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開台灣社會企業先例的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因為兒子張友辰和員工參與協助菲律賓窮人蓋房子,很難將此公益活動換算成營收,最近修正社會企業的標準,從兼顧公益與獲利,變成二段式目標,強調第一階段「也許不必太嚴格追求獲利」,先透過「公益創新者計畫」,培養準社會創業家的實力。


一年前,張明正與作家王文華成立若水,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公益活動,若水的目標是成為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所提供的產品、雇用的員工或服務的顧客,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也就是所謂的社會企業。


為此,若水舉辦社會企業創業大賽,希望找出既符合社會公益,又有良好營運模式的社會企業創業團隊。


在張明正與一隊又一隊的創業團隊懇談時,張友辰則參加趨勢教育基金會與GKGawad Kalinga)基金會的合作案,帶著一群學生志工,在菲律賓扛水泥、蓋房子。


張友辰不是第一次參與未開發國家的公益活動,在美國念高二時,就由老師帶著到柬埔寨協助當地的弱勢團體。這兩年因為趨勢基金會與GK合作,改由他率隊前往。


面試這些年輕的學生志工,張友辰說,他只有兩大要求,一是保持微笑,二是永不放棄。


已到菲律賓多次的張友辰說,要一般人在心情好的狀況下,保持微笑很容易,剛開始工作時,保持微笑也不難,但連續工作六小時、九小時,還要笑容滿面就不容易了。


台灣飼料雞 菲律賓蓋房子


到菲律賓蓋房子,一上工就要扛六袋水泥、八袋碎石,好不容易放下這些水泥及碎石,還要不斷的攪拌、混合。在炎熱的菲律賓,一整天工作下來,原來在台灣都是「飼料雞」的學生志工,不口出惡言就不容易了,更何況面帶笑容,除非能認同自己所為,同時樂於付出。


前一年蓋了房子,翌年看到自己蓋的房子,已有居民住進去,張友辰內心激動不已。「我們帶去員工募來的玩具、書籍,把我們自己用不上的東西給他們;他們卻讓我們睡房中最好的位置,把他們僅有的給我們。」張友辰說。


所謂最好的位置,其實是類似夾層屋,得爬上去的水泥地,沒有床,也沒有桌子,「一天只有1.5 美元的生活費,要養一家子人,能有什麼像樣的家具呢?」


但是這些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沒有的菲國人民,還是可以保持微笑,熱情擁抱遠到而來的友人。張友辰說:「這些當地的貧民,即使什麼都沒有,也可以保持樂觀,我們有什麼可以放棄的理由?」經過近一周工作,回到台灣的張友辰,變得對所有的事情都心存感激。


問張友辰帶隊兩年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還帶著些許稚氣的他一臉狐疑:「我們到當地,不是為了要有什麼收穫才去的」。


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陳怡蓁表示,對於學生志工來說,主要是付出勞力,但當地的居民獲得的是關心、尊嚴與友誼,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友誼,也因此重燃希望。


其實GK的模式,說起來很簡單。為了幫菲國窮人,GK會統計當地的房子需求 ,計算所須材料費,再向民間企業募資,土地則與當地政府協商取得。


初期沒利潤 靜待水到渠成


例如有些貧民住在垃圾山附近,一旦下大雨,住家就會淹水,後續還會衍生公共衛生問題,因此政府也樂得提供土地,讓外來資金投入地方建設。


當地居民不僅參與自家房子的興建工程,還要協助鄰居蓋房子,工作時數須符合承諾量。除了捐款的企業主,類似趨勢這樣的基金會在各地募集志工,投入承諾的工作時數,才能確保所蓋的房子可以滿足當地需求。


張明正說,社會企業是用不同於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方式來做公益,同時要有營收和獲利。但許多從事公益的人,他們的付出很難量化,他們捐的可能是腦力、人力、時間,也可能是核心競爭力,因此很難衡量其回饋。


而且有些志工活動,初期沒有業務壓力,也沒有利潤,但長期做下來,可能就水到渠成,成為可以轉為社會企業的模式。


以在菲律賓蓋房子為例,趨勢在菲律賓設有全球防毒監測中心及實驗室,雇用許多當地人,不少當地員工都參與蓋房子的公益活動,趨勢甚至開放其他地區的員工參與。


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一位丹麥的員工在參與蓋房子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發現從事公益帶給他無比的滿足,因此寫了一封信給陳怡蓁,說明他想辭職投身公益,陳怡蓁雖然不捨,還是祝福這位轉換跑道到GK基金會的員工。


針對類似在菲律賓蓋房子的公益計畫,若水規劃新的「公益創新者計畫」。因為台灣的準社會創業家,大多缺乏做公益或做生意的實戰經驗,對於社會問題瞭解不夠深入,提出的解決方案也不夠完整,因此需要小規模的試做計畫,幫助準創業家從做中學習,培養成為社會創業家的實力。


另一方面,台灣有許多人樂意在下班或下課後,貢獻自己的時間與能力,給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們無從取得相關資訊,也不知道該如何參與,因此需要一個公益資訊平台,讓他們找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找到參與的方式。


設公益平台 分享經驗資訊


所以,若水希望動員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規劃社會公益活動。也就是這些公益活動的創新者,提出的公益活動未必要賺錢,也未必要有收入,可以是有收入的計畫,也可以是非營利的計畫,但前提是要創造社會公益,並讓志工參與。


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志工計畫,若水也正在規劃公益平台,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不僅非營利組織可以參與,包括學校、企業、醫院,甚至三五好友成立的社團,可以發起公益活動,投入社會服務。透過網路的號召,讓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計畫結束後,還可以透過平台,將執行的過程及結果傳遞出去,分享經驗與資訊,甚至深入探索、找出解決社會議題的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