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管理大師,往往不談深奧的道理,信手拈來都是簡單的語言,卻能緊緊抓住人心,擁有歷久彌新的影響力。

被譽為成功大師的史蒂芬‧柯維,就是這樣一位成功典範。企業人士書架上,總是放著一、兩本他的大作,他提出邁向成功的七個習慣風靡全球。



平凡的基本價值觀


老掉牙的基本品德,平凡無奇的價值觀,卻比華麗的社交技巧更能引發共鳴。


不過,柯維談「成功」,談的不是追求成功的獨家秘訣,也不是傳授華麗的社交技巧,卻是把人們視為老掉牙的話題,包括正直、謙虛、誠信等基本品德,重新拉回人生舞台。


幾乎每一位折服柯維風采的人,都會告訴你「沒什麼新東西」,這也是柯維令人驚豔之處,平凡無奇的道理,從他口中緩緩述說,竟能深深敲擊人心深處。


「摘拾樹上的果實前,你先得照顧好樹根」,柯維把人形容成一棵大樹,摘下成功的果實前,必須彎下腰,照顧好樹木的根部,樹根扎根愈深,果實將愈甜美。


柯維挑戰世人的,正是從根部著手,一點一滴栽培的辛苦過程,正如七個習慣的前半部,完全與個人的成功有關,包括如何掌握選擇的自由、發揮主動積極的力量(主動積極),如何鎖定生命的座標、掌握最終使命(以終為始),如何擺放優先次序(要事第一)。


他相信,先建立成功的個人,才能邁向下一階段,建立成功的團隊或組織,也就是七個習慣的後半部,其中關鍵在於追求雙贏的思維、扮演知彼解己的溝通者、創造統合綜效的合作原則,最後,他提醒不斷更新,持續追求成長。


七大習慣談的是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柯維的架構,這些原則按先後次序,展現絕佳的層次美感,從個人一路談到組織,彷彿按圖索驥一步步走下去,就能領悟箇中精妙,尤其深獲專業人士信賴。


香港醫院管理局2004年導入七個習慣,先從中高階層的醫生、護士和行政主管著手,學員反應非常熱烈,人力資源部經理伍啟康表示,原來這一群醫學工作者,習慣科學化思維,柯維把抽象的概念,組織成為階段性的步驟,完全呼應他們的需求。


隨著時代演進,柯維對於成功的詮釋,也不斷修正轉化,2004年他推出《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強調光有成功不夠,還要追求心靈的卓越,關鍵在於傾聽內在的聲音。


進入知識工作者時代,領導的意義被顛覆了,柯維強調的「領導」,不是一個職位,而是建立信任的關係,好的領導者要能以身作則,找到自己的內在聲音,接著激勵其他人尋求內在聲音,融合彼此的心聲,建立共同的遠景。


獨特的是,柯維談的觀念,不管是成功或卓越,完全打破公私界線,直指完整「人」的概念,超越工作和生活的界線,沒有職場和家庭的區別,人就是人,不分企業老闆或是為人父者。


柯維自己就是最佳典範。即使入選《時代雜誌》全美25位最有影響力的人,《與成功有約》風靡70國,翻譯成32種語言,銷售量超過1,200萬本,他卻認為,任何的風光頭銜和地位,也換不來稱職父親的身分。


11月,柯維接受睿仕管理顧問公司邀請,在香港教育學院發表演講,聽眾眼中閃著期待,希望從成功大師口中,找到新的人生方向,沒想到柯維一站上台,什麼也不多說,投影片拉下來第一幕,就是他的全家福合照。



齊家治國永不過時


先照顧好家庭,追求職涯發展才能無後顧之憂;重視人情溫暖,主動服務弱勢。


「看!這是我的家人。」柯維舉起右手腕展示藍色手環,家庭成員人手一條,40年來他堅持每周有一晚是家庭日,當晚所有的話題環繞著家人打轉,例如孩子看太多電視,大家就會一起討論適當的電視觀看時間。


對於柯維而言,家庭的成功遠甚於職場的勝出,他也強調人們與社區的關係,鼓勵人們走出自己的家門,主動服務其他家庭,尤其是生活在貧窮邊緣、關係破碎的弱勢家庭。身為虔誠的摩門教徒,他堅信,「世界上最棒的事情,就是與家人在一起」。


從家庭出發走進企業,他並未改變對成功的定義,甚至在自己的企管訓練公司,也努力創造更彈性的文化,按照員工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辦公模式,包括透過網路在家工作,讓女性員工兼顧子女養育,不斷提醒員工家庭優先,接下來才是工作。柯維認為,員工先照顧好家庭,擁有一群支持他的家人,進入職場沒有後顧之憂,表現絕對不遜色。


柯維身為柯維領導中心創辦人、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 Covey)聯合主席,同時也是九個孩子的父親,工作再繁重,他永遠把孩子擺在第一位,甚至告訴辦公室秘書,孩子打電話來一定優先接聽。


事實上,柯維談的人生哲理,遙遙呼應傳統中國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他強調的基本品格,更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也正因為如此,不管全球化競爭激烈、職場步伐愈加匆促,柯維的論點仍然震撼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