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歲通常已經過職場幾年歷練,開始進入有所發揮的時期,但此階段工作生活變動幅度最大,近憂之下更需遠慮,才能在職場、婚姻、財富各方面繳出成績。


擁有多年基金操盤經驗的六年級前段班美女吳怡靜,從大學時期就立定志向從商,基金經理人更是她生涯規劃的第一志願,從大學銀行保險系一路念到英國知名大學管理碩士,進外商投顧公司從研究員一路晉升到基金經理人,高位高薪的她,希望在40歲以前可以達到資產2,000萬元。

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週末也常加班的她,不同一般年輕女性愛買名牌,而是逛路邊攤,開大學時買的舊車,與父母同住。她認為車子、服飾都不是累積資產的好選擇,所以以珠寶、皮包等保值性高的消費為首要,基金投資也屬長期。

同樣是單身族,Paul走的是另一條路。一個人在台北打拚的他,35歲那一年辭去做了10年的行銷企畫工作,進入一家小有名氣的咖啡館學習,兩年後拿到烘焙師執照,投入過去投資股票、基金、外幣等累積下來的積蓄,終於完成開一家手工蛋糕店的夢想,從一個小主管變成一個小店老闆。

而身為軟體界搶手人才的張尚琝,半年前從一家中型高科技公司,跳槽到電子五哥之一擔任中階主管,這是他歷經多個工作後,不斷爬升的成果展現。在股票紅利、發展空間之餘,他得到的還有龐大的工作壓力,不過他已經跟太太商量過,要趁著還小孩還沒出生前,就先賺足房子錢、奶粉錢與教育費,然後早早退休。

已經有兩個小孩的Caroline,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面對手下個個強出頭的六七年級部屬,她總覺得位子有一天會不保,所以一直持續進修EMBA。而最近公司在中國開設新據點,上面屬意派她過去擔任主管,但是有言在先,薪水並不會有所調整。

只是此時孩子念小學,前幾年又靠貸款買了房子,經濟壓力最大,如果離開家卻又無法獲得更高的薪資,她總覺得不划算,但又害怕拒絕這個職務後,老闆會認為她對工作不積極,身為「夾薪族」,Caroline可說是家庭事業兩頭燒。

專家建議

邁入30歲之後,多數人逐漸升為初階到中階主管,但因承上啟下,往往也變成「夾心族」,成為近兩年流動率提升最多的族群。職業生涯走不出困境,主要在於缺少主動、抗壓、建立人際關係等能力。

保聖那暨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指出,企業在挑選這群初階到中階主管時,最注重的是有沒有上進心,也就是不斷的學習、求新知,甚至願意犧牲休閒時間。他也強調,這個時期一定要開始注重人脈培養,因為未來不論求職轉職,大部份都是靠人脈。把客戶、同業,甚至任何有機會接觸的人都變成朋友,才能把「人脈存摺」轉化為自我的「成就存摺」。

而挾著年齡的優勢,此一階段外派當家的機會愈來愈多。機會來時,就一定要往前衝嗎?其實,企業要的是具備管理海外分公司的能力,而非曾經派駐海外的經驗,如果因為家庭等考量不想外派,也可以爭取管轄海外分公司,但用出差的形式,掌握向上提升的機會。假設真的對派駐海外非常嚮往,則建議趁年輕、趁還沒結婚、趁還沒有小孩時趕快去。

其實,當前的30至40歲工作者,在垂直升遷之外,還有水平發展的可能性。愈來愈多人像Paul一樣,根據自己的生活理念去當SOHO族或自行創業,這時一定要掌握的心態是:一要誠實檢視自我的優勢何在,二是了解不一定能賺大錢,但是一定要架好理財的安全網。

理財的安全網不只是創業族必備的,目前許多30至40歲工作者,收入只能勉強餬口,甚至入不敷出,主要是因為急於證明自己,而產生許多非必要的「炫耀性消費」;加上急功近利,投資時忽略風險,一來一往,財務狀況自然不佳,少有人能做到吳怡靜一般的境界。

尤其對於張尚琝、Caroline這些已經組織家庭的30至40歲工作者,家庭支出增加,風險承受度降低,摩根富林明證券投資顧問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德興建議,應該積極透過投資理財,來達到資產長期增值的效果,創造家庭的第一桶金。對於家庭事業兩頭燒而無暇理財的人,不妨採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的方式,為自己和家人儲備未來更好的生活。

「三十不立」、「賴家王老五」的單身一族愈來愈多,雖然可以不用負擔家計、不需準備子女教養金,但很容易因缺乏具體目標,而忽略了理財的重要性。其實,因為未來沒有另一半可以照顧,單身族對經濟要求比普通人更高,不過單身族比已婚者更有條件理財,能承受的風險也較高,所以可以選擇更積極的投資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