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現部屬的缺失,肩負督導與教育之責的主管,總會設法協助他們看清自己的缺點,並對個人缺失所致後果深自反省,再藉由能力提升,以避免重蹈覆轍。不過,由於主管的管理風格不同,提點部屬面對缺失的方式,亦有所不同。
有的主管對部屬愛之深責之切,希望透過嚴厲的責備,喚起部屬對問題的重視,敲醒部屬對於個人缺失的認知。當部屬出包時,總習於下重手、說狠話。斥責言詞如同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威力猛烈且拳拳入骨。責備之語句句傷人,使部屬內心深受重傷。而「恨鐵不成鋼」的主管,罵完人後情緒亦極度惡劣。
有的主管想用激將法,激發部屬不服輸的心態,讓他們為證明自己的能耐,而挑戰自我極限。主管的談話語氣雖平緩,但言談之中反諷意謂十足,細細思量其言詞,不難聽出弦外之音。此類主管的說法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化骨綿掌,以較陰柔的方式,達到讓部屬自覺缺失的目的。不過,部屬的自尊心若甚強,恐難接受此種諷刺之語,而選擇離去。
主管提點部屬缺失,主要是為了協助其自覺缺失而接受建言,進而啟動自我學習與改善的歷程。如果輔導的過程中,部屬因深受挫折而封閉自己對外的感官溝通管道,則此時不論主管如何慷慨陳詞或諄諄教誨,已不復有任何的意義與效果。因此,主管在督導的過程中,得細察部屬的表情或肢體語言。
要部屬承認自己的缺陷,須讓他走過一段艱辛的自我否定歷程,此時他的內心將處於一種失衡狀態。若主管的指責方式不當,讓部屬誤以為主管全盤否定自己過去所有的投入與貢獻,將導致過度失衡,而引發自我存續價值的質疑。
為調整過度失衡的狀態,部屬將本能地產生排斥心理,並封閉感官知覺,或將思考重點置於自覺表現尚優之處,或將問題的原因歸究於其他人事物,以設法均衡失衡的狀態,減緩否定自我的不安感。
為了協助部屬順利克服失衡的情緒,避免轉移重點,影響對問題的自覺,主管應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同時列舉部屬表現優異之處,在他面對缺失失衡之際,助其一臂之力,避免落入過度失衡的狀態,則部屬較能坦然面對缺誤。
管理理論常提及的「三明治法則」,即具有此功效。在指出部屬缺失之前,先談談觀察到的優點,並在論述缺點之後,再度肯定優點,並期望部屬調整缺點後,能更上一層樓。透過對於優點的肯定,支撐部屬度過面對缺點時的失衡,便較易接受主管對缺點的批評指教。
不論主管使的是陰柔的化骨綿掌、剛猛的七傷拳,或其他的教導拳法,如果換來的是部屬深受重傷,或兩敗俱傷,部屬都需要一些時間療傷止痛,平復低落的情緒與心情,何來心思自覺須改善之處,當然也就達不到察覺自我問題與行為改變的目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