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賴鼎銘指出,現在的大學生根本不願意讀老師交代的書本、功課,考試只要求60分及格就好了,他們重視的是與實務相結合的經驗。


暑假即將結束,大學生又將陸續回到學校,不過大多數都悶悶不樂。因為,對有富爸爸、富媽媽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根本不願意結束遊學行程,心中還依依不捨歐洲、美國的遊學生活;但對家境不佳的窮學生而言,開學代表他們必須過著上課、打工兩邊煎熬的日子,每天都得當睡不飽的貓熊。


  階級世襲已是台灣社會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之一,然而,過去被視為窮人脫離窮困的大學,經過廣設大學的“教育改革”洗禮下,已完全失去此一功能。7分也可考上大學,不只象徵大學已幾近“國民義務教育”,也代表中南部私立大學也掀起一股倒閉風潮,就讀私立大學的窮學生將愈來愈難有競爭力。


  因此,《理財週刊》特採訪2位窮人子弟出身的教育專家,即出身雲林縣農家的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成長於宜蘭縣貧困家庭的作家吳祥輝,探討當下的大學生應該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窮學生難有競爭力


  賴鼎銘、吳祥輝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事業皆卓然有成,賴鼎銘在教育體制內拾梯而上,從私立大學學生爬升至大學校長,吳祥輝也從“拒絕聯考的小子”蛻變成公關公司負責人、暢銷作家,最近更因出版記錄小兒子吳培正成長歷程的《我是被老師教壞的》一書,成為眾多學生家長請益的對象。


  “過去與現在的大學生,的確存在極明顯的世代差異。”賴鼎銘開宗明義地指出,以前的大學生相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社會與學生的價值觀則愈來愈多元,但窮學生想要階級翻身,卻愈來愈困難,因為他們落後給富裕家庭子弟的,不只是家中經濟,還有人脈、國際經驗等“社會資本”。


  大學愈來愈社區化


  在大學任教超過20年的賴鼎銘發現,現在不只高中有社區化的趨勢,連大學也是如此。他以世新大學為例,過去南北部學生分佈相當平均,但近幾年入學學生卻多來自台北縣市與桃園縣,甚至連成大也很難招到北部的學生,這代表中南部的學生愈來愈不想到大都會闖蕩,“我的哥哥還留在雲林當果農,我問侄子們要不要來台北讀書,結果他們都寧可留在家鄉附近升學。”


  賴鼎銘略帶無奈地說,這代表當下中南部學生愈來愈怯於挑戰大都會,不像他那個世代的中南部學生,18、19歲就得到台北讀書,接受各種文化刺激,培養往後脫貧入富的能力。“1974年,我從斗六高中畢業,上台北讀輔大時,一切都是新鮮的,我也是第1次看到女生化妝,也是第1次參加舞會,但現在中南部學生已比較不敢挑戰陌生的環境。”


  培育企業所需人才


  過去大學生普遍相信,只要把書讀好、考第1名,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賴鼎銘指出,現在的大學生根本不願意讀老師交代的書本、功課,考試只要求60分及格就好了,他們重視的是與實務相結合的經驗,“像廣電系的學生,要他們多讀一本書,整班無不叫苦連天,但如果是到外地拍片2個禮拜,就算要搭帳篷、自己煮飯,他們卻甘之如飴!”


  當下,不只大學生滿街走,國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愈來愈多,為了強化學生的競爭力,賴鼎銘在世新大學推動一連串教學與評比計畫,藉此強化學生的基本與核心專業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表達能力、資訊能力、語言能力、管理時間能力與國際化程度;簡單地說,一個大學畢業生起碼要會用power point作簡報,能快速搜集到有用的資訊,還能清晰地講述或寫作出來,才會有企業肯僱用。”


  “世新大學要求學生養成5種核心專業能力,當然,每個系所的要求有所不同,並請老師為畫能力地圖,為了讓老師們更貼近業界,我們也會送老師到業界。”賴鼎銘強調,世新大學已確定要實施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制度,更將延聘社會學大師級的葉啟政親自教導大一的學生,“我們不只要培育合乎企業需求的學生,更要培育具備反省、批判能力的公民。”


  就像高中畢業時拒絕大學聯考,驚動當時的教育界,吳祥輝的回答總出人意表,他認為7分就可上大學,代表台灣已是個進步國家,許多人憤怒、憂傷、痛苦,乃因為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


  理性思辨有待加強


  “人是情感的動物,我剛聽到考7分就可上大學,第一時間也問『為什麼會這樣』,但我接下來就深入思考。”吳祥輝強調,西方社會比東方社會進步,在於西方人重視理性思考,強調“正、反、合”邏輯思辨,而台灣真正要加強的,正是這方面的素養與能力。


  “接下來,我想的是『這位考7分的學生,到底危害了誰』。”吳祥輝想了又想,發現“其實,現在大學生普遍不佳,所以多1個7分的學生,只不過增加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程度差的學生而已,何必大驚小怪”,更得出“7分就可以上大學,真是一件好事”的結論,因為在台灣,“只要想讀大學,就有大學可讀!”


  吳祥輝更認為,歧視7分考上大學的學生,壓根是心理優越感作祟,這位學生沒有犯罪,而且依然照台灣教育體制的遊戲規則,他只不過去填了志願,剛好有學校可以讀而已,“而且,這證明台灣的大學不再是優越的唯一指標,正是進步國家的指標,根本無需難過,更是教改值得稱讚的成就。”


  “我過去做生意,常常接觸台灣企業界的決策階層,發現他們大多數都蠢得要命,其實很容易被取代、被超越,因為他們人文方面的能力太弱。”吳祥輝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指出貧富差距並非決定學生競爭力的唯一因素,“而且,什麼是貧、什麼是富,也得重新定義。一個人年入500萬,可能覺得自己很窮,另一個人年入30萬,可能就覺得很足夠了,那麼,誰比較富有呢?”


  最應增加人文能力


  吳祥輝笑著說,他小學4年級從宜蘭搬到台北,住在哥哥嫂嫂家裡,一家8口擠在2樓的通鋪裡,但卻不覺得窮。而他一生感覺最富有的時候,是他當兵時,雖然當時二兵月薪只有350元、一兵月薪只有400元、上兵月薪只有450元,但他每個月還能夠存下100元跟會。“我在《芬蘭驚艷》一書中提及,芬蘭教育制度中評比學生,共有18個項目,貧富只是其中1項,窮學生還有其他17項可以加強!”


  “芬蘭只有500萬人,每年8到9個月冰天雪地,先天條件極差,但卻擁有Nokia這種國際級的電信公司,學生國際競爭力名列前茅,原因不在於他們多會做生意,而是在他們的人文能力。”吳祥輝建議窮學生,唯有多方面強化人文能力,才是增加競爭力的正確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