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看似光鮮亮麗的知名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實際上個性勤儉,不追求物質享受,靠著存錢、記帳與匯率換算法抑制消費,把閒錢用在投資自己,才30歲就已身價千萬元,堪稱御財有術的小富婆代表人物。
一手賺錢一手記帳 30歲身價千萬
螢光幕上,Discovery頻道「瘋台灣」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總是給大家健康陽光的形象,曾去過四十多個國家,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旅遊的她,只要講起旅遊,話匣子就停不住,而她第一次感受到錢的重要性,竟也和旅遊有關。
籌措旅費/賣小餅乾、洗車樣樣來
在美國長大的Janet,從小就懂得靠自己籌措旅費。十六歲那年,她申請到厄瓜多的海外志工服務,對高中生來說,這筆旅費並非小數目,為了能夠成行,Janet用盡各種方法籌錢,包括賣自製餅乾給鄰居朋友、寫信向老師、企業募款等等。
就在想破頭之際,她靈機一動,先到加油站詢問能不能免費用水,然後在入口處設立洗車服務處,接著請最漂亮的朋友高高舉起牌子,打出「免費洗車」的宣傳。
免費招數果然奏效,吸引一堆車主上門,她和朋友會在洗完車後,很有心機地向對方說:「剛剛那個開賓士的好小氣喔,才給這麼一點小費」,聽到小女生的天真抱怨,不少車主真的浪漫加碼。最後,這個純收小費的小生意,在扣掉請朋友吃飯的費用後,順利籌到五百美元旅費。
類似上述想盡辦法籌措旅費的情節,不斷在她的人生當中發生。
像是在法國當家庭保母、在阿根廷街頭當街頭藝人等,這樣多彩多姿的經歷,不只增加人生經驗,也讓她了解到賺錢是多麼不容易。
正因一分一毫得之不易,Janet拿到薪水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半的錢存起來。對她來說,出社會初期,累積本錢很重要,唯有累積一定的金額,才可以拿錢去投資,以增加更多財富。
所以,Janet說,「賺五萬元的時候,至少要先存兩萬五千元。」
克制消費/超過一百美元就是很貴的商品
雖然螢幕上光鮮亮麗,但周圍的人談起對Janet的印象,總是節儉。助理Jennifer就說,Janet購物都深思熟慮,甚至不主動去逛街。
經紀人李景白也有很深刻的印象,Janet三年前意外接下「瘋台灣」的主持棒時,當時她從美國來台發展一段時間,仍未有明確方向,原本已經打算回美國,衣服也已打包上了船運,在預算有限下,治裝費頂多只能買地攤貨,不過Janet也買得非常高興。「不會一定要穿名牌」,是經紀人留下的第一印象。Janet自己也提到這點,「如果高中時可以穿十美元的T恤、三十美元的牛仔褲,為什麼現在不行?」
為什麼會這麼省?Janet說,都是因為父母親不在乎物質生活,父母親沒給,小孩自然不會想要,「我的衣服都是姊姊給我表姊,我表姊再給我」。
除了對物質要求不高,Janet還自創一套匯率換算法,用來克制衝動性消費,而這方法是從過去在美國的生活經驗而來。
她認為超過一百美元的商品,就是很貴的商品,而一百美元大約是新台幣三千元,所以只要買超過三千元的商品,Janet就會考慮再三;同樣的道理,當她去馬來西亞出外景的時候,由於一元的馬來西亞幣約等於新台幣十元,所以只要商品超過三百元馬來西亞幣,Janet內心就會掙扎許久。
Janet回想買超過三千元的東西,不是打折過的衣服,就是為了工作走秀的時尚精品,她目前手上的皮夾,是從大學畢業後用到現在,一用就是九年。翻開Janet的皮夾,裡頭現金不到一千元,「出來拍外景時,吃的、用的都是公司付錢,自己花不了多少錢。」Janet笑笑地說。
除了在消費前運用匯率換算法思考外,從高中到大學時期,Janet也養成記帳習慣,而這個記帳習慣則是受父親影響。
在美國的時候,父母給她一張信用卡,雖然不會限制花費,但要求必須留下每一筆簽帳單,「以前我都要把每一張簽帳單給我爸爸看,因為他都會逐項打勾,一個一個check(檢查確認)」。耳濡目染下,Janet從高中時代,就養成記帳習慣,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的時候,因為當時一年學費就要四萬美元,除了申請獎學金,剩下的就只能辦助學貸款。
Janet會利用學校發的學生簽帳卡,先把錢存進戶頭,再在校園內簽帳消費,然後每個月確認消費金額,只要這個月超過一百五十美元,下個月就少花一點。
製造機會/投資所屬公司替自己加值
出社會之後,Janet並未停止記帳習慣,只要每個月消費接近一萬元,就會節制消費。
來台工作後,她與室友在台北市合租房子,仍然會在付完房租、水電費後,馬上記帳,並每隔四個月將手寫的記帳本輸入電腦Excel檔案,將費用區分為水費、電費、房租等欄目,每筆帳目都一清二楚。
不過,講起檢查帳務,Janet比起爸爸的功力,可謂自嘆弗如。
《今周刊》710期更多精采文章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