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位藝術家告訴我,剛從學校畢業的藝術家,什麼作品都會做,因為沒有自己的風格。一個藝術家如果要成為大師,一定要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並且從此不做其他藝術,只做這種風格的作品,讓人一眼就能辨認。


像是美國波士頓精緻藝術美術館所展出的梵谷畫,用色陰暗,造型滯重,感覺是自己忘了戴上眼鏡,但一看就知道是梵谷的畫。到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以為到了幼稚園的畢業畫展,畫中人物扭曲的讓人看不懂。有一次到西班牙巴塞隆納,看到高地的作品與建築,充滿了彎曲的線條與變化多端的馬賽克,只能用一個怪字來形容。


台灣的朱銘不也是如此,到了他登峰造極之時,只專注做太極系列的作品,所以人們開始能夠辨認朱銘的作品。還有一位藝術家邱錫勳,現在只用瀝青作畫,連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美國總統柯林頓都在收集他的畫。這是他們的風格門派,讓人們一眼就認出他們,而且可能會傳揚數百年。


企業不也是如此,一開始什麼賺錢的業務都在嘗試,漸漸地,企業也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像是一講到省油,就想到Toyota;一提安全,就首推Volvo,連M&M巧克力都開始專注於只溶於口、不溶於手的獨特風格。


許多時候,企業的策略發展是一種取捨,由雨露均霑到自我設限,這是一種聚焦的風格策略,當消費者能夠辨認出你企業的風格,你可能就會被記得。


如果論文是我的作品,我的作品是否也有我的風格?


我不知道我的風格是什麼,不過有學生告訴我,有一次在雜誌上看到一篇討論社交媒體的文章,感覺很熟悉,一看果然是我的專訪,或許這也是我的風格。我創立的「連結經濟」學派,也強調影響經濟的不只是資訊經濟,更是臉書上無聊的信息連結。


一個學者有了學派,就限制住了創意,但是一個學者如果沒有學派,跟一位博士班學生有什麼差別?如果有一天,朱銘先生每年提國科會計畫都是太極系列,我要評他了無新意,還是一代宗師?這要看他的年紀與成就,朱銘算得上是一代宗師。


如果學生是我的作品,我的作品是否也有我的風格?


我時間很緊湊,還是儘量每周撥出半天與一群研究生開會,只要博士班學生願意,我也會每周與他們面對面討論論文十分鐘。通常都是傍晚接近晚上的時間,常常會忘了吃飯,因為風格的傳遞是師徒制,身教大於言教。


特別是我第一位博士生Judy,她過去學電機,幾年下來,卻成為純粹研究管理的人,現在研究風格與我很像,也比我優秀,很快升等為正教授,做了資管系系主任,也開創了自己的門派。


那麼,如果管理學院的學生也是我們的作品,他們的風格又是什麼呢?如果是校訓的精於做事、誠於待人,我告訴自己,身教也大於言教。


(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2011/04/13 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推薦


 今周刊744期黎智英 傳授30年職場密技(影音


 橫山法則 激勵取代強制


 張忠謀我要做對外的CE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佳興 的頭像
    黃佳興

    佳興成長營 - 業務員最愛的華人影音平台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