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但是不是一定得花很多錢呢?
【撰文/唐滋蓮】
《女人變有錢》想告訴美人們,投資自己不用花大錢,只要妳的態度正確,在人脈和專業上用心鑽研,一樣能擁有高投資報酬率。
投資自己 從改變態度開始
投資自己一定要花很多錢嗎?其實未必。只要從工作和興趣中拓展深度與廣度,量力而為尋求簡單易得的方式,一樣能有效自我投資,最重要的是心態正確。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日前在中興大學演說「出社會避免受傷的五法則」講題時,一席話引發社會軒然大波,他告訴年輕人:「月薪不到五萬元,不要儲蓄,應該把錢拿來投資自己」、「如果只有賺三萬元,不夠花的話,另外二萬元回家跟爸媽要」,後來,在輿論壓力下,他把不要儲蓄的月薪金額下修至「三萬元」……
不管是媒體斷章取義,或是戴董失言,年輕人若能省下不必要開銷,養成儲蓄習慣,或者提撥一部分收入來參加活動,增廣見聞,兩者都不算壞事,但重點是,有很多投資自已專長和人脈的方法,未必要花很多錢,更正確地說,投資自己與存錢理財,不是「二擇一」的問題,是心態與觀念的問題。
薪資較少時,妳可以一邊存錢,一邊選擇較不花錢的自我投資方式,隨著資歷累積,月薪逐漸增加,存錢和投資自己的金額比例也要因應「個人需求」而調整。
從工作上學習 也是一種自我投資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楊雅為,專注自身工作的學習,就是一種自我投資,不管是工作內容,還是從同事、長官身上學到效率和觀點,「努力學做一個凡事永遠往前多規劃一步的人,也許會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對自己卻是最好的投資。」
既然如此,在工作上如何成功投資自己?讓我們先來看看「新台灣之光」主廚江振誠的故事。
江振誠,二十歲時,成為台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國料理主廚,三十一歲,《時代雜誌》兩度讚譽他是「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三十五歲,《紐約時報》將他的餐廳列為「世界上最值得搭飛機去品嘗的十大餐廳」。
江振誠從很小開始就懂得自我投資,國三時,他利用課餘時間到飯店打工幫忙洗菜、做三明治;高一時更跑到全台北最好的餐廳——台北希爾頓飯店(現為凱撒大飯店)打工,使他擁有比同儕更豐富的所見所學。
工作上,他隨時在為「下一個職位」做準備,「我每天提早去廚房,了解上司在做什麼,上班時間再繼續做自己的工作。」為了增進美食資訊,江振誠花錢買書,甚至透過書局向海外訂購。即使已是世界名廚,他受訪時仍說:「我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就是閱讀。直至今日,我每天還是會花二至三小時閱讀書籍。」
不僅在專業知識方面自我投資,精益求精,江振誠還會主動蒐集資訊,在沒有Google的年代,透過報章雜誌了解中外料理圈的脈動,讓飯店行政主廚想邀請國際名廚到台灣客座表演時,還得先向他諮詢。也因為這層關係,當國際名廚訪台時,隨身相伴的人非江振誠莫屬,而他除了能貼身學到更多大師級主廚的觀念和技巧,進而建立人脈,還因此獲得去法國深造廚藝的機會。
除了廚藝,江振誠在語言方面的投資,也是「沒花什麼錢」,他從小跟爺爺奶奶學日文,強迫自己 和 老師說英文,抓著粵菜和日式料理師傅學粵語及日文;二十三歲時,不懂法語的他,隻身飛到法國拜米其林三星主廚為師,一字一句透過查字典和問人,苦學法語,如今八種語言都難不倒他。
投資自己的興趣 有機會成為事業
前星展銀行消費金融處處長唐正峰說,他剛工作時僅月領十五K,「但我會主動爭取投資自己的機會,例如台灣金融研訓院的課程,公司付費讓員工上課,我會努力達標讓自己具備上課資格。」因此,他每年薪資都有二○%的增長。
除此之外,唐正峰對烹飪很有興趣,不僅買食譜、看電視學做菜,還會下載「食在好料理」、「愛料理」等免費APP在家實做。如今,已離開銀行業的他,五月在信義區開了「C'est La Vie European Cuisine」歐式料理餐廳,七月底還要再開另一家阿根廷慢火牛排餐廳。
投資自己,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在職能上,可投注精力和時間自我提升;在交友上,也能選擇有效率的方式製作專屬人脈存摺。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NO.28 2013年7~8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