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蔡幸儒】


現今環保意識高漲下,消費者逐漸傾向購買綠色商品,實踐綠色生活。 台灣自行車、太陽能板、LED等綠色商品全球聞名, 企業發展綠色貿易,具有優勢。


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各國都努力發展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改變了過去的經濟模式。」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執行長陳添枝表示,「傳統的製造方式,不但資源使用後無法回覆,造成地球資源逐漸耗盡,並且,製造過程當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破壞無法永續發展。」


「綠色經濟下,無論是生產或是服務,對環境都不能產生負面效果,甚至影響是零。因此,為了讓資源無耗竭、無汙染,從商品設計、製造到使用,全部都要改變。服務也是如此,包括開會、坐飛機或是生活方式,都要配合改變。」陳添枝強調。


創新實現綠色責任


事實上,綠色貿易顛覆了傳統貿易以生產成本為國際分工的依歸,不再是「誰比較便宜就由誰來做」,而是多了「對環境影響較少」的考量。企業藉由最新研發的製造技術,透過不同的創新方式來實現綠色責任。例如:過去將回收後的PET空瓶,再製成地毯或衣服,現在,可口可樂用再生PET材料製成循環再造的空瓶,日本三多利發展回收舊保特瓶製成新瓶的新系統,減少石油原料的使用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江文若指出,許多國際大廠對採購及生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綠色規範。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應該努力從事綠色改造工程,爭取更多國際商機。


除了生產過程中需要符合國際買主對綠色供應鏈的要求之外,陳添枝認為,台灣企業應該運用創新力量,自己創造綠色新商品。「以前企業創新,多在產品『功能』、『情感』上著墨,現在多了第三個要素『綠色』。企業需要運用科技,結合這三個創新要素,研發設計商品,才能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服務帶動綠色生活


經濟部為了協助台灣廠商拓展國際綠色貿易,去(2011)年成立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協助業者將優質的綠色產品行銷至國際,同時也蒐集國際綠色採購資訊,輔導廠商進入全球綠色供應鏈當中。


陳添枝表示,台灣是世界重要的生產基地,企業擁有強而有力的研發製造能力,例如:自行車、太陽能板、LED等綠色商品,都在全球聞名,「台灣是國際綠色貿易的重要夥伴,可以為全世界實現綠色生活的理想。


【完整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第348期】


相關文章推薦


2012時尚樂觀主義


創意企業 百家爭鳴╱2012企業創意力評比


數位服務力建立忠誠消費!三個點擊,就能找到想要的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