 種陷阱會迫使決策者做出最終導致災難的差勁決定。如果經理人能加以注意,就能找到規避的辦法,從而大幅提升未來成功的機率。
陷阱1 與事實不符的論點誤導決策者
決策者若屈服於影響力大的人所提的論點,卻沒去求證,這種陷阱就會發生。如果你有好幾種選擇方案可以比較,就能做出較好的決定。
陷阱2 忽略執行上可能發生的障礙
每當決策者可能「危及」利害關係人的政治與社會利益時,或決策者有意或無意只蒐集支持其偏好的行動方向時,第 2 項陷阱就會發生。
陷阱3 允許模糊的方向存在
負責執行決策的人,不知道公司原先確切希望達到何種成效。若沒有清楚確切的目標,人們就好像一腳蹚入混水中,不知道究竟要達成什麼目標。
陷阱4 未能跨出企業當前做法的局限
當問題發生時,領導者找出部分傑出企業的做法,然後如法炮製。除非你的組織與使用此做法的企業面臨的環境十分吻合,否則將產生各式各樣隱藏的「調適成本」。而且一旦有人首開先河提出創新做法,你就會陷入極為不利的競爭情勢。
陷阱5 只蒐集支持行動的資訊
一旦組織發現了一條捷徑,就只會蒐集支持這項決策的資訊,其他所有資訊都遭到漠視。整體而言,這些是只蒐集支持既定決策資料的「防衛性評估」。
陷阱6 忽略重要的道德問題
所有棘手的決策都會因道德產生進退兩難的局面。付款者、得利者與決策者通常不是同一群人,因此當決策者忽略根本的利益衝突,行事不顧道德限制,陷阱就產生了。
陷阱7 未能從過往的成功和失敗經驗中學習
組織沒能從先前的決策中學習,每件事都靠運氣。雖然聽起來怪異,但多數組織就是因為不容許失敗,反而創造了讓員工容易失敗的環境。
組織成員參與的程度愈深,新計畫長期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花些時間,仔細調查所有的論點,找出真正重要的問題,就能做出面面俱到的好決策。
【完整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No.490 】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