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協助同仁發揮潛能,首先主管要清楚了解同仁的「工作性格」,才能引領他在職場舞台上順利演出。
【撰文/林萃芬】
最近有個新同仁讓直屬主管跟人資(HR)都頭痛不已,為什麼呢?並非他工作不認真,剛好相反,他極度努力優秀,在面談階段,他就表現得令主管刮目相看,不但英文能力佳,而且書面資料豐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謙虛,對上司彬彬有禮,主管交代的事情他馬上用電腦打成筆記,內容充實完整到連主管都讚嘆佩服。此外,他也擅於做簡報,理論分析得頭頭是道。
碰到這麼好的員工不是該拍手按讚,怎麼會讓人煩惱呢?
說真的,無論交代什麼事,他都立刻回答「好」,可惜表現與努力不成正比,做出來的結果卻常常讓人傻眼。
雖然主管對他的表現很失望,但因他的態度良好,實在不忍苛責,便一次又一次給他磨練的機會,期盼他可以趕快步上軌道,偏偏他很難舉一反三,甚至連他自己都覺得被鬼附身,才會不斷失誤。
看他這麼想把事情做好,主管跟HR都感到矛盾衝突,既不忍心責備他,可是又不知如何協助他發揮能力。想請問諮商心理師:這位同仁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想要協助同仁發揮潛能,首先主管要清楚了解同仁的「工作性格」,才能引領他在職場舞台上順利演出。
從上述資料中發現,同仁的強項包括「書面資料豐富」、「馬上用電腦打成筆記」、「擅於做簡報」,約略可以看出他的工作性格偏向「傳統事務」型(Conventional),這類型人除了在「記錄、歸檔」特別厲害外,他們的個性也比較順從、缺乏彈性,所以,當他們從事需要規劃能力、創意發想,或自行安排事物的時候,就可能會卡住,無法順利進行。
也因此,主管最好避免讓同仁去做跟「工作性格」完全相反的事務,不然就常會出現「鬼附身」的狀況,結果和預期天差地別,讓人大呼「不可思議」。
倘若基於工作需要,必須分派同仁與其工作性格不符合的任務,不妨事先協助同仁調整工作性格,如此即可大幅降低雙方的挫折感。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當同仁的心理壓力太大時,也會嚴重影響學習成果和工作績效,臨床常見的狀況是:記憶力變差、創意發想能力受阻、專注力不集中,這個時候,只要帶領同仁紓解壓力就能恢復原本水準。
當同仁累積大量挫折感時,主管如果可以適時引發同仁的成功心理,讓同仁將注意力從「哪裡做不好」移到「哪裡做得好」,以及「怎麼做會更好」,亦能幫助同仁展現實力,進而發揮潛能。
【本文出自《經濟文摘》2013年七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